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节目精选

  杨:第一个真正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词或者类似于这个词的这个计划的,那应该是美国能源部的那一班人。我后来也跟美国能源部的那一帮人说过,为什么这个事情先是你们做起来的,当然他们也笑了,你也想想看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研究人的所有基因的,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是每个所只研究一种病,这个心血管,这个肿瘤,那个那个的,但是我们才是研究整个人的。我说就像你这个问题,你能源部同这个有什么关系?这个事情真有意思,能源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他们造的原子弹在那个地方,对于结束这一次世界大战是起了很大很大作用以后,在这方面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另一方面就开始研究这样的高能量的辐射,对我们遗传物质的影响。后来那个研究的结果使他们更加注意,因此他们确实形成了这样的思想。要想研究外界对我们人的影响的话,那一定首先研究我们人的接受外界影响的那个东西是什么,那个东西当然是基因,当然是DNA,因此他们是产生这样的思想。

  和杜尔贝克不谋而合,原子弹的威力让美国能源部认识到了研究基因的重要,1986年,美国能源部向国会正式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草案,同时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验室。

  记者:当时这个人类基因组计划提出来,它里面涵盖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杨:内容是相当多的。可以说成四张图。第一张是物理图,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就是那个物理图。物理图概念很简单,当人的基因组第一层就是一条31米长的高速公路,我们就在这个公路上插上一个一个路标,就像我们看到现在的路标一样,每公里一个,每一百米一个小的。但是人类基因组你怎么给它插上一个,我们就去找人类基因组里面的特点,就像高速公路,暂时那个路标还没有,就是我们人为刻上12345的,就找某个地方有一个山,某个地方有一座房子,就把这些人类基因组里面本来就有的特征打成路标,这是物理图。大家知道,尽管距离是一个距离的概念、物质的概念,可是我们上海到北京的距离谁能说清楚?你记得吗多少公里,我反正不知道。

  记者:我不知道。

  杨:可是有一点我知道,当年坐火车是40个小时,现在坐火车只需要20个小时,现在坐飞机只需要两个小时,这样无形中间我们用一个本来同距离毫不相关的概念小时、时间给算出来。

  记者:来算距离。

  杨:不是,这里的概念是这样,实际上这个时间才是真正两个地方的距离,实际距离的效应。物理图就是这样,在人的基因组里面,这个决定眼睛的基因同这个决定耳朵的基因,尽管相隔那么远,可是经常在一起。可另外有一个地方中间如果隔了一个大山,叫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实际上物理距离不是很远,永远走不到一起。你说讲距离哪一点最重要,我觉得交流是最重要的。遗传图的概念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遗传效应,这个点同那个点的效应,两个图了。 第三个图,人类基因组我们有30亿个ATCG组成,可是里面真正为蛋白质,那就是胰岛素,什么干扰素,编码的基因只有一小部分。那当时也是一个争论,究竟这个小部分就够了,大家说不够。但是把这一小部分先拿出来,那自然是个好事。这个就叫原始的基因图。那时候叫转录图。

  第四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铁定的任务,一定要保质,一定要定量,还一定要定死,2005年10月份,10月1号,就是说国会通过那一天开始一定要结束。不然的话就宣告失败,就4个图。第五个,一个要点这才是我们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我刚才讲了生命科学有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人是生命,人是生命科学的研究者,人又是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那这个基因,我们就说现在讲安全吧,安全一个要素就是不为人所知,我这里讲的是基因,基因的安全。那你以后有办法把基因读出来,基因信息告诉谁呀?这是一个问题了。遗传信息的使用。还有基因组是谁的,对这些问题怎么办呢?大家都争论不下。说不定搞出一个怪物来呢?说不定创造新的不平等呢?

  这个问题困扰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如果不能解决,这个计划就会功亏一篑。

  杨:沃森真聪明,这实实在在是他的主意,他说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好好研究,他说我一定告诉大家,我要把所有经费的3%到5%用来专门研究这个问题。谁来研究?律师、生命伦理学家还有公众,因此专门定下来这样一个课题,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不能缺少的内容,叫ELSI,意思就是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你看四张图,都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庞大的目标,潜在的危机,人类基因组计划从提出开始,就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反对者说,他就像从干草堆里找针一样,根本不可能实现。

  杨:美国人自己讲,这次关于人类基因组的讨论,是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科研的项目讨论。这个项目像很多新闻界说的,完全可以同人类自然科学史上另两大项目,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从下到上的支持的话,这个计划是起动不起来的。

  记者:当时争论的焦点在哪里?

  杨:首先这个钱花得值得不值得?

  记者:多少钱?

  杨:30个亿。美国人不管男女老少。

  记者:要从人家腰包里掏?

  杨:硬碰硬的。每个人掏出10美金来。

  记者:这是一个。

  杨:第二个,老百姓问这么多的钱,对我有什么利益?你说的太远了他说你吹牛,你说的太小了,他说这个有什么用,肯定不能马上兑成钱。如果说太那个了,他明天就来,你们给我看看你们研究的基因。这也说出来,这不只是描写梦境,写科幻小说,要实实在在告诉大家,这个计划要多长时间,多少钱,做多少事。第三个,那个时候计划太多了,肿瘤计划大家知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样的,如果不能完成这个基因,就是失败的,但是做计划的意义绝对不能抹煞的。脑袋计划统统都出来了,就这个计划被大家接受。

  记者:任何科学发现或者是科学发明它的诞生肯定是一直伴随着一种争论和置疑的?

  杨:是的,越是影响越大的科学,对它的批评、置疑也就越多,它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

  主持人:谢谢您杨教授。应该说经过了艰难的孕育,人类基因组计划终于得以提出了。但是这个计划提出是在美国内部引起了非常巨大的争论,美国的科学家是如何说服政府和公众来支持这个计划的?这个计划又是如何从美国走向国际,最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全人类的计划呢?

<<上一页
第2页
(编辑:栗原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