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8日,卫生部召开一个特别重要的会议,这就是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卫生部的部长陈竺就在这个会议上提出,中国新一轮的医改试点,将取消公医院所售的药品7%到15%的加价,同时要设立药事费,那么这个制度的改革,对老百姓看病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公立医院已药养医的局面能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呢?cctv2 《今日观察》主持人王小丫和评论员何帆和张鸿共同评论。
药事服务费:破除“以药养医”第一步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药事费”引发关注,百姓看病为何增加新费用,看病贵的老难题,新政策,拿出了怎样的新办法?
何帆:药事服务费是政府在协助医院解决药价高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次的药事服务费让人有点看不懂,如果运输仓库送货上门,大部分普通药没有特别高昂的储存成本,所以我有点看不清楚,为什么要收“药事费”。但是我个人还是赞同要收这个费。
因为过去医院收费里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的人力资本没有得到体现。现在医院门诊费和住院费50%都是药费,服务费收的很低,所以为了弥补除了把药价开高,让人们做很多检查,还有消耗品支出比较大,所以检查占20%,真正服务费的15%左右。
药价一直居高不下,尽管现在发改委、卫生部都出台很多很多政策,但是效果一直不好。过去我们总是想采用一些比较缓和的做法,用水冲刷它希望能够冲洗掉。现在很多患者担心,如果收取这个费用之后,看病是不是更贵?
药事服务费在公务医疗可以报销,这也是医疗改革的一步,是政府自己掏出一些财政的钱来协助医院帮助患者解决药价很高的问题,同时帮着医院来解决发展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资金缺少的问题。
张鸿:“药事服务费”对患者意味着成本降低
(《今日观察》评论员)
征收这个费用,因为要补偿7%到15%超额利润给医院带来的资金不足。
最初政府对医院投入一直不够,希望医院通过银行贷款、自筹进发展整个医疗事业,这个过程中,政府参与的投资在逐步减少, 83年财政投入占4%,02、03年年只占到8%。所以我们允许医院在医药费上有超额7%到15%的利润,去掉后这个利润更不够,所以加了服务性质的非费用就是这个“药事费”。对于患者来说,可能意味着成本的降低。
医院一直存在以药养医,一位医院院长说药品收入占整个收入将近60%,加上医疗检查的费用由20%,30%,所以到最后医生的服务费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样有利润驱动,卖高价药。发改委多次降价,降价目录里有这么多这么多药,很快医院基本上不开降价的药,开其他不降价的药。
药事服务费:实惠还是负担?
药价贵是块老心病,“药事费”又成了新担心。百姓看病,怎样才能变得实惠?新政策能不能破除老问题?
何帆: “药事服务费”靠什么补助?
(《今日观察》评论员)
“药事费”当然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我们实际支出很多减少了,但对医院来说不好消息,意味着出现财务的亏空,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出现窟窿,无非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财政把窟窿补上,加大财政的投入。另外一种可能性,窟窿留在这里,医院从自己的利益考虑来说的话,医院要盖更多的医院,雇佣更多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工资更多上涨,吸引人才。,所有地方都是需要钱。
这时候把以药养医收入去掉,一定会在什么地方找回来。所以这个时候要把事情说清楚,把这个窟窿说清楚,这个窟窿用什么方式补上,应该非常透明。为什么现在舆论里很多老百姓对“药事费”不理解或者不支持,就是因为过去很多改革非常模糊,如果谁都看不懂的话,那么谁对这种改革都会不信任。
何帆?褐荒芷鸬揭恍〔糠肿饔?
(《今日观察》评论员)
药事费出现意味着药品格局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医疗体系是雷区,不小心就踩着了,“药事费”能不能解决老百姓药价高,看病难?
