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我们注意到奥巴马上台的时候,他的大选的主题词是什么?变革。那么所谓的变革也就是中美之间的战略经济对话,在这个变革中只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否则的话我们知道所谓变革,既包括美国的国民问题,也包括美国市民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我记得奥巴马曾经在竞选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中国和美国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可不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有一个词(大家共同合作把经济做大),再一起来竞争,看谁能挣到更大的一块饼,这个理解您认为正确吗?
张燕生:这个理解非常正确,但是我们会发扬竞和关系,在和的方面中美越来越多地寻求他们的共同利益。
主持人:在今天的开幕式上,王岐山副总理也说,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面临空前挑战的形势下,希望双方能够奠定长久的中美经济伙伴关系,继续就两国经济关系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您认为经济的伙伴关系怎么样才能做到真正长久?是不是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建立平等互信的心态?
张燕生:一个是平等互信,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会发现现在中美之间的关心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地从双边已经扩展到多边,所以从两国之间的像贸易、金融的这些问题,已经扩展到像全球的宏观的问题、协调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问题,你会发现中美之间呢,他们确实越来越多地涉及到自己的问题,涉及到相互的问题,更多地涉及到中美对第三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主持人:我记得在克林顿时代,当时他们在对华关系中的词是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来到了布什政府的时候,现在的世界银行的行长佐立克当年在担任美国副国务卿的时候,在演讲当中用了(利益相关者),用这个词来形容美中之间的关系。当时利益相关者不太准确,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利益和风险公担者,在奥巴马时代,有了这么好的基础,这个对话机制之后,应该用什么样的词形容更为准确?
张燕生:我个人觉得确确实实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共同利益,我们知道过去来讲,我们看到中国和美国一个发展中大国,一个发达国家,我们之间的差异我们看得比较多,而美国人更多是用美国人的角度和标准来衡量中国,我觉得互信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