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二战中德军最著名的将领之一,擅长机械化部队的机动作战,战术风格凶猛多变,常常出奇制胜,有沙漠之狐之称,在法国战场,他统率的装甲师被盟军将士称为魔鬼之师。
蒙哥马利:英军著名统帅,作战风格稳健老辣,擅长防御作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他的师保存得最为完整,阿拉曼战役后一直是欧洲战区英军统帅。
| |
主持人:你好观众朋友,欢迎走进我们的历程节目,我是姜勇,那么在二战名将当中,有过一次非常激烈的交锋,那就是在北非的阿拉曼,当时是英军的统帅蒙哥马利,击败了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军著名的将领隆美尔,那么后世有人评价说,蒙哥马利是用一战的阵地战,这种老方法击败了德军当中,最善于机动作战的隆美尔将军,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1942年隆美尔率领他的非洲军在攻克了英军北非的军事要地托卜鲁克要塞之后一路长驱直入,矛头直指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而英军节节败退,士气一落千丈,退守至埃及的最后一道门户阿拉曼防线,对英国来说如果阿拉曼一旦被突破,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时一个被后世津津乐道的人物出现在北非战场,他就是蒙哥马利。
李克峰:为什么蒙哥马利,要用一战的战术来打隆美尔,这个时候实际上,他接手的英军从编制来说,英军的步兵部队基本上是,按照一战的编制组织起来的,那么英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没有合成,基本上是纯坦克和纯步兵,在师一级都是这样的,所以蒙哥马利接手了这样的部队,(部队)编制是这样的,士气本身又不是很高,那么从这个部队的组成来说,就非常复杂,(蒙哥马利)的部队里有英国人,有澳大利亚的、新西兰的、南非的,印度的,甚至还有印度的部队,所以这么复杂的,良莠不齐的一支英军,由于(部队)的编制又不符合,二战机动作战的要求,因为机动作战,在沙漠中作战,一个要求是什么呢,要求你的每一支部队,自己有独立作战能力,因为沙漠战经常是隔绝的,机动起来,如果比如说迷路,或者如果间距很远的话,在沙漠里要求独立作战能力,这样要求合成化的程度要高,隆美尔部队是按照,古德里安的理论组建起来的,他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配合紧密,侦察部队的装备好,而且非常强大,这是他的优势,那么英军相反,比如一个步兵师开到沙漠里面去,那就有可能被人家装甲部队围住,如果说一个装甲部队,单独向步兵阵线进攻,有可能碰到地雷、反坦克炮,所以英军在远距离出击的能力上,由于部队编制的限制,英军的步坦协同非常差,导致(蒙哥马利的部队)很难做长距离灵活机动作战,所以(蒙哥马利)就只好用一战的战术,先用坚壁 火炮和壁垒,和地雷的消耗,然后再进行短距离反击,出击的距离,要求不超过火炮的射程,实际上你要在沙漠里的话,这样就不是一个机动作战,这是一种阵地战的战法。
除了采取稳扎稳打的一战阵地战战术对抗隆美尔外,蒙哥马利还要稳定军心,组织防御,帮助士气低落的英军重新树立信心,因此在对机械化作战透彻研究的基础上,他采取了两个措施。
李克峰:一个就是说,他大量布设反坦克雷,另外用炮兵来掩护反坦克雷的雷场,因为如果是人家工兵来排雷的话,在沙漠里头其实排雷很容易,所以他用炮火来掩护,英军在这之前有一种,标准的野战装备叫25磅炮,是一种短管的榴弹炮,由于早期的英军反坦克炮,数量不足和质量不行,25磅炮被迫改行,去搞反坦克工作,这样配置就很难办,反坦克要求拉到一线去,但是支援步兵,火炮要求在二线,所以蒙哥马利来的时候,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也有美军的支援,美军提供了大量新型的,格兰特坦克和谢尔曼坦克,这样一来,还有反坦克炮的质量,英军反坦克炮质量也上来了,就把原来用做,火力支援的25磅炮给解放了,它不用去打杂,干反坦克的工作,就可以集中很强的炮火,在步兵的后边提供支援,所以有了这两样东西做信心,步兵在沙漠里抗拒坦克,(步兵的)心理压力就减小了。
主持人:英军战线稳定下来了,(英军)的军心也稳定下来了,搞了地雷和火炮的协同,在这种情况下,后来隆美尔采取了什么战术?
李克峰:隆美尔是想诱使英国人出击,然后在中途,在机动作战中,还是进行机动作战,机动作战打击(蒙哥马利军队),但是蒙哥马利他非常固执,他绝不要求步兵冲出火炮的射程,所以步兵一次前进,也就是三公里 五公里,这样又建立新的阵线。
主持人:隆美尔赶到北非阿拉曼的时候,碰见一个死倔的一战派是吧?
