情报门中的CIA
央视国际 2003年07月16日 14:22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我们正在为您现场直播的《国际观察》,欢迎您收看。
今年一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讲话中用16个英文单词说了一段话,指控伊拉克企图从尼日尔购买核原料,现在伊拉克的仗算是打完了,但是这16个词却引出了大麻烦。这件事在前几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已经关注过。不过,上周末一个人依然挺身而出,称这16个词导致的错误,完全应该由他来负责。事实真是这样吗?眼下这个问题正是美国舆论最大的热点,全世界也在密切地关注,而今晚我们的观察的就是这件事件中的那个人,那个挺身而出的人,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乔治.特尼特,现年48岁,曾任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情报的特别助理,1995年7月,开始担任中情局副局长,1996年开始担任代理局长,1997年正式任中情局局长。2001年共和党人小布什出任总统,而当初由民主党总统克林顿任命的特尼特继续留任,这种情况在CIA的历史上非常少见。
美国总统布什:“我对乔治.特尼特充满了信心,而且我对中央情报局所有工作人员都充满了信心,我会继续和他们一起工作。”
伊拉克从非洲国家购买铀的不实情况,不仅很大程度上让美国失去了对伊动武的战争理由,而且使布什政府陷入了一场严峻的公众信用危机。但是7月11号,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却出面将假情报所导致信用危机的责任,来了一个一肩挑。
特尼特在声明中这样说:我应当对中央情报局的认可程序负责。由于缺乏可靠证据,中情局不应该让布什在2003年国情咨文中指控伊拉克秘密购买核原料。
特尼特挺身而出的举动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和猜测。《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民众需要了解伊拉克企图从非洲购买铀的假情报,当初是如何被写入总统国情咨文,而不是简单的需要一只替罪羊。看来在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已经八年后,特尼特的这一舍身之举,能够化解这一场危机,还要静观事态的发展。
主持人:我想在我们静观事态发展的同时,我想我们也应该来稍微解析一下特尼特和他所领导中央情报局。特尼特在美国的情报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伟:是这样的,是在我们刚才看的短片里面,特尼特本身一直从事情报工作,但是我们在看到短片里没有介绍,就是特尼特在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的问题上,是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就是说克林顿当时并没有选代理局长,就是特尼特任中情局局长,而是选了他的国家安全顾问莱克任中情局的局长,但是莱克在国会受到责难,最后莱克自己退下去了。退下去以后,他力荐当时他的助手特尼特任中情局的局长。而特尼特在国会工作期间,和共和党、民主党议员的关系都非常好,所以受到了两党同时的支持。再一个,我们看他的履历这么丰富还有一个就是在97年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一直到现在,克林顿在第一任任期的时候,几乎是每年换一个中情局局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特尼特在这一段的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都给予的肯定。
主持人: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在美国过去的历届政府当中,也比较少见的不同的党的党派总统上台之后,一般班子都要换,而且中情局肯定是要换的,而克林顿是民主党,布什是共和党,这两个人交换的时候,他并没有被换,所以他应该也有特殊的作用和特殊的身份。
张郇:实际上就是说明他跟两党的关系很好,国会的议员,包括两党主要的政治力量都接受。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说到一点就是特尼特在小布什上台以后,继续任中央情报局的局长的时候,跟小布什的关系非常好,工作上非常密切。
主持人:他是布什一觉醒来第一个要见的人。
张郇:因为虽然中央情报局在美国的政策制度中一直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局长都跟现任的总统,当任的总统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就是每天早上八点,他先去总统办公室跟布什汇报全球的情况。
主持人:而且他很早进入了中央情报局这个系统,还有一个人们分析的背景就是布什的父亲,老布什当年是当了中情局的局长。
张郇:老布什是唯一当过中央情报局局长的美国总统。
主持人:而且在特尼特当任期间,专门给老布什成立了一个中情局布什情报中心,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画面就是当时的画面,美国前总统布什。现在应该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特尼特已经出来作证,这个事我来负责,这个事的确是当时我没有把握住,是不完全,不准确的一个信息。按说中情局局长承担责任,是他当时没把这个信息的准确度把握好,应该说这个事也结了,包括美国高层的政要,特别是白宫的一些官员也在说,但是好像似乎美国的民主党,包括美国媒体不放过,认为是替罪羊,说特尼特是一个替罪羊。你认为特尼特是一个替罪羊吗?
