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国家开发银行完成转型之后,我们都非常关注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由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国开行怎么样能够真正盈利?我们继续请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杨教授,您觉得呢?
杨瑞龙:第一是盈利模式要改变,原来基本按照国家金融政策,完全采取一种非商业性的操作方法,现在改称股份公司之后,应该采取商业银行的方法进行盈利。第二、国家开发银行毕竟有传统优势,在技术产业、技术支持和支柱产业之中,有传统的信贷优势,改成商业银行之后还应该继续放在这些领域里面,保持它的能力和竞争优势,必须要向其他商业银行看齐,传统商业银行在扩大商业网点,熟悉传统业务方面要有新的突破,这时候才会在竞争当中占据这样的位置。
主持人:正如您所言,目前国开行享受着各种各样的优势,比如国开行现在享受着主权级的金融评级,这个是有过渡期的,改成商业银行后这个优势会逐渐消失,未来的国开行从融资方面要做哪些创新?
杨瑞龙:毕竟国家开发银行原来是以国家信用为背景的,改革方案出台以后,改为商业银行之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会继续保持优势,这是毫无疑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优势会逐渐减弱,它能不能在竞争中占一席之地?这有三方面要突破:第一它由国家政策银行转为商业银行,管理机制上没有改变,必须有商业头脑和商业模式,不再依赖固定的政策性思维。第二必须要在商业网点上有突破,因为在网点的布局上还是有劣势。第三毕竟原来是作为金融产业大项目的信贷活动,不太熟悉或者不太习惯日常的存贷业务,所以在这方面必须要突破。这三个加在一起就是管理制度,要用股份制模式运行。第二在商业网点上要有大的突破。第三经营理念、传统业务的熟悉程度上要有突破。三个方面如果齐头并进的话,改制以后就会取得成功。
主持人:除了国开行之外,我们也提到了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些政策银行都演变成为商业银行,对于中国整个金融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杨瑞龙:中国进入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会基本形成,这是最主要的。在传统商业业务、信贷业务的竞争态势会比原来更加激烈,这是最明显的。
主持人:这有助于中国更好地解决金融危机的冲击吗?选择在这个时机完成这个转变是最好的实际吗?
杨瑞龙: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时机?为什么?就像你前面介绍的情况一样,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整体上市,对这些银行的竞争和营运能力的提升是所以可预见的,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向信贷银行之间的转型,对他们机制上的改变是巨大的。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的金融机构整体性向真正的商业银行转型,对我们的银行在世界金融格局中保持竞争能力意义非常重要。
责编:韩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