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寻找铁骑兵》 第四集(2005—第30期)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1日 16:23 来源:CCTV.com

  中华民族2005-30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系列节目《寻找铁骑兵》 第四集

  播出时间:2005年8月16日凌晨2:44

  编导:超克


  【解说词】

  我们在呼和浩特市,找到了1945年8月11日在乌兰浩特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老骑兵巴音图,他向我们讲述了起义的过程。而在内蒙古西部六合营和乌兰花起义的伪蒙古军第九师官兵却遇到了麻烦。苏联军官执意要把这支部队调往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进行整训,并调查师长乌勒吉敖喜尔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因为起义的组织者乌勒吉敖喜尔、关保扎布是1936年被共产国际派遣,打入伪蒙古军做地下工作的,目的就是掌握军队,武装起义。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于1945年8月10日,消灭了军中的日本军官,成功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但是,经过中共绥远政府副主席杨植霖的努力,也未能改变苏军的决定。起义部队在内蒙古商都县被缴械,而后,在师长乌勒吉敖喜尔的率领下,由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一支骑兵队护送到达中蒙边境,准备向遥远的乌兰巴托开拔。

  【解说词】草原的早晨,空气凉爽宜人。我们赶往二连浩特附近的国境线,去寻找当年起义部队出国的地方。

  【同期】

  王:焦老师前面岔路了,

  焦:是呀,三条路呢,草原上路太多了 ,这么办,你等一下吧,打开门看一下,不 对吧,因该这样走还是那样走,那有人呢。

  阿:我去问问

  焦:行。你问一下他们去

  焦:寻找骑兵老战士的过程里,我们始终是在匆匆赶路,而哪里有老战士我们就往哪里走,翻越高山越过草原跨过沙漠走过村庄,到处也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六十年的历程要用我们不停的寻找再现给观众朋友们。对我们来说虽然很辛苦但是一定不能留下遗憾。

  【解说词】为了体验六十年前起义战士们的长途跋涉,我们没有走平坦的等级公路,而是选择了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草原自然路。从呼和浩特到二连浩特,这一路我们领略了大草原的宽广,路总是遥远得没有尽头。但是可以想像当年起义军的战士们走过这段路是的心情和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他们都骑着战马,但是对他们来说,这是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离别祖国的路,他们一定比我们今天走得更艰难。

  阿拉木萨是当年起义部队的参谋长关保扎布的儿子。今天他一定要与我们一同前往,他总想找到父辈当年的那种情感。

  【同期】1945年的 9月份,乌师长和和毕力格巴特尔,到了张北,去见了苏军前线指挥官,前线指挥官执意要求这部分起义部队开到乌兰巴托进行整训。

  【解说词】这支起义部队的师长乌勒吉敖喜尔是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党员。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是1925年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成立的。早在1936年,乌勒吉敖喜尔受共产国际的派遣,打入伪蒙古军第九师做地下工作。在长达九年的地下工作中,他和战友关保扎布、毕力格巴特尔一道,逐渐掌握了这支军队,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45年8月10日消灭了日本军官,举行了武装起义。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起义成功之后,他们并没有如愿以偿,立即投入到消灭日军残余的战斗中,而是被对日本宣战后进入中国境内的苏联军队调往蒙古人民共和国。

  【同期】

  武:我们只能骑马,手里面都空了,走吧,就这么出发了,这么简单。

  【解说词】在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后,部队来到了中蒙边境一个叫做扎门乌德的地方,在这里停了下来。部队为什么要在这荒野里停下来呢?

  武:到那以后就停下来了,停下来的时候马都收了,那时候连马鞍都收了,马也收回去了,在这休息几天,就往乌兰巴托出发,为什么在那休息几天呢,在商都的时候发生了伤寒病,我的排里就死了一个,

  阿:这个时候乌师长率领的起义部队,人员感情也很复杂,一方面是 蒙古、苏联,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他们曾经向往的地方,另一方面又背井离乡,特别是 原来想马上就参加战斗现在背井离乡要往蒙古去,所以这样一种很复杂的心情。

