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往期查询

[国际观察]巴以:乐观的理由?(12月17日播出)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21日 17:08

  CCTV.com消息(国际观察):阿巴斯开启破冰之旅,从叙利亚到科威特,穿梭外交书写巴勒斯坦新时代,沙龙表示乐观,巴勒斯坦充满担忧,玄机重重的中东问题依然变数多多,世界即将走进新的一年,巴以局势将会在变换中出现哪些契机?后阿拉法特时代的三驾马车又会将巴勒斯坦带向何方?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主持人(水均益):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我们正在直播的《国际观察》节目。

  在最近一段有关巴以局势的新闻当中,机遇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就在人们辞旧迎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人们对于已经陷入四年停滞期的巴以和谈,也给予了新的期待。昨天以色列总理沙龙在一次讲话当中,同样谈到了巴以之间面临的机遇,而正在阿拉伯国家展开频繁外交举措的巴勒斯坦代表团,似乎正在利用目前的关键时间,为巴勒斯坦的未来寻找机遇。今天我们的话题将围绕着近期巴以之间的一系列的新的动向展开讨论。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两位,一位是中国现代国家关系研究院的副院长李绍先研究员,还有一位是我们的特约新闻观察员宋晓军,我想我们还是首先来通过短片来听一听沙龙所谓的机遇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2004年12月16号,以色列总理沙龙针对长期停滞的巴以和平进程,说出了自己乐观的看法,他认为在2005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将会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沙龙: 2005年是充满机遇的一年。

  沙龙的这番讲话是在他出席以色列政策战略协会举办的年度会议时发表的,他的此番讲话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一些人则认为有理由对巴以局势未来持乐观的估计。沙龙同时还表示,以色列无意统治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沙龙:一个国家对于另一个国家的强制占领状态,对于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种灾难。

  然而巴勒斯坦方面对沙龙的这番表态却反映冷淡。

  加桑.哈提卜(巴勒斯坦劳工部长):很不幸,沙龙的讲话毫无新意。

  主持人:我想我们还是先从沙龙的问题开始,宋先生我不知道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这儿有他讲话的一个图板,沙龙的讲话,到底讲了一些什么,具体来讲?

  宋晓军:我觉得他讲的主要还是一些媒体讲的,包括今天美联社,包括约旦时报、巴勒斯坦时报,都讲到他讲的还是一些比较宏观的,比较浮的面上的话,他讲的机遇当然背景有很多媒体做的分析,今天约旦时报有五篇评论都是对这个问题,主要是最近一段时间比前几个月,以色列人支持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从60%增加到75%,这是特拉为夫大学的一个调查。巴勒斯坦方面,设在拉马拉的一个政策研究调研中心在12月中旬有一个调查,80%的巴勒斯坦人支持放弃暴力,用和平方式回到谈判桌上来,这是一方面。第二个方面,最近一段时间,很多高官穿梭于巴以之间,比如上个礼拜得到外长非舍尔也说这是一个机遇,包括索拉纳参加阿拉法特的葬礼,包括还有一些欧洲国家的高官外长去。

  主持人:这些人都说了这个机遇,但是沙龙没说过,沙龙昨天说了一个机遇,我想问一下李先生,作为中东问题的资深专家,您解读出沙龙的话里边,有什么样的新意吗?

  李绍先:沙龙这番话确实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因为他说的这些东西都是过去国际社会所公认的。

  主持人:那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这次讲话?

  李绍先:关注他的新意从沙龙嘴里说出来,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不仅是最近四年来沙龙没有这样讲过,沙龙历史上从来没有讲过,巴勒斯坦有权建国,或者巴勒斯坦将要建立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不愿意统治巴勒斯坦,甚至不愿意管理巴勒斯坦事务等等,这么明确说出来。沙龙明确说出这番话,而且在目前这个时刻,我觉得意义是很大的,尽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是他即使是象征性的意义我觉得也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样讲,我们可以回想,阿拉法特去世一个多月了,阿拉法特的去世,当时大家分析,包括国际社会基本一致,阿拉法特去世将使巴以关系出现机会,2005年的……