我想很难的,它只是其中一步,这一步清理出来一小块地方,这个地方没有地雷,现在应经排除医院提高药价合并性,但是背后还有很多,比如药的审批,药的定价,包医生和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医药行业非常特殊,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医生有更多的知识,知道患者要用什么药、不用什么药,所以这时候他对给病人看病有非常大的支配权和自主权,这时候有可能产生激励机制的扭曲。
比如患者现在需要一个抗生素,可能非常廉价,但是效果非常好的青霉素就可以,但是他非开一个进口的什么药,因为青霉素太便宜,3毛5一支,开进口药就非常非常贵。这时候患者没有办法判断到底哪种药合适,所以如果医生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这么大的自主权,来规定到底给你开什么药,开什么种类的药,那么我们就担心,仅仅这块雷区清理了,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实际上是没有解决的。
何帆:必须明确医院体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总的来说,过去的问题就是医院处在了一个不尴不尬的情况,一是医院是公立的,从财政拿钱。另一方面,又难完全从政府那里得到足够的钱,所以必须依靠比如卖药,才能够获得收入。
如果真正把这个问题去解决,就是医院的体制必须要明确,应该明确规定,有一些医院就是公立医院,由财政投入,但如果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可能这个医院供给非常少,政府没有那么多钱,那怎么办?还有人有钱,民间资本也是有钱的,包括国外资本也是有钱的,所以在确定用公共财政,去支持那些公立医院的同时,是不是还能够考虑放松医院进入的门槛,有更多的私立医院,更多的社区医院,这样整个体系供给才能更充足,层次也更加分明。
李嘉音:新方案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全国政协香港委员 中华医药国际促进会监事长):
这个方案,需要加大执行的力度,监管的力度。如果监管的力度不到位的话,就算这次有一个新的策略出来,但是监管不力的话又会出现一些副作用的。
在香港医和药是分开的。香港是在医管局下面,公立医院有中央的采购制度,就是说所有的药都是由医管局投标,这是真正的投标,并不是暗箱作业的投标,然后就分发给各个医院,每个医院都会有一个目录。所以医和药,是很早就分开的。
张鸿:“药事服务费”技术操作难度大 要公开
(《今日观察》评论员)
“药事服务费”降低其实技术操作上难度特别大,因为现在广泛评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按帐收,一种按价格收。如果整体比例超过7%到15%。因为现在很多药都是按照15%,如果超过15%,患者负担加重,低于15%,患者整体负担减轻了。
要在最初药的定价机制上加大治理,要公开定价。但也很难从根本上杜绝以药养医。
什么叫以药养医?多卖药,医院和医生能带来利益,所以即使取消7%到15%的加价,如果多卖仍然有利益,这个利益和他息息相关,医院很大的收入来自这里。
“药事费”也会增加多开药,多开贵药的利益驱动。如果大处方不允许,开小处方,按照整个药品利润,包括流通环节测算,具体到一张单子多少钱,大概算出来一张单子16块钱,没有任何驱动,没有按照担子开药利益驱动,自动产生的数字。让医院不得不靠药品卖药,来生存,来维持,那以药养医格局不能打破。
破“以药养医” 呼唤第三级力量
何帆:患者利益必须得到体现
(《今日观察》评论员)
医疗改革里利益并不一致,我们看到有各方不同的利益,有利益并不可怕,但是利益一定要是多元的。
实际上在医疗改革的里头,始终有一个角色是缺席的。必须要有一个患者的代表,必须要有一个市场的“看门狗”。我们看到收钱的人,但是唯独没有那个“埋单”的人,没有它的声音出来,患者作为单独个人力量非常有限,我们没有办法跟整个药厂、医院抗衡,比如医保,应该有能够充当患者的代表人,我们每年花的钱非常大,就商业医疗保险,到2008年我们现在整个市场规模大概两千到三千亿,因为我们原来基础是非常薄的,就是我们商业医疗保险基础非常少,所以我们以后发展速度会很快,那么要不了再过几年,到2010年我们商业医疗保险就会超过600亿美元。
那么花了这么大的钱,一定要把这个钱花的明明白白,一定有人代表患者的立场以来说话,当这些利益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公开地,公正地去博弈时,才能多元才能达成和谐。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责编:程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