  【解说词】这支部队起义后首先遇到的是苏联军队,当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对一切地下反侵略武装采取一种统一的对待方式,叫做“东欧方式”,就是先缴械,然后查清身份,再进行整编。另外,起义军师长乌勒吉敖喜尔是受共产国际的委派,于1936年从苏联回国,在内蒙古地区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因此,苏联军方还要进一步查明他的身份和他与共产国际的组织关系。就是这两种原因,苏联军方命令起义军缴械并开往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5年9月,起义军到了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他们在那里受到了良好的待遇。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懂得日语,被安排在战俘营里看管日军战俘,有的还进入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学校深造,有的被派到军队中从事各种工作,也有一些人被派去干一些伐木等工作。

  身在异国他乡,他们时刻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他们是战士,国内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他们怎能不焦急万分呢?

  【同期】

  阿:到11月中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内务部就正式通知乌师长,说你的关系搞清楚了。乌师长他们就急着赶快回来;打国民党呀,国民党反动派啊,但是呢,迟迟没见动静,实际上就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内务部,不太想让这批人回来,这批人年轻,有文化,木匠,铁匠,手艺人也多。当时蒙古人民共和国那边缺这些人才呀。

  【解说词】在起义军中任警卫排长的武能图,在起义中指挥战士们消灭了负隅顽抗的日本军官。也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他身强力壮,比别人都高大,所以他的情况就没有别人那么幸运了。

  【同期】我们有五十多个人,我们的连长是他们蒙古的。还有个政治连长也是他们的,我们五十多个人上山采伐,采伐完了往乌兰巴托运,供我们团的烧柴。

  阿:当时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内务部,就不愿意让这些人走 ,想组成一个生产建设兵团,找乌师长,任命你为少将兵团司令,你就在我们这里干吧。乌师长就很着急,乌师长找内务部的人说:要回国的事呢,内务部的人都答应。说:行行没问题,但是就不办。

  武:就是想家。咱们赶紧回来,那时候听说解放战争要胜利,那时候东北要解放了。所以这时候乌师长没办法,就写了一封信给当时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乔巴山元帅,写了一封信就交给了乔巴山元帅的秘书,乔巴山元帅的秘书也不错,他看了乌师长的信以后没有把信立即交给乔巴山元帅,反而找乌师长谈了一下,他说:乌师长你这信写得很好,你的意思我理解,我也同意,但是你的信写得是不是口气太硬了一点,乔巴山是我们国家的元帅呀。

  【解说词】这位元帅的秘书把乌勒吉敖喜尔的信认真地进行了修改。乌师长发现,信改得很好,自己的意愿一点都没有变,只是语言十分婉转,语气也非常温和,而回国的意愿仍然表达得十分坚定。

  【同期】

  阿:秘书就把这封信递交给乔巴山元帅,乔巴山元帅马上就批了,批的呢,就是同意首批五百人,首批组织五百人,按照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队的标准,配备枪支弹药和装备送回国内,送回中国,参加解放战争,参加战斗,所以乔巴山元帅批得很好,批了以后,这个批文就转到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内务部,这个内务部就又打了折扣了,没给五百人,只带了一百二十六个人。

  【同期】在经过大半天的行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中蒙边境线上一个叫扎门乌德的地方,起初我们以为是二连浩特市对面的扎门乌德,后来老战士告诉我们是另外一个扎门乌德,这里是僻静的山野。

  1945年9月,刚刚起义、弃暗投明后的部队,就是从这里跨越国境离开祖国的。武能图老人执意与我们一起来,就是为了看看六十年前他走过的路吗?然而这里并没有路,当年,两千多骑兵走过的时候留下的蹄痕,早已被六十年的风雨吹散。也许老人是在回味当年跨出国土前的情感。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同期】我们下一个要去的点是商都县,因为这里有一个叫吴家村的小村庄。当时四支队从蒙古人民共和国返回以后,曾经在这里驻守了半年多。听老战士们说那里有一座白色圣山,曾经保佑过四支队的战士们。那我们就去看一看白色圣山吧。

  【解说词】老战士们不只一次地向我们提起一座山,山的蒙语名字叫查干博格达,意思就是白色圣山,他们为什么对那里情有独钟呢?在去吴家村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吴家村的村民,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很快就找到了那里。

