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频道 > 冬天的故事 > 正文

第五集:锅里乾坤(下)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05日 09:47)


  短片:什么样的涮羊肉才是最好的?吃涮羊肉时又该讲究些什么?从手工切肉到机器切肉,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历程?本期《历程》和您共同寻找涮羊肉的最高境界。

  主持人:今天把您请来,我们特别想从您那儿得到一些秘诀,就是说我们以前也吃过涮羊肉,但是什么样的涮羊肉好,能不能告诉我们一个秘诀,一个标准。

  嘉宾:基本要求是应该讲,到哪儿去吃涮羊肉,一般来说不要看肉,因为什么,因为大家不是搞牛羊肉的,真给你搁上假的,你也(未必)看得出来。

  主持人:那看什么?

  嘉宾:看那盘,看搁肉的盘,看那盘子,因为肉可以骗你,那个盘子骗不了你。

  主持人:那能看出什么来?

  嘉宾:不管那个肉在那盘里搁多长时间,它化成什么样,那个盘里不许出水,更不许出红水,永远得是干的,第二看呢,看你锅子里的汤,不应该撇沫子,这个汤得讲越涮越清,越涮越清,涮完那汤得跟雪碧一样,晶晶亮,亮晶晶的,在传统上涮羊肉的干盘清汤,是它起码的要求,真正的鲜肉最重要的概念,是不许沾水的羊肉,其实你到哪儿去吃,最简单的一个方法,你把那盘子立起来,搁肉的盘子把它立起来,那个肉应该(粘着)它,一定不能掉,应该在盘子上粘着,因为这肉是仗着基膜跟基膜产生的粘连,粘到一块的,不是拿水冻到一块的,所以这肉应该做到这一点的,这就说明你去吃这肉,从头吃到尾,盘里没水,起码这个肉是真正天然的,没有加任何东西。

  主持人:可以把盘立起来看一看。

  嘉宾:立起来绝对要粘上的。

  主持人:您的标准就是说,干盘是一方面,这个汤到最后应该是?

  嘉宾:晶晶亮、亮晶晶,跟雪碧一样的,吃完了跟雪碧应该是一样的。

  主持人:我们以前吃涮羊肉,都是给我们撇沫子。

  嘉宾:别人给你撇沫子的时候,你可以问一问,你说小姐,不要撇了,你给我解释一下,你给我撇什么呢?她一般都跟你说,很坦然地跟你讲,说给你撇沫,撇血沫,那你问她一句,你说你这羊是活着宰的吗?她要说是活着宰的,你问她哪儿来的血呀,血(应该)都出去了,你看那沫子很多,那是什么,是血沫,没错,那是血中蛋白质分解,游离状态血分子一加热的时候,大量的蛋白分解,这个在传统上为什么对汤要求很严,涮羊肉是羊肉的全部做法里,最容易做到清汤的,因为你去炖肉,家里炖肉的时候,你不可能使后腿、上脑,你都使腰窝那部分,它(里面)残余的血很多,它有沟堑的地方,羊活杀以后,就是活宰以后,它的血在沟堑的地方还要残存,所以那些(肉)有血分子,也是游离状态下的,然后它一加热要有沫子,所以炖肉沫子很多,而涮羊肉它不是,涮羊肉它使后腿、上脑,都使最好的地方,那块肉是它出血最充分的地方。

