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医药的历史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24日 14:58
台湾的史前文化源于中国大陆,同属一脉,唯其独居东隅,开发较晚,明代以前,台湾社会生产力贫乏,医疗卫生十分落后。虽然当时高山族同胞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涉及内、外、妇、儿等科医疗保健经验,但仍属原始阶段,没有较完整的医疗体系。
中国传统医学传入台湾的时期据文献记载最早的是明末永历年间(公元16470-1661年),去台避难的浙江都县沈光文,寄寓在目加溜湾社时,曾从事教读,兼以医药治病。清代官修谱府县志中还载有沈诠期、徐恢钻、吴廷庆、翁同敏、邱益琼、卓梦采等人亦因种种原因流落至台,从事教学及医药济世。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台湾的中草药,传授、普及中医药知识,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使中医药事业在台湾得到发展。至清·光绪二十三年底(1897年),握统计,全台从事中医药工作者共有1070人,其中博通医书、讲究方脉有良好声誉的医家29人;以儒学兼施医者91人;自称持有祖传秘方的世医97人;稍有文字素养、从医学传习若干方剂者829人。
日本占领台湾之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台湾地区举办中医考试1次,申请应考者2126人。考试结果:及格1097人;未经考试即给行医许可证者650人;考试不及格予以同情许可证者156人,合计发给执照1903人。此后40多年内,台湾不再举办中医考试,亦不再发许可证。至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特有中医师业务许可证者,仅存数10人。台湾中医药频临消亡境地。
台湾中医药发展的历程
初始期:70年代前为台湾中医药的初始期。日占时,台湾中医药几经一摧残,频临灭亡;光复时(945年),全岛持中医师许可证者仅10人。国民党到台后,虽然中医师数量略有回升,但1920年伪行政院长汪精卫曾明令废止中医、中药的遗风延及台湾地区,岛内重西轻中倾向非常明显,中医药事业受害匪浅。
发展期:70年代之后,为台湾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期。随着传统的天然药物、自然疗法再度被全球引以重视,民众对中医药的殷切需求,促使台湾医界主管部门开始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台湾中医药界已有了共识,加强自身的科学化、现代化建设,选择了中西医一元化的发展途径。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中西并重;在临床训练中创造纯中医、纯西医环境,同时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考试及格人员训练制度、在职中医药人员再教育制度等,其完善人才培养的制度及方法有一定独到之处。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面,注重组织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建立研究群,以传统中医、中药为基础,应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及研究方法探讨中医药的内在机理,力求揭开中医药神密的“外衣”。这种多学科组织研究的方法,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研究思路,促进中医药研究的良性运转,及医界的整体进步。
(资料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