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女孩撑起爱的蓝天
央视国际 (2005年01月12日 16:06)
|
|
|
主持人王玲在贵州和少数民族女孩子在一起 |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与中央电台联合举办的“关爱女孩”有奖征文活动即将结束了,自今年6月征文启事在本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播出以来,我的办公桌上常常会有人送来听众朋友从四面八方寄来的"关爱女孩"征文。截止11月底,共收到听众来稿1600多篇,限于时间,我们仅播出了30篇。我时常被字里行间洋溢出的对女孩的至爱所感动。
本来,这个世界就是由女性和男性所构成。但在我国农村地区,甚至包括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很严重,使得一些生女孩的家庭在当地“抬不起头”,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有些女孩子因为被歧视,或失去上学的权利,或十几岁就被父母逼着订婚、出嫁;有些家庭为了要男孩甚至将亲生骨肉遗弃……这种种社会现实,就反映在许多农村听众撰写的征文中。如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牛钱娟来稿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写的,“因为是女孩,我一出生就被想续香火的父母送给了大姨、姨夫,这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大家庭,在这里,童年的辛酸和苦楚成了我这一生都不愿再去揭的伤疤”。每当播读这类征文时,我就感到心情十分沉重,有两次,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边播边流泪,全部播完后,我还呆呆地坐在录音间里,半天缓不过神来。
当然,在听众来稿中,讲述更多的是父母、家人、社会怎样关爱女孩的感人故事。如云南昆明禄劝县听众刘汉权的来稿“我家的小公主”,讲的是自己和哥哥在上山打柴的路上看到被丢弃的女婴,毫不犹豫地抱回家精心抚养;河北廊坊听众夏淑凤写的“表姑的女儿”,则记述了表姑夫妇为了给拾来的残疾女婴看病,放弃生意,四处奔走,十四年下来,原本生活富足的家庭变得有些窘迫,老两口却无怨无悔。还有云南省牟定县的徐钢以《女儿,我用这样的方式爱你》为题,讲述了自己对女儿浓浓的父爱。“我喜欢我的女儿,喜欢看女儿红扑扑的小脸,喜欢听她呀呀学语的声音,喜欢看她蹒跚学步的样子,喜欢和她一起玩耍,冲淡一天工作的疲劳……”,读到这段描述时,我仿佛听到父女俩在一起嬉戏的笑声,我的声音里也充满了温柔、甜蜜的色彩。由于夫妇都下岗了,生活很艰难,他们不能像别的父母那样满足女儿的各种愿望,但作者依然深情地对只有4岁的爱女说:"女儿,爸爸的肩膀并不宽厚,不能给你带来华丽的衣服、精美的玩具、可口的食品,可爸爸对你的爱是永恒的,爸爸将永远地爱着你、呵护你,一如既往地伴你走过春夏秋冬......"。我以一曲《一切为你》作为衬乐,更加烘托了真挚、浓郁的父爱之情。
在众多来稿中,还有一些是反映女孩子在生活逆境中如何自立、自强,健康成长的经历,读完后既有同情,但更多的是令人赞美、钦佩。如贵州省平塘县王慧写来的《爱在人间》、广西桂林赵玉芳的征文《亲情伴我行》,都表达了生于贫寒家庭的作者本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亲人和老师的无尽关爱及深深感激之情。还有河北魏县张晶雯撰写的征文《风雨中的小草》,则讲述了受到父亲歧视,并被遗弃的女孩小敏,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困境,靠拣废品、送牛奶、发广告为自己挣学费的故事。文中说:“只有十来岁的孩子,干起活来却从不示弱。有时回到家,脚都肿了,妈妈心疼地劝她别再出去,她笑着说:‘妈妈,这是锻炼我自己的机会,走得多了,跑得快了,不仅身体棒,能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挣的钱还可以交学费,买学习用品’”。“当妈妈为生计苦恼时,她还会留下一张纸条贴在墙上安慰妈妈说:“妈妈,有我在,别怕,一切苦恼都会过去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身为母亲的我,读到此,不禁心头一热,眼睛湿润,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相信她会比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更成熟、更自信,将来会更有出息!
著名豫剧《花木兰》有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 是啊,大自然带给男孩坚毅和阳刚,也赋予女孩温柔与自信。让我们为女孩子们撑起爱的蓝天,使她们在和谐、平等的社会大家庭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吧!
(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主持人 王玲)
责编:吴晓洋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