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对我的眼睛负责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1日 09:49)
导 视
这是四名眼睛原本正常的早产儿,
他们出生在天津同一家著名的妇产医院,
救命的氧气,令他们坠入无边的黑暗。
究竟还有多少早产儿面临着和他们同样的命运,
难道要生命就真的不能要眼睛。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谁对我的眼睛负责。
正 片
解 说:这四名天真可爱的早产儿先后出生在天津同一家著名的妇产科医院,他们原本拥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但是现在他们看不见了,他们将终生面对黑暗。
解 说:难道早产是一种罪过,只因是早产儿,孩子的眼睛就该看不见吗?难道这一切就没有补救的可能吗?导致他们失明的凶手到底是什么?带着种种疑问我们来到天津。
同 期:
解 说:我们见到的第一个盲童是刘维铧,他的父亲告诉我们,给孩子取这个名字是想让他长大后当空军,保卫国家,但是现在,这个希望已经成为了泡影。
记 者:这两个她能分清哪个是哪个吗。
王 颖:(李雨宸的母亲)能。
李春霞:(李雨宸的姥姥)这个是什么。
李雨宸:海狸鼠。
李春霞:(李雨宸的姥姥)这个呢。
李雨宸:大熊。
解 说;李雨宸是四个盲童中年龄最小的,只有她的左眼通过手术保住了一些光感。家长还在担心,这种视力究竟能保持多久。那么孩子生下来时眼睛还是好好的,几个月之后怎么就会瞎了呢?四个家庭的悲剧究竟是怎样开始的呢。
解 说:她叫杨蔚依,是四个盲童中最早出生的,在出生记录上,她被描述为“双眼等大,等圆,状况良好”,字里行间中透露不出任何眼睛有残疾的征兆。像其他早产儿一样,杨蔚依在出生后立刻被送到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20天后终于平安地渡过了危险期。
杨德山:(杨蔚依的父亲)医院也没有提到过孩子可能会造成眼睛方面的损害。
解 说:但是家长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短暂的喜悦之后,等待他们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就在杨蔚依三个月大时,眼睛里开始出现异常的白点,一个星期之后,这个瞳孔中间的白点竟然已经扩展到五毫米左右。
杨德山:(杨蔚依的父亲)在晚上看到孩子眼睛,像那个猫的眼睛一样,闪闪的泛光,而且这种白点,瞳孔之中,能看到眼底的这种肌肉纤维组织,白茫茫的一片。
解 说:情急之下,杨德山赶紧抱女儿去眼科医院检查,结果杨蔚依由于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已经完全失明。听到这个噩耗,全家人像掉进了万丈深渊,一下子崩溃了。看着怀中瞪大双眼不谙世事的孩子,杨德山夫妇绝望到想要跳楼自杀。
杨德山:(杨蔚依的父亲)我们抱着孩子,曾经是整夜地抱着孩子哭,想到孩子以后,父母不在了,孩子怎么办,与其孩子将来受罪,不如跟着孩子一起死了。
齐玉华:(杨蔚依的姥姥)我说你们别那样想,你们还有两个儿子,突然你们要是跳楼自杀了,你这一堆一块,你扔给我我怎么办。
解 说:就在杨德山一家以为女儿的悲剧仅仅是个偶然时,又有三个家庭遭受了同样的噩运。
孙惠颖:(刘维铧的母亲)好像是天塌下来了,真的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孩子一辈子要生活在痛苦里。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我连续几天没有吃饭啊,也没有睡觉,我始终在考虑我孩子的未来怎么办。
张丽丽:(岳兆祥的奶奶)说实在的,就是盲人,就是瞎子,根本从我心里头,我根本就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我自己只能忍着。
解 说:在给孩子治病的过程中,四个家庭逐步相互认识,让家长们吃惊的是,从2001年11 月到2002年7 月,短短的9个月里,在同一家医院里出生的四个孩子竟然因为同一种病而失明,这一切都纯属巧合吗?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了抢救孩子的过程上。
杨德山:(杨蔚依的父亲)医院方的代表也说过,说他们认为,为了救孩子,就是不得不给孩子吸氧,想要保孩子的命,就给孩子吸氧,如果吸氧,那就肯定必然造成这种失明的后果。
解 说:因为四个孩子都是早产儿,所以必须吸氧才能保住他们的生命,难道真的像医院说的那样,他们的生存必须要以失去光明作为代价吗。在眼科权威专家黎晓新教授这里,记者了解到,吸氧的确会使低体重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发生扩张、弯曲,严重的就会造成失明。但是正确合理的用氧可以降低它的发生率,更重要的是这种疾病根本不是什么不治之症。
黎晓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教授)我们及时地给予他激光治疗,就能控制这个病,就能保住他的视力。他不仅是行走没有任何困难,而且能够学习能够看书,达到阅读视力,那就基本上是个正常视力了。
解 说:看来天津这家妇产科医院做出的解释很难成立,那么他们对这四名早产儿的失明究竟有没有责任呢,我们找到了这家医院,希望采访有关的责任人。
医 院:我们医院现在基本上保持低调的一个态度,对媒体没怎么接受过采访,院领导的意思就是,如果他认为这件事可以对外讲,他会主动去找你,基本上我们掌握到这个尺度,因为好多东西没有结果。
解 说:对于医院的低调态度,盲童刘维铧的父亲认为这是因为医院理亏,指出他们没有做到合理用氧。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就是没有用氧指症了,你为什么还在给他加压给氧,或者说继续给氧。