  主持人:清汤、干盘是涮羊肉的一个基本要求。

  嘉宾:反正清汤是比较难的,确实比较难,因为你选肉还得精,但是干盘应该是必须(达到)的。

  主持人:好像有一段特别流行吃手切涮羊肉。

  嘉宾:现在手切的话,我不知道你们吃的什么样,反正我看到的好像都是,肉切出来很厚,跟手指头似的,一(卷)一(卷)的,跟嘴唇(一样)厚。手工跟手工还是有很大区别,严格讲天壤之别,你不能说你会下围棋,李昌浩也会下围棋,你告诉一样,能一样吗,我刚才说的,手指头跟嘴唇(一样)厚的时候,那个谈手工就有点荒唐了,东来顺的手工肉片,中央电视台在1978年,拍了个电视艺术片,十二集艺术片,叫《中国一绝》,一共十二集,代表着当时中国十二绝。里边有一集讲的是,东来顺的手工肉片,说那手工肉片切出来绝到什么程度,什么样,手工的,讲那肉片薄如纸,形如帕,码在盘里是一手绢,把那肉片搁你眼前,透过肉看报,东来顺的手工(肉)片,能看画报的,你想能称为中国一绝的东西,能是你们现在,在北京随便找一条胡同,就能看到的事吗?所以说这个手工跟手工,是不太一样的,而东来顺真正专职切肉师,在1978年拍中国一绝的时候,很多人的手都是这样的,鸡爪一样,伸不直了,很多人说是累的,其实这不是累的,这是冻的,四十年代以前就开始冻肉了,只不过没有手段,没冰箱、冰柜,拿什么冻?所以东来顺发明了冰压肉,两块冰去压的,用很细长的刀,回民叫蚂蚱头,这把刀不许攥,是食指伸开压在刀背上,而且很薄的布按着那肉,那肉切到中间要倒的时候,用刀一压,把它叠一下,所以那个肉切出来是两折的,咱们现在所见到日常真正涮羊肉,是机器切的,是三折,所以这才切出薄如纸,形如帕,透明的片,奠定了东来顺的绝对地位。


  主持人:那时候比如说一两能有多少片?

  嘉宾:四两肉要求,普通人吃是四十到四十五片,以前东来顺雅座里吃,外宾吃那是五十到五十五片,因为长期使用手工切(肉)的时候,这只手的手心一天七八个小时,要按在冰上,那肉是零摄氏度左右,时间长了,严重的风湿,风湿病,造成这只手是这样。所以在1978年,北京市委要求北京市机械局,把这个委托给北京市机电研究院,解决效率问题,解决职业病问题,才发明中国切羊肉片的机器,你看工厂里的裁板机,还是按照工厂里的机床的方式,这样放进去,裁板机垂直,曲轴带着,一分钟上下可以达到九十次,解决了效率问题,把肉冻成方块,为什么要冻方块,为什么不使卷,那时候为什么要冻方块,就是为了把肉纹完整排列好,尽量排列好,垂直切,解决了顺丝横切问题,齿轮比最小0.9毫米,最小的齿轮比0.9(毫米),0.9(毫米)切一下,0.9(毫米)切一下,所以你见到真正机器切的片,它厚度是0.9毫米厚,这个厚度是以前东来顺,手工给普通人吃的,就是(四两)四十片。所以1979年初,机电院用一年的心血,完成了三台样机,那是北京市委的一个课题,兴冲冲把机器送到东来顺,东来顺厨师(用样机)实验,一切,(当时)从根上否定了。

  主持人:不是已经解决了顺丝横切的问题了吗?

  嘉宾:一切一卷,那肉硬、强度大了,一切,强度大就变形了,很厚的,一切,一切一卷,一切一卷。

  主持人:我们现在吃的不都是(羊肉卷)吗?

  嘉宾:你们现在见到盘里搁的很细的,一摞一摞的,不是大卷了,很细的小圆卷,都是吃的这个,而七十年代,在七十年代,东来顺是绝对不敢把这种东西搁到这张桌子上,为什么?如果那个时候它盘里摆的都是,一摞一摞圆卷的话,客人要问,客人说你这是什么呀,你告诉他肉片,他说你出门把你那字改了,把那羊肉片改羊肉筒,再给我端上来,中国菜是讲色 香、味、形的,形状不对,那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你把肥牛切大卷,你切八棱我都管不着,那是美国人的,日本人的,羊肉片是中国人的。机电院为了解决卷变成片的问题,成立了一个科技攻关小组,研制了半年,那机器获得了国家级科技三等奖的,才在这刀后面设计成功一个机械手,卷是一定要出现的,强度够了,出一个卷,机械手叠一片,出一个卷叠一片,东来顺那片是机械手拍出来的,咱们所见的圆筒,是把机械手拆掉了,省了一道工序,把毛坯拿出来了,那是半成品,咱们现在一般吃的机器切的片,也就是三十多片到四十片,三十多片到四十片,就是普通人吃的。1972年总理请尼克松到东来顺,何福宁用手工给尼克松切,最不普通的什么样,四两(肉)达到六十片,比咱们现在吃的肉(片),薄三分之一,将近三分之一,那个技术不是谁都能做的。