李伟:是不是替罪羊,我们认为结论下得太早,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背景分析。首先从中情局和美国白宫总统的关系上看,特尼特是一个专家型的情报干部,他一直在情报口做事情。而且中情局他和总统白宫之间的情报关系,不是说随随便便,没有任何形势,而且中情局上交的情报,他必须对情报负责,刚才我记得短片中布什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相信中情局,而且认为如果中情局不对的话,他不会用。他的潜台词是什么呢?就是说起来这个情报是可用的,但是从总体的迹象来看,包括《纽约时报》上说,现在情况并不是这样的,特尼特,就是中情局曾经起草国情咨文的人提出置疑,不要用这个情报。
张郇:关键不在于现在他是不是替罪羊,还为时过早,因为事情还有很多疑点,特尼特现在说他负责,但是中央情报局下层的官员向报界透露,我们在10月份跟白宫说过,这个资料不可靠。特尼特自己跟莱斯的助手说这个情报只是一个来源,没有通过其他的来源确认。他们这个观点是在一份国家安全的报告中写出来的,这里就有一个情况,去年10月7号美国的国会正式投票,决定是否授权给布什,在对伊拉克动武的前一天的一个讲话。当时布什愿意把这条情况放下去,特尼特自己反对,这是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向报界透露的。所以说这个报告当中,这句话没有提,根本没有提伊拉克要向非洲买核原料的问题。
主持人:但是在今年一月份布什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当中,这句话又奇迹般地出现了,这就是刚才我们在片头里面提到的这16个字,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原话的意思就是说英国政府已经得知萨达姆最近已经从非洲买了相当数量的铀。
张郇:但是这是最后说出去的,一开始在起草的时候,白宫的人员还是问中央情报局,我们还是想把这句话放进去,你们有没有新的证据?中央情报局说不行,这个还是不可靠。到最后白宫给他们的话是什么?这句话不会出现在国情咨文里。但是特尼特现在怎么说呢?当时这个国情咨文我看过这个讲稿,因为是根据英国的情报来源,所以说我就没有说这句话不能放进去,现在看来这句话不能放进去。所以说整个过程有很多的疑点,为什么一开始说不行,到后来又行了。所以说现在美国的舆论,在最终确定谁是替罪羊的时候在问,到底是谁把这句话放进去。
主持人:实际上很多的目光还是落在布什总统的身上,如果落在特尼特身上的话,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如果出在美国总统布什的身上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布什在非洲访问完了之后,就在今天,又有一个表态,这个表态和前一阵子的表态多少有点态度上的反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布什说了什么。
布什:我的讲话是经过中央情报局证实的,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在不断地收集信息,讲话后中央情报局有一些疑虑,但是当时他们看到那份讲稿,讨论那份讲稿时,上面的信息是清楚的,否则那句话就不会出现在讲稿里,我对未经中情局证实的情报不感兴趣,所以正如特尼特所说,那些情报是中情局明确了的,最关键而根本的问题是萨达姆到底有没有武器计划,答案是有,绝对有。
主持人:回答还是很坚决,就是肯定是有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是一无所获。李先生,你觉得布什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李伟:第一个就是说暗示对伊拉克的战争打的对,打的对之一就是他最后的一句话,说萨达姆绝对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其一。首先给美国人民的一个印象就是布什进行的这场战争,仍然是正义的战争。
主持人:但是关于情报的话,是不是感觉和特尼特基本是保持了同一个调子。
李伟:这个话非常吻合,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我对未经中情局证实的情报不感兴趣,就是说我用的情报是中央情报局所证实的。
主持人:就是说他在国情咨文当中的那句话是中央情报局证实过的,但是现在很多美国人认为你没有经过证实。
李伟:所以说特尼特出来说这个是没说清楚。
张郇:总统是认为当时被确认的。
主持人:说白了意思就是说总统身上没有错,而是底下办事的人。
张郇:但是问题是这样,尽管特尼特认的错,但是这个环节当中到底错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是不清楚。
主持人:而且我最近看了一些材料,我发现中情局在整个美国国家的机器当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就像这次伊拉克战争当中,也扮演了角色,这个也有重要的角色,但是也有似乎到现在为止没法证实的。比如说在伊拉克开战之后,开战当天所谓的第一次斩首行动,现在据美国媒体透露出来当时的第一条情报是特尼特本人送给布什的,我们据可靠的情报说萨达姆正在和他的高级领导人开会,为了能够把萨达姆一下来下子干着,原来战争按计划是后几天打的,但是现在事实不是这样的。
李伟:现在按照中央情报局的那些官员抱怨,说我们中央情报局的差事特别难干,你干成了,大家看到了成功的一面,或者根本就是悄无声息的,因为这是工作的一部分。你干错了,
所有人就骂中央情报局,你们每年拿几百亿的经费,多少多少情报的经费全给你们花掉了,
但是确实比如说像伊拉克萨达姆在哪里的问题,中央情报局虽然说是号称世界一流的情报机
构,但是一拿一个准,确实很难做到的。
主持人:中央情报局在美国整个国家的机器当中,具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的历史是什么样的,我觉得今天利用这个机会,也很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准备了一个短片,一起来看一下。
1947年7月,美苏对抗加剧,美国政府根据国会制定的国家安全法成立了对外情报机构中央情报局,英文简称CIA。美国总统直接任命中央情报局局长,CIA的情报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
美国人普遍认为,掌握着无数机密的中情局局长是美国最有权利的人之一,号称间谍帝国的中央情报局触角遍及世界各地,中情局在编人员16500余人,但媒体估计中情局的实际人员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在首部华盛顿近郊蓝地,一座不起眼的院落就是中情局的总部。在总部大厅的大理石墙上刻着70颗星星,每颗星代表一个以身殉职,不能公开身份的情报人员,这些人大多在冷战中为美国的利益殉身。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央情报局成约美国全球战略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反恐怖成为的冷战后中情局的主要工作。尽管对美国而言中央情报局可以说是功勋卓著,但是他的错误与失败也同样享誉全球。从“朱观事件”到“伊朗门”每一件事都带来了令白宫头痛的麻烦,眼下又是这样一个头痛的深刻袭扰着今天,中央情报局又一次处在火山口上,它能否渡过这次危机呢?