解 说:医学上对早产儿用氧有明确的规定,只有当早产儿发生青紫或呼吸困难、出现低氧血症时才给予吸氧,并且必须对用氧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
冯 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副教授)如果吸氧的话,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到92之间,基本上就可以了。上限一般通常在92%,最高也不能超过95%。
解 说:冯主任表示,一旦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了95%,就必须调整吸氧量。但是在盲童刘维铧的病例上,多次记录着他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高达96%,甚至97%。从这些远远超出标准的记录上我们很难想像,在长达43天的吸氧过程中,究竟有多少不必要的氧气被他吸入了身体。
片花一
四名盲童原本拥有复明的机会,究竟是什么原因将家长们的希望彻底击碎。
同一个问题上连续犯下同样的错误,在医院冷漠态度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请继续收看本期节目:谁对我的眼睛负责。
正 片
解 说:孩子瞎了,为了让他们复明,家长们跑遍了全国各大医院,想尽了各种办法。
岳 军:(岳兆祥的父亲)我就说把我自己的眼睛移植给孩子,我看不见无所谓,得让我的孩子看见这个世界,后来通过医院了解,这个眼睛移植根本就不可能。
解 说:对于四个孩子来说,他们的最佳治疗时机是在出生后的四到六周,这宝贵的两周被称为“时间窗”。
黎晓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教授)也就是说他的治疗的时机和他看到这个世界的可能性,就像一个窗户一样,抓住这个窗户,光线就能进来,等到这个光线过了这个窗户,就是黑暗,再也进不来了。
解 说:不幸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盲童的家长们明确表示,由于医院没有告知他们,四个孩子的“时间窗”都被错过了。
王 颖:(李雨宸的母亲)我们孩子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前边已经有两个孩子去找你了,你医院就应该引起重视吧,你医院是没有条件,不过你请眼科大夫给我们看,或者说你们带孩子自己去看,这都无所谓,我们为孩子花多少钱,我们家长都乐意投入。
记 者:根本就没向你们提过这个事。
王 颖:(李雨宸的母亲)根本就没提过。
解 说:如今,刘东江最后悔的就是让他的儿子刘维铧多遭了一次劫难,尽管得知早已经错过时间窗,希望渺茫,他还是让孩子做了手术。之前不会翻身的儿子在手术后竟然由于疼痛一下子就翻了过去,把被手术的那只眼睛藏在了下面,而且至今仍然保持着这种睡觉的姿势。
解 说:盲童刘维铧的爷爷说,他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精神伤害,自从小孙子失明之后,他终于明白了。
刘永平:(刘维铧的爷爷)什么叫精神伤害,我才体会到了,看到盲人道的时候,看到人拿棍的时候,他跟我眼对眼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个精神伤害,好像这个心要碎了,精神上太痛苦了,这是没法解脱,解脱不了。
解 说:沉浸在痛苦中的家长们怎么也不能理解,这家有着50年历史,原本让他们最放心的医院却把自己孩子的眼睛弄瞎了。
齐玉华:(杨蔚依的姥姥)我总觉得这个医院,它是救人的地方,没想到它把孩子给害了。有的时候我就想不开,他大夫不见得跟咱老百姓一样啊,他心里是蛮明白的。
解 说:这家妇产科医院究竟为什么会连续犯下同样的错误呢。在天津市卫生局,我们得到了这样的解释。
石 岩:(天津市卫生局医政处 处长)随着医学不断地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可能解决我们以前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这是随着我们早产儿的抢救成功又出现的一个新的学术性和技术性非常强的这么一个问题。
解 说:这真的是一个新的学术性和技术性问题吗。事实上,在国际医学界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因为同样的教训已经对早产儿用氧和相关检查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在国内, 1984年出版的《新生儿重症监护》一书中,这种病就被提到过。在1997年11月第二版的《实用新生儿学》一书中,更是对病因和预防进行了明确的讲解。刘东江向我们记者表示,他曾经在这家医院医生的办公桌上看到过这本《实用新生儿学》。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为什么让你去学习,那教科书就是规章制度,你是按他学出来的,你为什么不按他去做,教科书是多年积累的经验。
解 说: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种病不仅在教科书上被提到过,而且也早就被一些医院所重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我们的记者翻阅了一些用过氧的早产儿的病例,上面都有明确的记录。
冯 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副教授)我们医院从1992年大概就已经重视,所有早产儿在医院期间只要用过氧,在离院前我们都会进行眼科检查,出院以后,也跟眼科医生要建立比较多的联系,强调家长你为什么要去看眼科,强调他看的频率。
解 说:同样是两家专业的妇产科医院,在同一个问题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如果说天津这家医院在技术上暂时还做不到对早产儿进行相关的检查,那么它们连最起码的告知义务也做不到吗。在科学知识与责任心面前,这家医院缺乏的究竟是什么呢。
