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焦点访谈首页

  

《焦点访谈》横空出世

  当《东方时空》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1993年11月中央电视台又在思考中央电视台下一步的改革方案。杨伟光台长找到当时主管新闻的副台长沈纪,说:“如果在黄金时间办一个类似‘焦点时刻’的焦点节目,难度很大,风险也大,但如果把握好,轰动效应也会很大。你们敢不敢干?敢干,《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间给你们。”

  对此,当时分管新闻的沈纪副台长向杨伟光答复的话是:“杨台长,我们敢干。”

  1993年底,中央电视台对《东方时空》栏目开始了实质性的改革――成立新闻评论部,同时筹备在晚间黄金时段创办一个新闻深度评论的日播节目,以填补中国这个最大的电视台历史上没有自己旗帜与号角的空白!

  推出《焦点访谈》无疑是个创举,但是这个开先河的栏目到底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出现呢?

  1994年2月初,《焦点访谈》的创业者们,在北京的梅地亚会议中心举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筹备会议。刚刚担任新成立的新闻评论部主任的孙玉胜、副主任袁正明、制片人张海潮、梁建增、张步兵等人对这个即将创办的新栏目进行了首次把脉。

  孙玉胜主任旗帜鲜明地表态道:“《焦点访谈》要突出舆论监督的特色,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确,尽管我们是做舆论监督的,但是我们的位置要摆得非常正,我们不能以在野党的这种位置来看待监督出来的问题,向政府发难;也不能像时下粤派比较流行的‘生猛’海鲜,搞得那么‘生猛’,过把瘾就死。而是要本着一种建设者的思维,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帮助政府来工作,绝不是添乱。”

  新闻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如何将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以解决中央领导提出的“解疑释惑”、“平衡心态”、“缓解矛盾”、“团结鼓劲”等问题,这是新闻媒介本身的需要,是观众的需要,也是政府的需要。——这是创办者们一开始就确定的栏目定位,也是给自己栏目非常清醒的定位。

  在黄金时段办一个焦点节目,难度很大,风险也大,犹如走在雷区,但艺高胆大,把握得好,节目效应也很大。

  《焦点访谈》这个节目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试想,电视本已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焦点,而中央台,又是诸电视台中的焦点,而偏偏又在黄金时间办了个焦点节目,不仅中央电视台的领导,就是具体筹备创办的人员,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当时杨伟光台长对着筹备组的一些同志说:“我都是58岁的人了,我不怕,你们大胆地干吧,出事了我来顶着!”杨伟光台长之所以如此坚决,是因为他清楚地意识到,《焦点访谈》如果站住了,将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新闻评论栏目,其意义深远,为此他必须义无反顾。

  《斯巴达克思》里有句话:“胆大心细――这两者是一切危险但是伟大的事业所不可缺的伴侣。”创办《焦点访谈》,风险犹如冰峰,胆怯的人远离它,无能的人绕过它,圆猾的人只在口头赞扬她,只有勇士,一群胆大心细、义无返顾的人才会面对困难,勇敢地攀登而上。

  1994年4月1日晚上19点38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传出一段浑厚的男中音:“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矗立在地平线上的简洁的城市楼群,一只由红、绿、蓝构成的大眼睛标志从中升腾而出。

  从此,这段为人熟悉的《焦点访谈》片头,每天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而成为《焦点访谈》栏目标志的大眼睛,从此时刻注视着观众,关注着社会。

  《焦点访谈》播出的第一期节目是《’94国债发行第一天》,报道了当天开始的1994年度国库券发行的情况、有关人士的评说和群众的反应。

  新栏目开播的第二天就得到来自社会的好评。《人民日报》在1994年4月2日的《今日谈》栏目中,发表署名文章,题目叫《“焦点访谈”开了好头》。文章说,这次国库券发行不仅数额大,而且对全国的经济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有关方面在发行的措施上做了许多调整和改进。了解这些情况的群众踊跃前去购买,而有一些群众一时还不太清楚,很想了解这次国库券发行到底是怎么回事,听听人家是怎么看这件事的。所以,第一次的《焦点访谈》节目,确实抓住了当前群众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可以说,开头开得不错,值得祝贺。

  耐人寻味的是,文章至此笔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新闻改革的问题,说:一个时期以来,新闻界的朋友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怎样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各新闻单位群策群力,筹划新举措,开辟新栏目,令人耳目一新,增强了宣传报道的效果。看来,改进宣传,大有可为。各种新闻媒介的特点不同、手段各异,只要各显神通,并且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就能形成高扬主旋律的强大合力。

  这片文章并不长,但从文章的语气和涉及的问题看,显然不像是一般读者的泛泛评论,至少,它反映了主管新闻工作的“上层”意见,加之这篇文章推出时间之快,让人不能不认为《焦点访谈》的第一炮打了个“满堂彩”。

  《焦点访谈》在随后的日子里,乘势而进,推出了一系列有社会影响力的节目。一个个节目使百姓拍手称快,使高层拨冗瞩目,使国内同行感佩,人们在聊天是常常自觉不自觉的涉及到《焦点访谈》:“看了中央台《焦点访谈》了没有……”

  使观众感到新颖的不仅仅是节目的主持人是一些干练沉稳、目光敏锐、口才犀利、有较高学识水平的记者,他们集编、导、主持于一身,很快地成为观众喜爱的电视明星,同时在节目的演播室里请来了许多专家、学者。更使观众闻之振奋的是这个《焦点访谈》推出的许多节目,是大家关注的国内外焦点问题,而且一开始就打出了“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的口号,对一些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将舆论监督的字眼写在了亿万中国电视观众的面前,而不再是写在新闻教科书上!

<<上一页下一页>>
第4页
(编辑:辛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