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我这边有一个不太同意的说法,皇马这么多年来一次,我不知道在未来的多少年之内,皇马还可能来第二次,我不知道。
主持人:您希望它来第二次。
马:但是我只知道,这次来要抓住这个机会,我就这个考虑。
主持人:很简单?
马:因为它第二次再来什么时候不知道,但是这次来要抓住这个机会。
郑:没错,非常敬业,真的,我很佩服他的话,我由衷这么说,他这样也得这么做,但是当戏落下来的时候,特别是大商家,想想这件事情。
主持人:我想听听看,竞争有什么好处?
李:好处,竞争当然有很多好处了,有竞争双方的质量才可以提高,我们的工资可以高一些,没有竞争,只有一家报纸,老板肯定说你一个月3000块钱够了,有竞争可以加到5000、10000。
主持人:竞争带来的好处。
马:我前面已经讲了,我们要向世界展示《体坛周报》,比如我在静海园,我那天拿了一摞报纸,那几个路透社的就问,你是《体坛周报》的吗?我说我是。他说你有名片吗?我说我有。他说你能不能给我吗?我说可以,没问题,我说咱们以后多交流。我说我这种感觉,在那一刻说句实话,我感觉很爽,为什么。
主持人:人家求到你了?
马:不是说求到我,因为我经常往国外跑,在国外的时候,我就这种感觉,你有名片吗,咱们能不能换张名片,我跟他是不平等的,但是这次,我跟他颠倒过来。我觉得通过这次《队报》干这件事情,从我这边来讲,至少从我报纸今后发展来讲是很有利的。因为我们《体坛周报》现在的发展,不是仅仅局限于国内。为什么我们之前先后跟马卡,跟队报,跟米兰体育报,包括跟阿根廷奥来报要合作,目的就是希望中国的媒体能够走向世界。
主持人:我能不能理解为你们现在已经觉得在国内没有对手了?
马: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但是我们的目标,就是往这上面走,我们不要局限于国内?
主持人:这起码是你们的目标?
马:对。
刘:今天其实马德兴来之前,说滨岩一没来,我就感觉他可能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他不断把话说得很高亢,实际我觉得做媒体的时候,大家相对来讲要冷静一点地去判断,还是我刚才说的那个道理,他们这回说,作为一种资讯也好,把报纸推向到国际一样,其实我们同样是在做这样的事情。没有必要一定拔到那个高度,这个判断,我坚信《体坛周报》和马德兴的判断是对的,这个过程中确实是这样。但是如果在做这个事情判断,只是说在这么一周时间里或者十天时间里,昆明或者《体坛周报》会被多少人记住他们的名字,我觉得这个东西太直观了。
主持人:今天滨岩没来是因为他有事,我们也请他了,他来不了,所以马德兴自己一个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