王长功:(李雨宸的姥爷)你知识少了,你责任心要强的话,我想这个问题能弥补50%。就拿孩子来说吧,如果它真正要是责任心强的话,嘱咐我们两句,四个孩子不至于造成今天这个后果。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他们是一个,是一种冷漠的群体,这种人缺乏基本的人性。
解 说:就在这四个家庭把医院告上法庭之后,又有两个早产儿出生在天津这家妇产科医院,他们同样因医院没有履行告知义务而最终失明。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不禁要问,这难道仅仅是缺乏科学知识与责任心的问题吗。究竟是什么在保护着医院,让它们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冷漠呢。
片花二
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四个家庭将承担怎样的压力和痛苦。
一场官司打两年,究竟是什么力量把他们推向无助的深渊。
请继续收看本期节目:谁对我的眼睛负责。
正 片
解 说:盲童杨蔚依的父亲曾经把自己关进漆黑的洗手间,他想知道,如果和女儿一样什么都看不见,自己将会体验到什么。
杨德山:(杨蔚依的父亲)就好像在悬崖上,不知道自己往前走是路,还是往后走是路。这时候恐惧是发自于内心的,真正的恐惧,在这时候我体验孩子,孩子真是可怜,太可怜了。
解 说:这种恐惧的感觉,同样被其他几名盲童的父亲所深刻了解。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我尝试是把眼睛蒙上的,拿一块布蒙上,转两圈过来之后,你在你自己家里头,一个很熟悉的环境中,你自己不敢迈腿了,手伸出去摸的情况下,你也不敢把手臂伸平了。当走出去两三步以后,你不敢走了,再走第三步第四步的时候,你会很害怕的。
记 者:您觉得视力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对一个人来说。
黎晓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教授)那太重要了,说他听不见都没关系,或者不能表达都没有关系,但是他看不见这个世界,整个生活的意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记 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就是靠它。
黎晓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教授)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解 说:从2002年8月起,四名盲童的家长先后向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医院对孩子的失明承担赔偿责任。为了打赢官司,只有初中文化的刘东江一头扎进了医学图书馆,开始学习有关的知识。
记 者:为什么自己去图书馆找。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怎么说呢,说句实在话,医生这个行业,不老说实话的,在群众中这个威信是相当低的,这个行业,整体行业人,就是比较低的。
记 者:你不信任他们。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不是我不信任他们,是群众们根本就不信任他们。
解 说:以前从未进过图书馆,平时连小说都不看的刘东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疯狂地自学了上百本医学专业书籍。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如果说,你要我去做手术我干不了,但是如果说你要让我去讲这些理论的话,反正,我应该也能有一定的,最起码我能给人讲,能给专业人士去讲的。
记 者:有这个自信。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有的。
解 说:尽管家长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当我们的记者前往天津调查时,这场打了已经快两年的官司依然没有结果,直到现在,天津市医学会还没有做出相应的医疗鉴定。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的诉讼道路走得这么艰苦呢。
王长功:(李雨宸的姥爷)天津市有点屁大的事情,报纸都做宣传,可是为什么这个事它不宣传,为什么,这个根儿在什么地方。你说这根儿在哪儿,天津市目前捂得这么严实,根儿在哪儿。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千万不要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想通过一些不正常的,不正当的渠道,去把这个事情摆平,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法律是公正的。
解 说:在调查中,刘东江还告诉我们的记者,他认为在法院做出证据保全之前,天津的这家妇产科医院已经篡改了儿子刘维铧的病例。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实际上就是说,医生的话,应该是知道这个孩子出事,或者是有可能出事,他们已经做了预防性的改动。
解 说:这是刘东江指出被篡改的一条记录,可以看出,这条记录的字形大小和字间距与上面几行有明显的区别。另外,按照病例书写规范的要求,医生必须隔行签字,但这段记录不是。