  【同期】

  焦:您今年有多大了

  村民:我六十七了。

  焦:就生在吴家村吗

  村:不是,我八岁之后到的吴家村

  焦:咱们现在从这到吴家村是多少公里

  村:从这到吴家村是十五公里;

  焦:山下就是吴家村了

  村:当时部队选的这个地方倒是还有点意思。一片沙包农业区,翻过几座山,这倒还有个挺醒目的这样一座山,隐蔽,对,这地方还可以据守。

  【解说词】这座醒目的山就是老战士们时常对我们讲的查干博格达——白色圣山。在山脚下依偎着一个小村,这就是1946年1月,师长乌勒吉敖喜尔、政委关保扎布带领一百二十六名战士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回国后的第一个落脚点,这就是吴家村。部队到了这里之后,番号改为内蒙古人民游击队第四支队。这里群众基础好,民风淳朴,非常有利于部队整训和发展壮大。

  【同期】

  阿:住到这里以后,乌师长马上就到张家口,向聂荣臻司令员,乌兰夫主席汇报,领受任务,任务就是负责从化德,化德就在咱们这里的南边一点。化德到二连浩特交通运输线的安全,那时候这条线很重要,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援助我们的物资都走这条路,另外去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人员往来也走这条路。

  【解说词】在保护交通要道的作战间隙中,乌勒吉敖喜尔、关保扎布着眼长远,积极扩军练兵,使部队的人数迅速增长,部队的战斗力也迅速提高。他们还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使当地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改善。为了不给当地人民群众增加负担,部队还在吴家村办起了磨房、油坊、酒坊等,从附近的城镇购进布料、茶、烟、油、盐等日用品,既方便了群众,密切了军民关系,又解决了困难。部队还自己开荒播种粮食、蔬菜,自己上山打草,解决战马的草料,从不给当地群众增添负担。吴家村的百姓都称他们是咱们自家的军队。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支由起义军整编的人民军队迅速成长壮大了起来。

  【同期】

  焦:还能看到,依稀能见到这么一个院子,

  阿:这是当年的司令部大院。

  焦:咱们看看去,武大叔走,看看。看看四支队的司令部。

  【解说词】和我们一起前来的阿拉木萨几年前曾经来过这里,他告诉我们,村子里有一位老人,他是当年四支队战士的后代。那么,他是谁的后代,为什么今天还住在这里呢?

  【同期】

  焦:你好,把这个门开一下,你好

  村:好,都好

  焦:都好,好好好

  村:姓关呀

  阿:姓关啊,

  村:是不是姓关

  阿:姓关,对。我父亲是关保扎布政委,你的父亲刘宗汉是咱们十一师的,都当了科长了,是吧。

  阿:进驻这以后很困难呀,特别是蒙古人话也不通,地形也不熟。所以就师刘宗汉刘科长,还有周科长都是当地同志。

  村:周明,

  焦:想起来了

  阿:周明和刘科长都能讲几句蒙古话所以就跟宝荫巴特尔去征粮和筹备草料。马料,草料、人吃的粮食。另外由他们带着路去找自治运动联合会乌盟分会李新民同志都是他们去联络的。

  【解说词】老汉的父亲叫刘宗汉,是本村人,四支队进驻吴家村后他就参加了这支军队。虽然他是汉族,但是和蒙古族官兵情同手足,晋升为科长之后,为部队作了大量的工作,复员后回到了家乡。

  【同期】

  阿:到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了停战协议就开始打内战了。

  焦:这就撤离了

  阿:就准备撤离了。9月13日,国民党占领了集宁,10月11日占领了张家口。占领了张家口以后,这个地方就不能待了。晋察冀军区撤离张家口,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撤离张家口,所以四支队也就撤离了吴家村。撤离吴家村的时候已经有八百人了,来的时候一百二十八,所以这个地方是骑兵第四师的摇篮发源地。

  【同期】焦:其实这次跟我们一起寻找骑兵老战士的布仁同志,他曾经就在二连浩特当过兵,当年战争时期呀,就是他的父亲特古瑟团长,在这个草原上一个庙里招去当兵的一个小喇嘛乌力吉,特古瑟团长在战争中牺牲了,但是布仁同志特别想代表他的父亲也代表他自己去找到那个老人的家。

