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陵:这三年事实上这类学校已经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在当时2000年到现在,这样的学校,事实上不论是在学生规模、学校的人数,还有学校的条件,都比以前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在我2000年调查的时候北京大概是两百多个,是最近我们的调查,现在北京大概有350所这样的学校。
主持人:都没有刚才易老师说的这种合法身份。
韩嘉陵:基本上是没有的。
主持人:地下状态?
韩嘉陵:不过现在有一部分公立学校,以公办民助的形式,开办了专门接受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过是一种公办民助的形式。在这样的一个原则之下,就对所谓民工子弟学校所制定的标准,相对来说就是以按城市的标准,虽然他已经降低了相当的标准,可是,这样的一个标准在现在这种,我想你们刚才看到这样条件的学校,基本上很难达成,易老师这样的学校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从1994年到现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他们确实对这些外地务工的子女孩子的就学问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们最新的调查,九万到十万这样的学生,而北京的公办学校已经接收了14万,所以,马上要再把这十万的学生接收,在北京的公立学校可能还是有点困难。
主持人:易校长,你们原来见过吧?
韩嘉陵:我们认识很长时间了。
主持人:认识很长时间了,他可能从来不给你说一些难听话,就是鼓励为主,但是我在报告中发现了一些难听话,今天不得不告诉你,我这不算打小报告,今天我是拿着报告当着大家的面念。她中间有一句话叫做,学校的财务在没有监督及其分工的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利润基本上落入了出资人的个人腰包。您是出资人吗?
易本耀:我爱人是出资人。
主持人:你们学校的财务是您爱人,是吗?
易本耀:学校最初兴建的时候是李素梅老师建起来的,我原来在老家粮食系统工作,后来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让我停薪留职来帮忙。
主持人:现在等于说您给您老婆打工,她是出资人。
易本耀:我们实实在在是在为这些孩子打工,我们从开始到现在,所积攒下来的这些款,以及这个社会各界仁人志士所捐助的款项,全部都拿到发展和壮大当中了。
主持人:你们财务公开吗?
易本耀:我们财务在有限范围内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