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经济频道 > 新加坡节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透视秘密:揭发生活中的灵论

CCTV.com  2007年09月05日 10:34  来源:  

  Photo Poems

  透视秘密:揭发生活中的灵论

  陈国华是一个新加坡土生土长的作曲人。他不但在音乐方面卓有成就,而且还是个画家,擅长油画、蜡笔画和水彩画创作。他从 5 岁起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并于 1966 年一举夺得东京国际儿童画展的金牌,1968 年他还代表新加坡参加在墨西哥市举行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儿童画展。

  一直以来,在陈国华艺术创作当中,绘画都会带给他特别的灵感与创作思路,在作曲之余,绘画同样能够帮助他进行冥想并思考与音乐无关的问题。

  1999 年,为了配合陈国华新发行的镭射专辑《CHINA BLUE》,他戏剧家郭宝琨之邀在新加坡的艺术之家——电力站,举行了为期9天的个人画展,画展名为《画乐,吟梦》。展出的作品运用了传统绘画手法和现代绘画手法,题材涉猎广泛,包括竹,松树等等,虽然都是画中长见的素材,但其诠释的方式却独具特点,充分地表现出这位作曲家广阔的内心世界。在画展期间,他还在电力站里举办了一个个人演唱会。

  陈国华所的绘画,也反映了他对音乐的执著。一直以来,他的音乐创作都不断的审视着自己身为新加坡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多重身份。在生活中,陈国华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英语和马来语。他的音乐更是重视和融会了多元种族的元素,为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有声的桥梁。而与此同时,他也将这些意念也带入到他的绘画当中。

  陈国华相信在我们日常琐碎的生活里,隐藏着许许多多互动相连的秘密,而这些秘密犹如蛛网一般稠密、交织,就像是连接天地的阶梯。

  他说:“在我的作品中,音符、文字、影像都在积极地引现这些秘密,让所有的人也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去揭发生活中的灵论。”

  21岁时,陈国华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直到1999年,他才认真地运用他独有的艺术视力去进行创作,“透视生活中的裂缝,凝聚每一天的重要时分,去透视生活中秘密。”

  陈国华的第一篇“摄像诗词”名为《在路上遇见菩萨》,这则“摄像诗词”汇合了摄像、音乐与诗词,综合地描绘了现代生活的浮沉。陈国华希望能够重新把默静带回我们忙碌的日子里。

  “在我们的日子里充满了太多的动、太多的速、太多的拼、太多的念。我想提醒大家在默静里也蕴藏了许多的美。不动之中有着动画所无法表达的意象。我很希望能够跨越动与静的边界,在其中间让大家领会到不变应万变、不动胜急动的道理。”

  古老的回教书籍里有记载:“急是疾,缓是智,是神也。”

  DVD 里包括了两篇“摄像诗词”——《回顾战争》和《回顾和平》。

  这两篇“摄像诗词”是由新加坡历史档案局特别委任创作的作品,是 BUKITCHANDU 博物院的永久展示品。这两个作品集合了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和投降的画面,结合在《在路上遇见菩萨》里的照片与诗词,配以特别编写的音乐来表达那动荡的时代。

  很少人知道,这些“摄像诗词”还包含了另一个元素。

  陈国华之所以投入音乐工作,是因为以前那些他写好的词,总是找不到理想的曲子,而对他来说,曲与词之间是可以带动听的思维。

  陈国华总共发行了7张个人专辑,在这7张专辑中,陈国华充分地表现出他作词的才华,在这些“摄像诗词”里,陈国华展现了他具有的独特的风格,真挚地将自身的情感、时代的韵律以及人性的渴望历历呈现。

  默默的文字加上影像和音乐是非常的直接。简洁的文字里所表达的真谛,是陈国华创作的内涵。

  “这个年代已不是纯朴的年代,纯朴的年代已经流失。艺者、哲学家、普通人如今都站在同样的立场,问的是同样的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对今天的世界来说是最恰当的。艺者创作的作品,结合了哲理和普通人生活中的事件,问题的解答就在这三者的结合之中。而艺术是必须与世界沟通交流的。”

责编:刘琼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