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封面2006广州论坛实录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0日 10:10 来源:CCTV.com

     欧阳夏丹:接下来有请南风窗社长助理邱滨先生发言。

  邱滨:刚才前面几位领导谈到电视媒体,现在读报的节目,其实平面媒体面临冲击,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生存之道时,现在看到以平面媒体为来源的电视媒体读报节目。当年解放日报联合各家大的报业集团,抵制网络的无偿使用,南风窗是这样认为的,网络固然是在影响报纸的市场,但是可能在改变网民大家接触信息、使用信息的方法,可能我们失去一部分的同时,可能会获得更加理性公正的平台,我们非常乐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包括现在读报栏目的兴起,我们也是乐观的,应该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刚才提到“马斌读报”,很多都提到南有杨北有马,“马斌读报”有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借助广告语,就是他的形象、气质很难模仿,或者换成王斌读报或者李斌读报,可能栏目的亲和力会改变,所以我觉得“马斌读报”的亲和力非常好,让普通的观众应该说眼前一亮吧。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好的节目,没有一直都看,但是有机会就会看。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的北大学生陪聊,现在我们讲开放社会,价值取向都是可以理解的,我相信这样的评论放在报纸上不会发生那么大的影响。“马斌读报”强调媒体社会责任感的话,可能在竖和平之间要找到很好的平衡点,如果把内容变成文本的话,就是新闻叙评节目,现在是叙的比较多一些,评少一些,而且评可能相对晚一些,这是我们的一个看法。落实到最后,南风窗怎么看待网络和电视媒体的合作,我们愿意跟更多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也希望“马斌读报”以及更多的电视节目加入到强调媒体社会责任的阵营中,起码跟当前的中国媒体生态,娱乐向商业靠拢的倾向,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同的倾向吧,我们这个阵营更加强大一些。希望“马斌读报”,包括《第一时间》栏目,下一步更好的

  马斌:下面有请新周刊的副总编辑周可发言。

  周可:非常高兴今天参加这样的一个会。我们新周刊也发布了2006年中国年度报道榜,当时“马斌读报”也要我们有一个推荐,去年我们第一期做了创意立国的封面报道,这个东西表面上看起来不太符合新周刊一直以来的特征,这本杂志所做的这样的报道,看上去不像是新周刊以前做的报道,它是一个批判的,或者是一个调侃的,或者是带有某种坏孩子气质、愤青气质的东西,显得更加的主流,谈创意、创新,其实谈创意、创新是2006年中国的主题,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另外很重要的主题,就是今天谈到的,责任感。

  创新和责任,其实是整个2006年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媒体自身在寻求新的发展所需要致力的方向。在2006年中我们谈到的创新也好,责任也好,这是面上,私底下感觉更残酷的是新媒体的崛起。创新或者是责任感,这其实是一直来延续的话题,是我们能不能做的很好、做的怎样的问题,但是更多是新媒体的挑战。我们一年的工作中,很强烈的感受,传统媒体,特别是传统纸媒不仅在市场上,而且在话语的空间影响力上日渐的萎缩,新媒体在迅速的崛起,而且它似乎不可思议的方式,我们不能够理解,不能够非常透彻的了解的方式迅速的崛起,给我们感觉到非常大的压力。一方面我们在讲到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更多是怎样积极面对传媒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很好的生存点。

  新周刊一直以来,让人感觉它是一个以批判,在观念上强调另类特点的报道为特色的杂志,虽然不会像日报一样,或者像电视节目一样,比如说“马斌读报”,面临那么大环境的压力,特别是来自官方的压力,我们虽然也会接到来自广电部、宣传部的通知,这件事能报那件事不能报,其实这跟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作为媒体来说,是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我们并不直接的太多跟进社会新闻热点事件,而且对于比较敏感的一些重大新闻东西,因为我们刊物的特性,我们是可以回避的。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是比较小的。

  真正的问题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跟社会关系保持若即若离的媒体,怎样更好在社会竞争中体现我们的价值。我们杂志的特点,使我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跟日报、都市报、电视台的这些节目,我们的出发点有点不太一样,各个媒体之间的差异确实是存在的。我们认为主流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在社会热点,或者是社会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其实更多是对社会进程有积极意义的一种观点的表达。新周刊一直以来有一个说法,希望自己成为一个

  我理解社会责任感,我想不单纯是对社会的批评,比如说阴暗面的揭露,对社会方方面面的不尽如人意方面的揭露,或者是跟踪报道,我认为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从未来发展的态势层面,能够更多的提供一种观察问题、看问题的一个观念制高点。在新周刊层面来说,更关注生活方式的变化,怎样在生活方式的变化过程中,在社会的洪流当中,这些进程当中的普通人,能够更好的看清自己的位置,对于社会进程在参与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回到刚才的问题,去年我们把第一期的创意立国话题,我们推荐给了“马斌读报”《封面2006》,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其他我也没有太多说的,我今天来也是向大家学习的,听听主流媒体的,因为我们想成为主流,向大家学习。谢谢大家。

7/8页 |<< 1 2 3 4 5 6 7 8 >>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