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鸿你的观点呢?通缩真的会到来吗,他们的这种担忧会变成现实吗?
张鸿:我觉得担忧是应该的,但是我觉得不会到来。就是在它还没,有这个苗头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就在CPI出来两天之前,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是干什么的,就是让这个经济保持活力。
主持人: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采访了我们特约评论员来自摩根大通大中华区的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我们现在马上来听一听他的观点。
龚方雄:今年商品价格是六七月份见的底,那么到明年中的话,明年中的商品价格,一定要比今年中要跌很多,所以PPI,明年全年都有可能是负的,如果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原材料方面的通胀压力没有了,再就是需求也在减弱,那么从整体的供需形势上来看,肯定是供大于求,这种形势显然是不利于价格的。所以说我们担心的是通缩而不是通胀,那么现在中央出台的这一系列的措施,也是要保证我们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也就是目的要拉动最终需求,那么要维护市场信心,就像我们温总理讲的,是一个信心的问题。
主持人:这个观点停起来似乎和霍教授刚才的观点有一些接近。
霍德明:我想刚刚这个龚方雄他谈到的就是明年整年的CPI,大概都是会可能有负的这种情况,我看了一下,当然了,我们现在食品价格还是8.5的,这一次的增长。
张鸿:对。
张鸿:占三分之一。所以如果说明年整年的通胀,变成通缩的话,我想这个还是跟我原来讲的不一样,他把所有的微观的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了,但是我觉得是,除非全球这种实体面它真的有很大的萎缩,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讲,当然刚刚你也提到了十项措施,当然我觉得当然中国现在在全世界占的比重,6%的这个总产出,严格讲起来不是很大的。
张鸿:对。
霍德明:所以说如果真的全世界有很大的一个海啸的话,在那个前提之下,这是我跟龚方雄不一样的地方。
主持人:表面看起来好像一样,但实际上这个深入的原因还是不一样的。张鸿呢?
张鸿:其实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有,的的确确有通缩的可能这个迹象。但是呢,我觉得我们不能光看十月份这样一个月度的一个比,其实一到十月份,我们整个CPI的涨幅还达到6.7%左右,这是其实还不是一个低位的运行。这个时候,虽然我们现在也没有通胀的压力了,要谨防通缩,但是我觉得,通缩它可能不会来得那么快,除非真的发生了像霍老师所说的,整个的世界范围的一个经济危机。
主持人:经济危机。
张鸿: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这十个措施,包括四万亿一个整个拯救经济这样一个措施,其实它就针对的就是这种担心,里面我看到了很多是长期的,比如说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这个可能见效没有那么快,比如你医疗保障,住房这样的保障。
主持人:对。
张鸿:没有那么快。
主持人:它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张鸿:对。它在经济上反应出来没有那么快,但是比如说提高粮食的收购价,保护农民,这样的话,农民一下收入就有增加了。还有一个就是增加居民收入,再一个就是减税的这些措施,这些措施应该是可以直接的刺激这个消费。
主持人:其实对于通缩是否会来临,二位是有不同的观点。
张鸿:对。
主持人:但是两位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最近我们都在关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十大措施,那么这十大措施,对于CPI未来的走向会产生什么的样影响,马上继续我们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