  主持人:我记得当时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李先生您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是一个机遇。

  李绍先:从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这个机会之门在不断打门,这个门开得越来越大,实际上阿拉法特去世之后,整个形势的发展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我们当时讲确实出现了机会,这个机会会不会成为现实,那还需要看,需要各方面是不是在努力,从一个多月的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各方面确实在努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定的进步。

  主持人:为什么巴勒斯坦方面好像在沙龙讲话以后,今天很多官员包括阿巴斯反映冷淡,甚至于我们看到劳动部长也说没有任何新意?

  李绍先: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为什么这样呢,我觉得主要是两点,巴以关系的历史就是和谈的历史从来是这样的,在正式谈判开始之前,双方总是把自己的立场推向对方,要价是非常高的,双方都是这样针锋相对,现在很明显,虽然气氛很好,而且机会之门越来越大的打开,但是实质性的谈判远远没有开始,在这个之前巴勒斯坦不会说,你发表一个空洞的东西,我马上欢迎你怎么因他不会,从以色列来讲也是这样。第二个关键的问题在,虽然沙龙发表了有新意的,就是象征性意义很大的积极性的讲话,但是他发表讲话的同时有两点,他讲的是有实质意义的,而且巴勒斯坦认为他们是不能接受的,沙龙同时讲到以色列和美国之间已经有了很深的共识,这个共识是巴勒斯坦难民回归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巴勒斯坦难民美国人也同意以色列的观点,这些难民要就地解决,在他们所呆的阿拉伯国家就地消化。同时他认为布什也同意以色列将占有大片的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1967年的边界线是可以改变,他提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每一点都是实质性的,在没有谈判开始之前,用阿巴斯的话说,实质的谈判还没有开始,你已经把结果预定了,那么你能说你的讲话有新意吗。

  主持人:而且这一点在阿拉伯世界也好,在巴勒斯坦内部也好,是属于分水岭似的,我注意到今天宋先生也观察了一些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反映,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反映?对沙龙的讲话?

  宋晓军:当然他们对沙龙讲话认为毫无疑义,主要是没有涉及到这四点,巴勒斯坦人民甚至说阿拉伯人民最关心的四点,刚才李老师也讲了几点,1987年的边境问题、难民问题、定居点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他们没有丝毫涉及到这一点。第二,我们说到机遇其实更现实的具体是明年2月份,估计还没有最后定,在伦敦由布莱尔主持的一次巴以和谈,这次和谈上,在这之前,据以色列一个不透露姓名的高官说,沙龙给了布莱尔写了一封信,把和谈的内容也透露出来了,内容被美联社评为,跟巴勒斯坦或者阿拉伯人民的要求是南辕北辙,内容就是说在和平路线图和单边行动计划框架之内,改造巴勒斯坦使巴勒斯坦不成为一个恐怖什么什么,而没提到具体要求。

  主持人:我觉得这可能跟刚才李先生说的一贯巴以之间的谈判的路数是一脉相承的,应该说在沙龙对巴勒斯坦建国作出表态之前,巴勒斯坦方面实际上已经开始为赢得支持,特别是阿拉伯国家之间赢得支持,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在访问过程当中,巴勒斯坦一些新领导人的一些姿态似乎也是出人意料的,但是这些姿态又有人认为是在情理之中,非常耐人寻味。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系列外交行动的具体情况。

  在巴勒斯坦内部三大权利顺利移交,家务事安排的稍有眉目之后,从12月6号开始,被很多媒体比喻为巴勒斯坦三驾马车的巴解组织主席阿巴斯,把自治政府总理库赖和外长沙阿斯,开始了一次各方给予极大关注的外交之旅。12月6号到9号,三驾马车先后访问了叙利亚和黎巴嫩,在这期间巴勒斯坦新领导人受到了叙黎两国的热情接待。在大马士革和贝鲁特,阿巴斯等人还与那里的巴勒斯坦各派领导人进行了沟通。12月12号,三驾马车来到海湾国家科威特,在这里阿巴斯的一番表态成为访问期间的最大新闻。

