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做母亲的一直在哭。半天她才说出一句话:“我的孩子两个星期不上学了。”“能告诉我他上的什么学校吗?”“是五年制的大专。”“学什么专业?”“是计算机。”“他多大了?”“19岁。”“你与他谈过吗?”“谈过,可他就是不去。”“不去上学,他在干什么?”“在我这里,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聊天。”“在你这里?什么意思?”“我和丈夫离婚好几年了,现在我又下岗没有工作,这孩子又这样……”一直伴着的哭声,此刻更像是开闸的洪水顷刻暴泻下来。对于今后,她不知道怎样走才是。
情绪宣泄过后,平静下来的她,慢慢讲了起来。孩子上初中时,丈夫有了外遇,提出离婚,孩子判给了他。做父亲的把儿子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就不管了,甚至不看孩子。一天,孩子打电话给我,哭着说没有人管他了。我急忙赶到学校,见儿子满脸都是泪,那时他才14岁。把儿子接回来后,他就要求与我生活在一起,并要求转学到离我近的学校上学。儿子虽然不说,但我知道,他在父亲家里面对的还有一个他不肯接受的外人。他父亲给他联系了一所离我住的地方近一点的寄宿学校。因为我当时还上班,很忙,不能完完全全地照顾他,只是一个星期看他一次。那所学校是个重点,学习抓得很紧,对初来乍到的人确实很有压力,尤其是我儿子,以前学习就不怎么好,学习挺费劲的,又加上周围环境和同学的陌生,看得出他的痛苦。他父亲又给他换了学校。几年里已经换了好几个学校了。好不容易换到高三,为他找了这所大专。不知为什么,上着半截就不上了。我跟他说:“你不学习,将来怎么办,你到什么地方也要有文化呀。”他说他要上外边的电脑高级培训班,不上这个大专了。
“都是学电脑,为什么他不上大专,要上培训班?你问过他吗?”
“问过,他不说为什么,反正他要上。”这位母亲又哭了。
“他和父亲谈过吗?”
“他父亲只是在他有问题时来一趟,训他几句就走,他怕他父亲,根本不可能与他深谈。”
“你呢?这两星期他在家,你与他谈过吗?”
“我下岗有一段时间了,我自己都不知道以后怎么办。眼泪快流干了,哪有心情跟他细谈。”嘤嘤……
这位母亲知道,孩子的问题与他和丈夫离婚有关,但问题究竟出在哪个关键环节,她有些模糊,问题解决的方法,她更一无所知。
我想,应该帮她把问题理顺,解决的方法就会有了。
我说:你与丈夫离婚时,正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一个人在成长到这个阶段是会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的确定,独立意识更强,但又由于客观现实不允许他们完全独立,还需要父母的支持,因此,他们也会压抑一部分自主意识,服从父母的要求,依赖父母的安排。此时,你的孩子在寄宿学校,不仅满足了他的独立意识,而且是过分地满足了,而这一年龄需求量极少的父母的关注,对于他来说少得几乎没有了。这就是他们这个年龄的矛盾心理,不能太多,但没有也不行。这就是她哭着打电话给你的原因,他渴望亲情的抚慰。
在他青春期的时候本来需要弱化的东西,在他那里强势起来。于是,他不断要求换学校,不断出现一些小问题。这是他吸引父母对他关注的方法,是他的安全感得到落脚的地方。尽管有时父亲批评他,但他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他在母亲家里可以见到父亲。父亲回到这个家,哪怕就一会儿,他也有一丝温暖的感觉,一点儿时的生活回到他身边。
在他上了大专之后不久,你就下岗了。你把你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显示给孩子,整天的无精打采,整天对孩子的哭诉。虽然19岁应该是个成人了,但在父母面前他们觉得自己是孩子,这就是他的情结。在这个情结中,他需要的是安全。他本以为安全依靠的母亲,此时却柔弱得自己都支撑不起来,他的安全感坍塌了。他成长的过程告诉他周围的一切并不安全,没有可靠的支撑。前途与大专此时对于他意义不大。这一点较为符合马斯洛提出的自我防御机制中的“去圣化”(Desacration)。表现在不愿听别人劝告,不相信生活中还有值得珍视、神圣、具有永恒意义的事物。用虚无和冷漠包裹自己免受外界的伤害。你孩子内心的孤独告诉他要寻找自己安全所在,可能是赶快找份工作,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收入。19岁的他在思考,不是平白无故地辍学。
“可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你眼泪中有对孩子的无奈,也有你对丈夫背叛的愤怒和怨声。其实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是逐渐形成的。丈夫之所以离开你,一定有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成份(我这样说,你可能会认为我残忍)。他在另一个异性那里得到了你不能给予他的东西,这种满足除去生理上,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因为,作为现代人在繁忙之余,寻找一处令自己心灵平静安详所在更重要。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说法?
“在您谈到我孩子的时候,我边听边在思考自己,我同意您的说法。”
好,你的接受让我觉得你是一个愿意与人沟通的人。那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要求彻底,只需迈出一小小的步子,就是减轻一点对丈夫的仇恨,在这个程度上我们再继续谈,你看好不好?
“好。”这母亲情绪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语气平静许多。
我感觉到了这一点,便继续下去。你一个单身女人,现在又下岗了,工作没有,收入就会少,但现在在这些所有消极情绪中,你已经减轻了一个情绪负担――对丈夫的怨气。你应该着重考虑一下自己今后怎么办。
“这些日子我也想过用手里的一点钱办个小生意,不知道行不行。”
不错,你终于为自己今后打算了。也许你通过做生意还能学些经营之道,乐在其中呢。
“真的吗?”她的口气中已经有了一点点的轻松。
为什么不?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经验的体会。刚开始是摸索,摸索出经验,就会有兴趣,兴趣就是成功的基础。
“ 听您这么一说,我好像现在就有兴趣了。”语气中有了愉快。
你的情绪比刚开始好了许多。你看,任何事情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认识就会使我们心情好起来。你心情好了,会有好的面孔和好的情绪面对孩子,在这方面是十分敏感的。他看到母亲坚强起来会比自己坚强还高兴,他会觉得这个家依然存在,依然给予他安全。
对于他的学习问题,我建议你与他的父亲联系,找一个恰当的时间,三个人坐下来,父母可以谈自己的想法和希望,要让他参与所有有关的建议,让她选择。因为一个人选择是经过他大脑的深思熟虑的过程。一旦决定,他会尊重自己的选择,也会遵守诺言。比你做父母为他安排要好得多,因为那不是他的选择。不管他做什么,相信他会对自己负责的,做父母的只要给他支持,给他关注就足够了。
谈话结束了,这位母亲高兴起来了。
责编:吴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