  布仁:牧区,贫困牧民子弟,一家总有一个要到庙里去当喇嘛,他就没办法生活所迫当的喇嘛。后来十一师回来以后,扩兵的时候,锡盟人口少,兵源紧张所以就动员贫苦小喇嘛也入伍。后来我当兵以后跟他还一个部队,一个部队的,

  焦:是吗,就跟您父亲当时征的那个战士

  布仁:跟他一个部队,他就是我们前面那个毛墩庙边防分站的副站长,

  焦:这么说来这个历史有点意思了

  布仁:有意思了

  焦:那时候您父亲在十一师的时候,也就是四师的时候。招了这个小喇嘛,后来他就一直在部队里,到了你长大当兵,又在一起

  王:焦老师前面到二连浩特了

  【解说词】二连浩特是我国北部边陲一个美丽的边境口岸城市,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旧的小镇,现在却成了一个独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城市。然而,我们无暇游览市容,只是匆匆地穿城而过。

  【同期】焦:他应该有当时他那个级别的待遇。

  布仁:有待遇呀,他是1947年的兵,转业以后,建国前的离休干部因该在城里离休,老头嫌城里麻烦。语言又不通,所以就说边境上给我盖房子吧。所以一辈子给祖国站岗放哨了。

  焦:哦,他这么说。

  同期:乌力吉的家在哪,他的女儿达日玛在什么地方,在一块住,有多远。

  【解说词】热心肠的牧民带我们去乌力吉的家,不然我们不知还要走多少冤枉路,举目望去,东西南北都一个模样,单凭我们自己怕是很难找得到。

  【同期】

  布仁:就这,这是他女儿,

  焦:你好

  布仁:你妈妈不在。

  达日玛:到二连去了

  布仁:她妈 去二连了

  【解说词】她叫达日玛,是老战士乌力吉的女儿。但她却是一个上海姑娘。那是1960年前后的事情,那时我国发生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上海有一大批孤儿。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找到乌兰夫,问能不能给上海孤儿解决一批奶粉。乌兰夫同志立即说,把孩子送到内蒙古来吧,草原人民会用温暖的胸怀拥抱这些幼小的孩子,会把他们当作亲生孩子一样,尽心尽力地把他们培养成人。就这样,三千多名失去父母的孤儿来到了大草原,牧民们争相认领,有的人一连认领了三、四个孩子。这些孩子中大的也不过十几岁,小的甚至只有几个月,当年,牧民们称这些孩子是国家的孩子。达日玛就是当年老战士乌力吉认养的孩子。

  【同期】焦:听说您父亲过去一直打仗很勇敢,后来他转业了,有了您这样的女儿以后。据说你也很厉害。民兵连长。是吧?骑马打枪很厉害。

  达日玛:在学校的时候在格日图乡,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上,参加射击比赛,给了我三发子弹,那是我第一次打枪。以前从来没有打过枪,我就胡乱打了三枪,结果三枪打了27环。得了第一名。

  布仁:那时候我们都听说了,说你骑马骑得好,打枪打得准。

  焦:什么时候你应该骑着马到上海城里去走一下。你爸爸的名字叫什么,跟我说。

  达日玛:乌力吉

  焦:他当时为什么来到这,到边防上来住。

  达日玛:那个时候他最热爱边防工作。

  【解说词】说起父亲的故事,达日玛流露出深深的哀伤。这位从战火硝烟中冲杀过来的老战士,他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段经历都让我们感动,于是,我们更想尽快地找到他。

  沿着这条边境线上的巡逻路,我们去寻找,在春天的荒草地上,我们去寻找。

  这位一辈子都不愿离开边疆的老战士,他在哪里呢?

  【同期】

  达日玛:我父亲说 我这一辈子都在边防线上守卫着,死了以后也要守卫边疆。我死后你们把我埋在边境线旁的高地上。我就在那里站岗。

  【解说词】这里没有鲜花,也没有墓碑,一堆黄土掩埋着一个铁骑兵战士的身躯和一个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的忠魂。

  下期预告: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取得了胜利,而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战火重新燃起,一个回家探亲的战士与组织断了联系,但却找到了骑兵第四师。前方激战未休,后方一个没有新郎的婚礼,新娘踏上了千里寻夫路。

责编:郭翠潇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