  阿巴斯:对于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向科威特人民表示歉意。

  这之后,三驾马车又先后抵达沙特和卡塔尔,为巴勒斯坦争取更多的支持,对于这次重要的外交访问,阿巴斯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阿巴斯:我们已经将所关心的各种问题摆在了桌面上,以便于未来的讨论与协调。

  主持人:李先生我们关于阿巴斯向科威特人民道歉的事,我们等一会再说。先谈一下您觉得所谓的三驾马车三个主要的新领导人,为什么访问这几个阿拉伯国家,科威特、卡塔尔、叙利亚、黎巴嫩,目的?

  李绍先:实际上我们看一下,这几个国家都是和巴勒斯坦有过节的,叙利亚和黎巴嫩都是作为强项国家,都和以色列存在着领土的问题,同样和巴勒斯坦处于相对应的地位,都存在着和以色列谈判的问题,长期以来,叙利亚、黎巴嫩对于阿拉法特是持有一种非常抵制的批判。

  主持人:他们之间是有一些恩恩怨怨,没有大节。

  李绍先:阿拉法特曾经试图多次想访问叙利亚,都没有成型,有一次据说已经到了机场,然后在机场上受到了闭门羹,然后愤然地回去,非常愤怒这种情况,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以色列态度的问题。沙特、科威特、卡塔尔,这些海湾国家主要在海湾战争,由于阿拉法特站出的队,而当初实际上是站在了伊拉克的一边,所以得罪了这些国家,尽管在海湾战争之后,双方的关系有所缓和,用科威特人的话说,或者沙特人的话说,表面上实际上宽恕了阿拉法特,宽恕了巴勒斯坦。但事实上双方的过节一直没有过去,这一次整个外交的这种举动,我觉得实际上是代表了未来巴勒斯坦自治权力机构最高层的权利,这次出访尽管还没有进行大选,没有事实上成为阿拉法特接班人,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新的领导层的姿态去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

  主持人:目的在于什么呢?破冰?缓和关系还是……

  李绍先:这些都有,但是我看得更多一些,他事实上是新的领导层外交政策调整的一个迹象,或者一个象征,这帮领导1月9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阿巴斯肯定是新的领导人,所谓三驾马车或者四驾马车,这套班子基本上是未来政权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调整政策第一步迈出了,选择科威特进行道歉,选择叙利亚和黎巴嫩作为第一站,意图很明显,我的外交政策在发展变化,和阿拉法特是不一样的。同时在内政上也迈出了相当不同的步伐,比较有典型意义的这么几点。比如阿巴斯在公开的提到,四年的起义是错误的,他过去一直是……

  主持人:有点否定阿拉法特时代的一段历史。

  李绍先:基本上是这样,过去他一直在否认,但是他是在内部高层会议上并没有公开,这是第一次公开,同时阿巴斯在阿拉法特去世他之后,刚被推举为巴解自委会主席之后,迅速去加沙,而且和各派区域进行协调,用阿巴斯昨天的话说,目前在巴勒斯坦各派内部的这种初步共识已经达成,在停止对以色列的攻击等等。他的内政外交都在调整,我觉得他此次的外交活动,除了消除怨恨或者打开新的局面,我觉得主要显示了一种内政外交。

  主持人:而且我们实际上应该说注意到马上,再有两个星期的时间巴勒斯坦就要大选,那么这一系列举动又和大选有什么样的关系,这可能也是我们在剩下一点时间需要讨论的,不过在讨论之前,我们还是先去一下广告。

  主持人:好广告之后我们《国际观察》继续直播。刚才在广告期间我注意到我们的特约观察员宋先生提了一个线索,他说在刚才我们谈到的话题是巴勒斯坦代表团,对于海湾国家的一系列举动,这一些外交举动也有一些阿拉伯国家有一些反映,比如约旦时报,给我们介绍一下。

