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稍候我们继续和姜教授讨论资本市场以及各国的救市方案。
主持人:虽然我们大家不愿意看到金融危机像实体经济的蔓延,但是现实很残酷,越来越多的行业受到影响,刚才我们看到农业,其实像航空业、矿业、零售业,其实都已经显现出来各方面的影响,而且影响很深入。在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做出这样一个判断,金融危机已经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已经正在演变成一个全面的经济危机。
姜国华:现在金融危机美国国际市场都在努力把它控制住,我们也看到各种经济指标在下滑,尤其美国生产力在下降,消费能力在下降,而且失业率在上升。美国短期要花一段时间,才能从经济的衰退当中返回来。
主持人:比布什还悲观一点。
姜国华:基本已经承认美国进入经济衰退期,经济衰退个危机不一样,危机是长时间大的经济衰退,影响会更大。到底现在金融危机会不会最终演变成经济危机,主要看各国政府下一步采取什么手段挽救经济。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它已经进入了经济危机,在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时候,以什么样的指标告诉大家经济危机已经开始了。
姜国华:一般来说任何指标没有分界线,过了分界线就是经济危机了。但是从我们感觉上,我们作为消费者作为普通的民众,感觉不到希望了,我觉得这是危机很重要的指标。另一方面,不是生活水平降低了,而是生活水平恶化了。随之导致发生社会动荡,这体现在1933年之间美国经济危机,这有显著的特点。从现在来看,我们看这次危机也是这个样子。
主持人:如果我们跟三十年代大萧条做一个比较,现在跟那会儿情况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有没有办法组织经济危机的发生?
姜国华:应该有办法,现在和33年很不一样,因为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政府救市的力量没有现在这么快。这一次美国政府和欧洲政府反映不一样,政府直接介入,甚至去国有部分金融企业,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组织经济衰退演变成经济危机,这很重要。再一个现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至于像那个时代,生活水平降低就恶化了,从各个国家来看,不会引起特别大的社会动荡,不会出现危机。
主持人:各国处理危机时候的选择,跟29年大萧条的时候有很大不同,那时候各国之间各自为战,各国处理各自问题,现在我们看到各国在联手,全世界都在联手,大家已经意识到,如果一个国家出现问题没解决,可能让其他国家解决,联手作战是应对危机必然选择,可能会避免更大危机的产生。我现在看到很多跨国企业他们在中国加大拓展市场力度,很大跨国企业把中国作为避风港,看能不能帮助他们减少损失,中国有没有可能承担这样的作用?
姜国华:有可能,我们这次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机构影响比较小,我们不会发生像国际上其他大银行发生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市场很大,我们内部需求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我们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有利于外资企业的发展,给他们提供一个利润增长的来源,这时候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渡过比较难的一个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