主持人:据报道,中情局在它成立到现在为止56年的历史当中,策划执行了上百次行动,而且为历任的美国总统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包括一些国家安全上决策的依据。到底中情局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机器里扮演着什么角色?
李伟: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大家提到美国情报机构,好多人都有一个中央情报局,但是像美国的情报局有大大小小20几个,但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局长身兼两职,一个是中央情报局长的局长,另外一个头衔是中情主任,这个中情主任就是说要统领美国的情报界,就是20几个情报界。而美国的情报机构是美国对外决策的耳目和智囊机构,这个恰恰是从194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站立的前身,叫做战略情报局,然后到1947年,根据美国国家安全法变成中央情报局,所以他在美国决策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主持人:这个关键的作用是什么?是它帮助美国的政府提供判断的事实。
李伟:我举几个小的例子:第一点,每天中情局局长带着每日简况向总统对全球形势做一个简要汇报,另外他的大量工作是中央情报局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像美国他提出的国家安全报告有几小点,包括流行病艾滋病问题列入国家战略,首先提出来的是中央情报局。在“9.11”以前,就是克林顿时期,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报告中把恐怖主义问题列为国家安全战略问题,这也是中央情报局提出来的。另外,美国国务院提出的每年的一份全球恐怖主义报告,这个影响非常大,包括确定了7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有35个恐怖组织,这个影响非常大。这个背后的运作,也是中央情报局。
主持人:听上去等于就是说中情局在美国的国家决策当中,还是扮演着一个非常独特,而且很重要的角色。像这样的机构,它出错率应该是极小的,怎么避免它出错呢?
张郇:为什么我们现在会问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伊拉克要买铀的事实。就是说这件事情对于牵扯到伊拉克战争的问题。布什采取的整个战略,实际上在他的国情咨文也好,在上任之初他就已经确定。这种东西会影响情报的评估。特尼特最后也说这个报告我看了,他看了,他没有坚持这句话要拿掉。为什么?从特尼特讲,如果事实确实是这样,他可能觉得这是大势所趋,仗反正要打。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提了现在有关情报门也好,伊拉克门也好,很多,实际上目光是聚集在布什总统。我们这儿看一个表,最新的《新闻周刊》民意的调查,民众对布什的支持率,从“9.11”之后开始,到最新的调查85%、71%、61%,还有55%。像这样一个调查,人们马上开始想,像这样一个情报的事件,是否会导致最终布什在2004年的大选中落榜。
张郇:为什么人家说是情报门,因为我们知道有水门,有伊朗门。所有的被冠以大门的丑闻、案件,都是跟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总统的诚信有关。
主持人:所以说如果这个事情再继续恶化,再接触更多的东西的话,肯定会布什不利。
张郇:至少到现在为止,美国的舆论还不能认为布什总统在这件事情上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这句话放进了国情咨文,他们认为现在不足以证明这一点,所以他们还是穷追猛打。但是如果说总统是在知情,明明知道这个情报不可靠,但是他为了说服百姓支持这个战争,而把不可靠的情报,他明知不可靠,又把这句话说进去,这件事情就闹大了。
主持人:对。我们这儿有一张照片,这也是最新美联社拍到的照片,标题是《烦恼的布什》,说他从非洲回来以后,我想这个摄影记者也是有他一定的创意所在,这个照片的确看上去似乎有点烦。因为布什去非洲之前,似乎感觉想把这件事交代一下就完了,但是没想到这件事一旦公布以后,在美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而且这个事现在涉及到美国、意大利,甚至有的媒体甚至说最初的关于尼日尔的情报是法国人提供的,法国人马上否认说哪有这回事。
张郇:现在这个情报肯定是虚假的,所以说所有人的重点是在这个情报怎么会一步一步所有人反对,跑到国情咨文里面去了,这个情报至于哪里来的,基本上现在清楚了。所有的目光都是盯着这个情绪查办。
主持人:我想可能这个事情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为人们关注的,特别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热点的问题。有关这个事情将来结局会是什么样,我想我们的节目也会相对地跟踪。好,感谢收看我们今天的《国际观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