字 幕:该儿因缺氧给予氧疗,易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现在双眼神灵活,对光反射,眼睛可随眼前物体转动,计划近期请眼科专业医师检查眼底。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我是请了两个专业的主任医师帮我去看,因为单凭我的力量是不可能看出来的,他们是不认识的,我一人给他们复印一套这个东西,可以说是背对背地找这本病例,到最终的结论,两个人找出的这本病例的改动的地方,或者是不符合用氧规范的地方,不符合医疗常识的地方,几乎是一样的。
解 说:这是刘东江指出被篡改的另一条记录,上面写着:请眼科医院王主任会诊示,角膜透明,瞳孔等大,大小正常,前房正常,需进一步散瞳看眼底,明确诊断,出院后眼科医院随诊。刘东江说这次会诊根本不存在。
字 幕:请眼科医院王主任会诊示,角膜透明,瞳孔等大,大小正常,前房正常,需进一步散瞳看眼底,明确诊断,出院后眼科医院随诊。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最关键的,老百姓最认同的一点,你要收我费用的,
记 者:这个没有费用记录。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没有费用记录。你跨院会诊的话,连交通、跨院会诊费的话,怎么也得一百块钱,这笔钱谁掏了。
片花三
医院与家长对簿公堂,面对失明的孩子,它们究竟如何回应。
在遥遥无期的官司面前,家长们又将如何继续这场守卫光明的“战争”。
请继续收看本期节目:谁对我的眼睛负责。
正 片
解 说:调查中四名盲童的家长向我们表示,在法庭交换证据时,这家医院不仅不认为自己存在过失,而且态度还十分恶劣。
岳 军:(岳兆祥的父亲)说孩子没有眼睛,你开发他其他功能,当时我听了这句话,就感觉怒不可遏,当大夫有这样说话的吗。
王 颖:(李雨宸的母亲)它们医院的人就说,这些孩子都不应该救活的,都应该死的,这是他们当医生说的话吗。
解 说:医院还在法庭上指出,家长们提出的赔偿费用过高。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医政科的那位女士,她说了,她所知道的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7岁,说我们是一个无赖,算的那么多是无赖的行为。
记 者:你们算了多少。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我们是按天,平均寿命70岁多一点算的,因为这种孩子,是终生需要人照顾的。
解 说:据资料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在日本曾经发生过一起类似的诉讼案,虽然医院一方列举出种种理由,但最终败诉,法院认为,既然已经有美国的前车之鉴,日本的医生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交流避免悲剧的发生。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这个承认错误并不是丢脸的事情,丢脸的是知道错误,而去掩盖错误不改正错误,这是丢脸的。真正说要勇于说承担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话,对你整个医院,或者医疗行业,整体的工作是一个促进。
杨德山:(杨蔚依的父亲)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医院再别犯类似的错误,再造成其他孩子的损害,就坚持把这个诉讼走下去,坚持把这个事情让社会了解得更多一些。
解 说:在与医院的“战争”中,刘东江是最坚定的一个。他有一张特殊的名片,上面印着:为了即将出生早产儿的安全,为了已致盲孩子的权利,让我们共同努力,抢救生命,保障健康。为了方便和全国各地的患儿家长联系,刘东江还专门开通了一部小灵通手机,无偿地为他们提供医学方面的帮助。
记 者:最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不停地做这件事。
刘东江:(刘维铧的父亲)可能就是说,一个正常人的良心吧,一个良心,作为一个做父亲的爱心吧。
解 说:尽管官司一拖在拖没有结果,但四个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们没有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就永远坠入了黑暗,在他们的记忆中连母亲的样子都没有留下。现在,四个盲童的眼睛正在像干苹果一样慢慢地萎缩下去,那双曾经漂亮的眼睛只能成为父母心中永远的回忆。
孙惠颖:(刘维铧的母亲)在路上看到别人的孩子,用眼睛去发现东西,哎呀,特别好奇,然后问妈妈,跟妈妈那种眼神的交流,我嫉妒极了,真的,因为我跟我孩子之间,不会有那种眼神的交流。
解 说:目前我国每年出生的低体重早产儿大约有120万。由于过去的抢救成功率很低,这些早产儿很少能够活下来,所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没有得到重视,现在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救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可以活下来了,但是如果他们的生存要以失去光明作为代价,那么他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在血的教训面前我们必须警醒,在救治生命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好什么。
解 说:就在我们的记者结束调查离开天津时,刘东江打来电话说,有一名湖北中翔市的家长和他联系,在那里又发现了30多个患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全国究竟还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责编:回春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