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油价在前一段时间里是持续暴跌,在今天又出现了暴涨的情况,我们现在就和熊先生探讨油价的问题。熊先生,您觉得在油价目前的情况下,出现大幅暴跌暴涨的情况,谁在幕后推动油价这样剧烈的波动?
熊焰: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本来可以理解为一件正常的事情,因为在市场经济全球流通的事态下,石油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大宗商品,它的价格波动可以理解为正常。当然如此大规模的从140美金几个月时间跌到40美金,一天又反弹10%,这个确实是比较剧烈的波动,也出乎了很多评论家等业内人士的预料。这里边首先讲任何商品的价格供需需求的矛盾来决定的,随着全球的这一轮的衰退而不可避免,需求下降了,因此降格往下走这个事态大家看得很明显。石油输出国在需求迅速下降的时候是反应有点迟缓,OPEC反应迟了一点。但是这一轮的拉起来,应该理解为市场对减产的一个自然的反应与判断。当然这里面是不是有谁在炒作?国际金融资本在后面助推?这就不好说了,应该说这是投机,总想利益最大化,在最低的位置连续把它推起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主持人:在目前这个复杂多变的市场背景下,石油这样的大宗国际重要的物资商品,它的国际价格恰恰可以看作是国际油托、或者金融炒手兴风作浪的好时机。
熊焰:资本市场往上涨有人挣钱,往下跌也有人挣钱,最怕是停在这里,所以这种过山车跌宕起伏,估计很多投机的金融家们会乐于见到的现象。
主持人:从未来的情况看,油价对于经济的影响究竟是利多还是弊多?未来的发展情况怎么样?我们后面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全球正在出现的大规模的裁员潮,而美国白宫发言人佩里诺就表示,如果美国汽车业失败的话,将会有100万人失业。我们知道熊先生刚从美国回来,您在美国接触到的一些美国人,他们对于目前的失业裁员情况怎么看?
熊焰:我这次去美国接触的普通公众还是比较少,因此对于他们切身所能看到的裁员的感觉,缺乏直观的感觉。但是逻辑告诉我们,劳动力作为生产的要素,实际上必然会随着经济周期的起起伏伏进入与退出,充分就业永远是个理想。所有人口都能充分就业,而且就业的收入越高越好,只能是理想的状态。在正常情况下,遇到了这种风波、裁员、失业、待业,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我接触到的一些美国人,美国人活得比较洒脱,我没有接触到失业的人。应该不会是天要塌下来了,因为它整个的社会保障系统做得比较好,失业有失业救济金,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所以说这一轮全球的裁员潮是不可避免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裁员不可避免。
主持人:您接触到的这些美国人,不管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一般的商业人员,对于美国这一波经济的发展趋向怎么看?是乐观还是抱着平和心还是非常悲观?
熊焰:我接触到的人是偏悲观,因为投资银行的人比较多,认为未来的半年将是极为黑暗的一段时间,未来一到两年经济能否回升也未可知,因为总体上偏向于悲观。我觉得美国人总体上还是比较豁达乐观,没有觉得天要塌下来了。我判断生活质量肯定受影响,但不至于悲天悯人的状态。
主持人:由于有一个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家在经济风潮冲击的情况下,还是能够保住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对于未来的希望只能看整个大的形势怎么变化。
主持人:面对这样一波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有不少人认为在这一轮的经济危机当中,我国的企业应该出手抄底了,熊先生您认为现在是不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抄底的好时机?
熊焰:我不大同意抄底这个说法,因为抄底是个财务投资意义上的概念,从底部买进来,价格高了卖出去,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去收购一些欧美实体企业,因为我们所说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在未来30―50年内不会变的,中国如此大量的人口,中国制造应该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主持人:怎么说?
熊焰:因为国际产业里有一个词叫微笑曲线,是一个U型曲线,20年前微笑曲线的上游这端,也就是研发技术,与下游这端,也就是品牌与销售渠道,与中间这端都有,差别不太大。
主持人:曲线不是很深。
熊焰:但是今天却是一个深深的U型曲线。有人讲这对中国不是微笑,是苦笑。
主持人:而这个U型的最底部就是我们中国制造业。
熊焰:因为现在是两股力量,一股力量是来自于它的上端,比如汽车制造业,美国的企业拿着它的技术股,拿着它的核心零部件制造向下端压,下端的国家,包括中国、东南亚的国家,被压在了零部件制造组装装配区间内,把利润压得非常低。末端销售这端,比如消费者,一双耐克鞋在国际市场上卖100美金,在中国出厂10美金,大量的利润都被国际跨过巨头拿走了,据统计,中国现在产出了全球30%的产品,但是我们只挣取了国际平均商品价格的1/6,把无数打工仔打工妹的青春与汗水,以一次性的原材料的消耗,以这种不可逆转的环境为代价,产出了全球30%的商品,但是我们只拿到了5%的收益。高利润被谁拿走了?被欧美的高端企业拿走了。怎么改变这个局面?实际上中国业界一直想改变这个局面,原来提出来合资。
主持人:以市场换技术。
熊焰:合资的结果是合了一段时间,中国合资方出去变成独资,是不会给你技术的。市场换技术,市场给出去了,技术还没拿过来。
主持人:怎么改变这个局面?
熊焰:我们现在最担心的问题是中国被压在U型曲线的最低端,这种状况实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因为我们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主持人:原本我们国内的资源就属于紧缺的。我们为国际市场制造大量商品的时候,资源消耗量和环保压力是越来越大的。
熊焰:相当大幅度地在耗费我们的资源,而且据统计,中国的煤、油、水、木材等主要资源,按照现在这种消费程度,也就再坚持30―50年,如果中国不改变这个局面怎么样?以后再想改变这种局面就来不及了。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