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记者刘琼10月15日北京报道)陈国华先生是新加坡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不但精于音乐创作,善于歌曲演唱和各类器乐,而且在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同时也是一名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在本届新加坡节上,陈国华将带着他的作品《小玩意》与七位亚洲著名乐师一起亮相上海音乐厅。
《小玩意》是中国经典默剧,拍摄于1933年,是中国导演孙瑜的代表作,由著名银幕女星阮玲玉饰演乡村妇女叶大嫂。长达100分钟的电影,情节及情感跨度很大,陈国华创作了10个不同旋律主题,在不同段落穿插使用,该作品在新加坡、香港和哥本哈根公演时深获好评。
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小玩意》这部作品以及陈国华其人,10月15日,记者通过电话对刚刚抵达上海的陈国华先生进行了专访。采访前,听说他的中文说得不是很好,我还很担心采访效果,但在一个小时的专访中,在谈起音乐时我甚至能想象得出他在电话那头神采飞扬的样子,从他夹杂着许多英文单词的中文中,我听出了一个感性的音乐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为一部默片编写幕后音乐的?又为什么选择了阮玲玉主演的这部《小玩意》?
陈国华:我1999年认识了香港艺术节的策划经理Kwok Wan,2002年我们在法国遇见,聊天中他说他有这个想法,想为一部默片做幕后音乐,他觉得我是最适合做这个的作曲家,让我考虑一下,我对这个主意也很感兴趣,于是到香港和他一起做这件事。
开始并没有想到用哪部默片,我一共看了十五部默片,在看的过程中,我逐渐迷上了阮玲玉,她看上去第一眼并不是很美丽,但越看越会喜欢上她,所以我决定选用一部阮玲玉主演的片子。
我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小玩意》这部影片?的确,《小玩意》不是阮玲玉最出名的影片。
以前在中国没有人做过为默片配音乐这件事,在欧美有,但也只是一个钢琴、一个小提琴和歌声,不是很系统。我希望将华乐器和西洋乐器结合在一起来做一个系统的配乐。而阮玲玉的最出名的影片,比如《神女》、《新女性》,都是比较西化的电影,如果把琵琶、二胡加进去感觉不是很自然。而《小玩意》这部影片,讲的是中日战争背景下,阮玲玉演的叶大嫂爱上了一个已婚的有钱人,无法在一起,她对他说:“我们无法在一起,你应该去德国学习工业,学习先进技术。”我觉得这个影片和现在的中国有一定的相似性,1933年拍的影片,导演仿佛就看到了将来。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所以决定选择这部影片。
记者:对于这样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默片,您为什么想到采用中西乐器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是一开始就确定了这样中西结合的思路,还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水到渠成的运用?
陈国华:我一共看了十五部默片,在看了几个默片后就有了这个想法。我是作曲的,也学过声乐,以前我曾经尝试过把亚洲的乐器和西方唱法结合起来,很成功,能做出很自然的东西。我的音乐的优点是旋律比较美,容易使人融入进去,所以我看了几个片子后,认为应该选择个能适合我风格的电影,用我的长处去做。因此选择了二胡、琵琶、大提琴、钢琴等中西乐器结合的方式。
我选择的这七个乐师都是非常著名的,非常优秀。比如,二胡演奏家黄安源是香港华乐团的首席,他的儿子黄晨达是新加坡华乐团的,他们一起来与我演出。我们都是朋友,他们还没听我写的曲子就答应与我合作了。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