  主持人:现在机器也做不了?

  嘉宾:机器现在做不了,因为这(机器)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想达到普通人吃,还要达到四十到四十五片,这个机器只能切到,三十多片到四十片。为什么?它要真正想达到四十到四十五片,那应该是(齿轮比)0.8(毫米),应该是0.8毫米,一开始设计是0.8(毫米),很容易,换一个(0.8毫米的)齿轮,但是切的时候,用0.8(毫米)切的话,切四两,碎一两,切四两成品要碎一两,成本太高了,赶快跟东来顺商量能不能加大,加大0.1(毫米),所以变成了0.9(毫米),变成0.9(毫米)以后切,一块坯子都是四斤半左右,切完以后,就是二、三两的下脚料,这就符合商业运作了,所以这个片就达不到,严格讲就达不到透明了,就不是说搁在这儿能看报,这个肉只能达到它以前第一个要求,机器(切)片,就是你把肉片三折打开,平铺在兰花盘里,那个花纹,兰花盘的花纹,清清楚楚还透明出来。

  主持人:没想到就是说,光切这么个羊肉片,就这么多讲究。

  嘉宾:(涮羊肉)它能传三百多年,绝对有它本身魅力的,它的积淀很厚的。

  主持人:我也知道您现在好像,除了对羊肉片有意见之外,对调料意见比较大。

  嘉宾:就是(很多地方)把调料盘,酱豆腐、韭菜花分着的那个盘,从这张桌子上去掉了。

  主持人:哪有什么盘?我们现在吃的涮羊肉(调料),就是一人一碗。

  嘉宾:其实很多人说我爱吃酱豆腐,不爱吃韭菜花,你说我爱吃麻酱,不爱吃辣椒油,那个说我爱吃醋,不爱吃酱油,这些要求都没有了,所以一人一碗,北京俏皮话:力巴摔跤,给(什么)吃(什么),给你什么味,你只能吃什么味。所以一人一碗,约束住你的口味,破坏了涮羊肉的吃法,它不是一个菜,它是一桌菜,你想满足一桌菜的感觉,应该做到的,是你爱吃什么味,你的碗里就应该是什么味。如果每个人,真能把自己要求说一说的话,这应该是一个人一味,只有做到一个人一味的时候,这才能称为一次真正的涮羊肉,涮羊肉的吃法,应该讲少对、勤换,你换的次数越多越好,吃涮羊肉的要求,你往这儿一坐,到你吃饱,得始终让你自己处在一个,刚开始吃的感觉,老有刚坐下刚吃的感觉才行。所以要求这个料,第一口就是香的,它绝不是一开始很咸,等快吃饱了,说这个料刚合适,那不是涮羊肉,那是受罪的感觉,你和的越少,你换的次数越多,你换的次数越多,新鲜感越强,而且在你换料的过程中,你还可以随时调整你自己的口味,其实那碗里应该是两个平衡的,咱们现在见到的基本都是一个,(不外乎)就是重味少搁一点,轻味多搁一点,而你碗里恰恰缺少了,你爱吃的多搁一点,不爱吃的少搁一点,合起来这个料才是最合理的,当你真能把自己的口味找到的时候,你会发现谁对的,也不如你自己对的好吃。

责编:戴昕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