  宋晓军:有一篇文章叫做“阿巴斯仍然在钢丝上跳舞”,他有一点过急,前一段时间,原来阿拉法特对于海湾战争的态度,今天巴勒斯坦时报也这么评论,认为现在反而是倒退,阿拉法特并不是支持萨达姆去占领科威特,他是反对这一点的,但他反对的是美国人来干预两个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当然这是代表一部分人的说法。第二说阿巴斯这么急去做这些事情,在阿拉法特骨灰未寒,去做了一系列的这样的,包括科威特现在有一些人不接受道歉,远不能巴以这么复杂的一个多年积累的仇恨,不是说一蹴而就一个阿巴斯就能解决的,文章反应了这样一个警示。

  主持人:李先生您觉得阿巴斯这一系列的举动,巴勒斯坦内部刚才您说到的非常精辟的几个观点,内政外交的调整,和目前这三驾马车也好,巴勒斯坦主流派要应对1月9号的大选有多大的关系?

  李绍先:我想阿巴斯这次率团出访的整个架式,实际上是以一种未来领导人的架式去的,他实际上对赢得1月9号的大选是相当有把握的,这一点大家也看的比较清楚。

  主持人:但并不一定是为了他的大选,在国际上造势。

  李绍先: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他是以自己就是一个未来领导人的姿态出去的,他进行这种外交政策调整和内部的调整,实际上有这么一种背景,阿拉法特去世一个多月来,尽管表面上我们看有一些生动的迹象,至少是一两年来,巴勒斯坦的外长和以色列外长实现了会面,在埃及开会的时候,实际上表面上有一些突破。但实际上私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方面,埃及和以色列方面,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方面,以及埃及、巴勒斯坦和美国方面,外交活动非常频繁,据我现在所掌握的情况,最相关的几方在巴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之窗,把机遇的大门真正全部打开,真正实现明年突破什么的等等,他们现在在进行积极的讨论。

  主持人:让人感觉有一点像奥斯陆协议之前的那种紧锣密鼓的,但是关起门来的,或者秘密的接触和谈判,这样一种态势。

  李绍先:是这样一种态势,但是我们并不能讲现在已经到了突破的临界点了,或者马上就突破,不会这样,为什么呢,总体来讲,目前以色列也好,巴勒斯坦也好,都没有和平出现突破的条件,都不存在,但是现在出现了什么呢,巴勒斯坦也好,以色列也好,全面出现阿拉法特死后出现调整的态势,以色列也是这样,以色列民进刚才宋先生已经讲了,民意调查,2/3的以色列人已经接受和巴勒斯坦人谈判,而且以色列方面在政坛也在调整,沙龙和工党正在就拉工党进入内阁,如果是工党进入内阁,我认为以色列方面至少在政治上是做好了要谈判的准备,如果工党不进来,沙龙的政府是一个非常脆弱的政府,而且受到了宗教政党和极右翼的相当大的牵制,这个不具备条件。方方面面都在进行调整,这个调整什么时候能到期呢,据我现在看到的情况,实际上美国、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埃及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共识,现在是一个准备阶段,这个准备阶段要完成这么几项任务,第一个首先是停火,这也是阿巴斯为什么要加紧协调内部,没有停火,不会有谈判不会有突破。第二要顺利地完成选举,而且要确保选取出来的新领导层是一个愿意和平的,愿意控制局势,用以色列的话是打击恐怖主义的。第三,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要纳入路线图计划,现在初步有共识,实际上沙龙已经公开讲了,撤出加沙可能是路线图的一部分,我觉得沙龙暗含的意义是非常积极的。

  主持人:我们最后时间也不太多,留给我们观察员30秒的时间,你觉得要总结一下的话,你感觉形势怎么样?

  宋晓军:我觉得媒体,包括圣诞节,据说圣诞节布莱尔也要突访巴以,媒体对前景的看好、预期太好不一定是好的结果,不要给大家太高的预期。

  主持人:我觉得在这儿,这倒是非常必要,我看是要冷静而且要谨慎。感谢二位,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我们今天的《国际观察》,祝各位周末愉快。

(编辑:陆珏如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