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现在我们就和海闻教授来讨论一下中国的服务贸易的问题。我们知道相对于中国的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起步晚一些,但是最近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数字表明,中国的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加工贸易。我们很想知道在您看来这次金融危机会怎么样影响到我们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
海闻:金融危机对服务贸易也是有打击的,只不过比打击制造业方面要小一些,它也会通过减少需求,通过投资的减少,也会对我们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负面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加工业,包括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的出口情况更加糟糕,可能会迫使很多原来的制造业企业转型,转型以后从制造业外包变成服务业外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能会有机会,使我们的服务业成为另外一个发展方向。
主持人:可是服务贸易的增长,能够弥补我们加工贸易的压力吗?
海闻:一段时间里是弥补不了的,因为转型需要时间,服务业的发展比加工贸易发展慢,因为它需要人才。
主持人:之所以印度这几年的服务贸易发展这么快,特别是服务外包,跟他的人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们讲的是英语,而我们传统语言是汉语,可能做外包的时候不是那么顺当,有这样的关系吗?
海闻:有这样的关系,但不完全是,因为更多的是他一直跟西方国家比较接近,毕竟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对服务业的理念差不多。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什么,首先是对服务业的理念问题,我们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到现在,一直没有把服务业当成正当的行业来看,因此我们的服务业发展是滞后于印度的,我们服务业发展不到GDP的50%,像印度超过了50%,欧美国家达到了60%、70%。所以现在中国整个服务业本身不是那么发达,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如果说服务业的短暂,就是我们理念的问题。
海闻:我们服务业门槛比较高,所谓的服务业不是小餐馆,而是国际上高级的服务业,所以现在门槛比较高。所以我们本身没有叫得响的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这是我们的瓶颈,这样我们缺很多人才,这些人才包括开拓国际市长的,包括能够承受国际服务外包的人才,还是很稀缺的。
主持人:不过刚才的采访当中我们注意到很多做外包,做服务贸易的产业,他们对服务业还是充满着信心。
海闻:那是。
主持人:广告之后我们继续和海闻教授讨论。
主持人:我们也注意到面对金融危机,有很多沿海企业现在正在进行向内地的转移,就像在前面节目中看到的那样,在您看来,这样一种转移是一种权宜之计,还是目光长远的考虑?
海闻:已经不再是权宜之计了,随着沿海地区成本的上升,我们主要是降低成本。
主持人:眼下面对金融危机的背景,这样的转移可能会解决什么问题?
海闻:最主要还是从降低成本来考虑,另外还有一个是转移市场,它可以进一步开发内地的市场。
主持人:对内地来说这个转移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作为内地的话,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把握?
海闻:这里有内地省份的问题,也有中央的问题,现在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整个政策不能一刀切。比如说现在土地在沿海地区变得比较贵了,但劳工政策是全国性的,还有环境,应该给内地更多的不同政策,因为内地处于需要开发的时候,应该有一些优惠政策。作为内地来讲,也应该主动地去设立更加灵活的政策来吸引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到内地生根发芽。
主持人:说到内地,必须看看沿海地区,作为出口支柱的产业转移出去之后,沿海的动力是什么?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仍然是起领头羊的作用,而且这个地位要加强。在这些企业走了之后,靠什么来加强领头羊的地位?
海闻:现在有机会能够促进东部的发展,就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农村问题是城乡一体化,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未来20年30年要加快城市化的建设,这个城镇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的问题,包括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的问题,包括发展服务业,包括发展建筑业等等,仍然有很多机会。所以我觉得未来20年,东部仍然在经济发展的前列,只不过发展的方向是以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为中心。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