李克峰:他也不见得是一战派,但是他在二战中指挥确实是这样,他是比较走稳的,非常非常稳的,他冲这个防线,或者想动蒙哥马利的防线,想把(蒙哥马利军队)扯出来,蒙哥马利死活不动,他一次推进也就是推进到,炮火能掩护的范围为止,直到炮兵跟上来,他再推进。
主持人:然后等于是隆美尔几次冲击,耗尽了体力。
李克峰:油料 主要是油料,燃料本来就有限,他完全是凭着战胜的余威来打仗,那么兵力不占优势,火力不占优势,燃料补给又不足,空中掩护又不是很充分,所以这种情况下,并不是隆美尔和蒙哥马利两个人较量,而是在整个战区,地中海战区的双方军队的较量。
主持人:等于蒙哥马利拖住了隆美尔。
李克峰:应该说把他挡了回去,而且把他打败了
主持人:实际上不管怎么说,北非战场对于希特勒来说,是一个次要战场。
李克峰:应该说原来没有规划进军北非,后来是因为法国,德军在法国取胜以后,意大利在北非突然遇到危机,然后临时抽调隆美尔和,抽调少数装甲部队去支援,所以就把战场开辟了以后,这是一个完全在计划之外的,你想在1941年的时候,德军的计划重点在苏联。
主持人:而相对来说,北非战场对于英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李克峰:英国在地中海的控制权,牵扯到几个地方,一个是直布罗陀,还有马耳他 ,还有埃及,如果一旦让(德军)攻占了,苏伊士运河,等于是连接两大洋的通道就给截断了。
主持人:这倒是,这对英国来说是很不利的,这是英国根本不能接受的,或者说是很难接受的。
李克峰:另外也可能威胁到中东的油田。
主持人:所以对英国来说,几乎是倾全国之力来打这场仗。
李克峰:应该说英国在那个时候,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一仗,还不光是国力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守住本土,但是由于在战区,唯一的能够打胜仗的地方就在北非,而且英国始终想战略上,想把盟国的进攻战略,往地中海战略上引,所以说北非的胜利,对于英国来说才至关重要,因为斯大林希望采取直接战略,美军中有一半人希望直接战略,所谓直接战略就是盟军在法国登陆,从西线直插柏林,而英国人特别强调间接战略,(英国)希望从北非 ,从南欧 巴尔干这样进入欧洲,两个战略之争,导致阿拉曼在那个时候就非常重要,因为1942年之前 ,无论是苏联还是盟军,都很少对德军取得大规模的胜利,一直是德军在战场上(疯打)嘛。
主持人:所以英国人也极其希望一次胜利,来振奋一下国民的士气。
李克峰:最主要从政治因素上讲。
主持人:所以这两位将领的评价,就非常有意思了,就是说德军一方,把隆美尔吹得神乎其神,尤其在他打胜仗那段时间。
李克峰:德国人在托卜鲁克之后,希特勒给隆美尔授予元帅军衔,实际上以他当时指挥兵力的规模来说,做上将都已经勉强,因为他毕竟只有一个集团军。
主持人:然后说隆美尔家里会接长不短,每天都会接到无数的鲜花和信件,有点像现在明星的感觉。
李克峰:另外隆美尔自己,他自我宣传意识很强,他不像其他的德国将领,比较低调,隆美尔最大特点,他走到哪儿就把战地摄影师带到哪儿,隆美尔在视察,隆美尔在前线,隆美尔在慰问官兵。
主持人:隆美尔将军又到了哪里哪里。
李克峰:甚至他的部下挖苦他说,如果他不带摄影师,他就不出门,当然这可能是过了。
主持人:这两个人物,如果按照咱们的分析来说,双方都是开动了自己的宣传机器,把两个人都吹成了英雄。
李克峰:其实这么说吧,英国人吹隆美尔比德国人吹隆美尔,还要厉害一些。
主持人:为什么?
李克峰:英国在整个二战中是走下坡路的,一个强国在二战以后,很快衰落成二等国家,那么(英国)在二战战场上,能够凸显自己作用的也就是在北非的阿拉曼,是(英国)独立进行的一次战役,从这之后都是盟军和英军联合战役,美英军联合战役中,往往出本钱最大的又是美军,所以英军就是说,英国为了把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显得特别重要,所以(英国)就猛吹隆美尔,过分放大隆美尔的作用。
主持人:隆美尔作为(英国)的对手,(英国为什么)非要死命吹隆美尔呢?
李克峰:因为(英国)打胜了隆美尔,所以(英国)把隆美尔抬得越高,就证明(英国)自己的地位越高,英国人甚至把阿拉曼吹成是,二战的转折点。
主持人:现在公认的看法也认为,阿拉曼是二战转折点之一。
李克峰:实际上我们看阿拉曼的位置,它在二战(中)不在主战场上,它既不在诺曼底,又不在东线,它是一个次要战场,在一个次要战场上,是不可能出现战争的转折点的,因为敌人重兵集团不在这儿,敌人致命要害不在这儿,它是一个边缘战场。
主持人:您的意思也就是说,英国人出于自己的考虑,出于宣传的需要。
李克峰:还有就是平衡一下帝国心理的需要。
虽然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这两个战场上的冤家对头都被套上了耀眼的光环,但是蒙哥马利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却一直被后世流传。那么作为二战中极具个性和赋有争议性的两位将领,他们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他们又是如何成为了一代名将?
责编: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