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2004年世界人口日 > 正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2日 15:30)

  我们西郝各庄村民王贯春的妻子白玉如,二胎就要临产了。家人都在暗地里猜测:是男的还是女的?玉如她当然希望生个男孩。因为头胎是个女孩,这次如果再生个女孩,王家就“绝后”了。不少人也都认为,女儿就像一瓢泼出去的水,将来指望不了。王贯春却想得开,生男生女都行。女孩子只要有能力,也照样能为国家服务,父母的晚年生活也一样可以依靠女儿。而王贯春的母亲是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当然希望生个孙子。

  事与愿违,玉如偏偏生了个女孩。

  玉如和婆母,立刻像秋后霜打的庄稼,蔫了。王贯春马上给母亲和妻子做思想工作:我们把两个女儿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们的晚年生活照样可以依靠女儿,所谓“绝后”是一种封建观念。过去,为革命牺牲的先烈,有的根本就没结婚,他们就没有想到过自己的后代。村里还有位双烈属,在抗日战争时,老人家把两个儿子都送上前线,小儿子当时就没有结婚,不幸的是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另外,村里还有位84岁的老人,不就是依靠一个女儿吗?可人家过得不也很幸福吗?母亲和妻子很快想通了。王贯春和白玉如决心送两个女儿上学,要把她们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他们的大女儿瑞杰和二女儿瑞娟,陆续上了小学、中学。一开始,上学的开支家庭还能维持,可自从瑞杰考上中专后,上学的开支大了,夫妻俩感到有困难了。当瑞娟考上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时,全家人虽然高兴极了,可玉如却一夜未合眼,愁的早晨就白了一缕头发。瑞娟上大学一年最少也得一万元。再加上瑞杰的费用,一年少说也得一万五、六千。这对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真是天大的困难。懂事的瑞娟说:“我不想上大学了,咱家没这么多钱,还是集中力量供我大姐吧。”父亲王贯春马上反对:“就是天塌下来,有你爸顶着,你也得上大学。我和你妈晚年还指望你啊!”爸爸的话坚定了瑞娟上大学的信心。她决心刻苦学习,为父母争气。这一年,王贯春夫妇生平第一次为培养两个女儿向亲戚借了一万元的债务。

  从此,夫妻俩起五更睡半夜,一年365天,天天不休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在那寒冷的"三九"天,王贯春去集上出售辣椒,为了省一顿饭钱,他下午三点回到家才吃中午饭。在两个女儿上中专和大学期间,玉如没有添过一件衣服,都是把两个女儿穿破了的衣服拿来缝缝补补又穿上。夫妇俩对女儿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瑞杰的学习成绩总在班上前三名;瑞娟也因为成绩突出,年年得到学院的奖学金,还评上了优秀学生干部。

  就这样艰苦的十几年过去了,王贯春的两个女儿陆续毕业了。父母为两个女儿上学,前前后后借了四万元的债务,现在还在还债。

  眼下,瑞杰在天津上班,瑞娟在上海工作。最近,瑞娟来信请父母去上海跟她一起生活;叫父母好好休息休息,也享受享受大城市的生活。可是,因为奶奶需要人照顾,眼下父母不能前去。但夫妇俩望着瑞娟的来信,激动得热泪盈眶。那是幸福的泪,那是自豪的泪。

  西郝各庄的村民听说女儿要把王贯春夫妇接走的事,很多人都竖起大拇指,羡慕地说:“还是人家有头脑,把两个女儿都培养成了人才,将来的生活说不定比我们有儿子的还幸福啊!”

  (作者:天津市宝坻区郝各庄镇西郝各庄 王雨霖)

责编:吴晓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