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频道 > 2004年世界人口日 > 正文

养女成才家增光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2日 15:5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国家发生了巨变,我们小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人儿育女的观念也由此发生了彻底改变。

  在二十几年前,我们这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庄秉承传统的生育观念,什么“灰土打不了墙,闺女养不了娘”,“多子就多福,没儿是绝后”,“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一些这样的老话儿还挂在人们的嘴上。因此尽管当时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可第一胎是女孩子的农民,还是想方设法超生东跑西颠也要生个儿子。人们都认为,儿子是家中的顶梁柱,儿子是接续香火的传宗人,女儿却是“外姓人” “别家的人”。

  这样一来,对儿子和女儿,每个家庭都是两个标准,不要说吃喝穿戴继承遗产偏向儿子,就是供儿子上学读书都是两个心眼儿。不管儿子念什么学校,家里都能供钱供物,不惜血汗,连最穷困的人家都这样说:“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儿子念书呀,念成书考上大学为家里增光添喜呢……”但是,一提到供女孩子读书,态度便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这么说:“一个丫头片子,念个小学毕业也就中了,能认字会算帐不花错钱就行,早晚出了门就是人家的人,念好了书,娘家能沾着什么光?还不如让她早几年下地干活儿,父母还能少挨点累呢……”

  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时代在飞速前进,生活也日新月异,党的计划生育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小村人的日子再变,环境在变,观念在变,风气也在变。村里人不仅看到了独生子女家庭所具有的实实在在的优越性,更看到了女孩子有知识有文化不仅让父母脸上有光,她们也为自己的生活之路开辟出了光明的前景——我们那儿的村民孙贵仁、陈国庆供女儿念卫校,毕业后都当了大医院的护士;村民宝兰将两个女儿都送进大学校门,赢得了周围人的称赞。就是那些没有进大学校门的女孩子,由于知识水平在身,也都奔向北京、天津、大连等大城市的公司里去打工。那部分坚守家园的女孩子,利用科学知识搞种植养殖,在父母膝下尽孝,一点儿也不比做儿子的差。于是村里人都说:“为父为母别糊涂,是儿是女都念书,女儿成材有前途,老人晚年更幸福……。”

  如今我们这个小村,已没有哪一家父母因为孩子是女儿就不让读书,或只是念小学就不再继续供其上学的。所有的父母都盼着孩子能成才,走出去就干大事业,在家中就建设好家乡。

  就在去年,村民赵国军、卞文举等十来户农民,还把自己的女儿送进城里的高中去读书。

  小村人彻底摒弃了传统观念,真正改变了男尊女卑的陈腐意识,他们知道女孩子是未来的母亲,他们的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质量,这才是有关家国民族的大事。所以,供女儿读书,义不容辞。他们说:“时代已非旧时样,养女成才也增光,盛世不愁万年福,信心百倍奔小康。”

  (作者:吉林省梨树县刘家馆镇 裴玉文)

责编:吴晓洋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