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张珺钰今年刚升初一,现就读于北京市第27中学。“展览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清政府与英、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些知识历史课本上都有,但展览的图片比书上多,展览的形式更丰富。”
张珺钰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通过今天的展览,我看到100多年前祖国的样子。从100多年前到现在,这个过程有艰辛、有痛苦、有失败也有成功。我想,人生的经历也是这样,让我们一起来珍惜这个美丽的祖国吧。”站在旁边的母亲说,“看到她的留言,我们觉得带她来参观的目的达到了。”
13日是《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的第一天,恰逢周末。和张珺钰父母一样,寓教于展的家长并不少。
63岁的刘继荣和老伴退休前都是军人,13日上午,二老就带着6岁半的外孙王弈智进了展厅。“小家伙爱听故事,经常缠着我讲在部队经历的事情。这次我得好好看,好好学习,回头再把展览以故事的形式讲给他听。”
曹金英是航天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13日一大早,她和爱人就带着7岁的儿子出现在展厅。小家伙对展馆里的实物尤其是机器人模型感兴趣。曹金英表示,这次趁周末带孩子来参观主要是为了让他接受教育。“现在的孩子太娇惯,艰苦在他们的头脑里只是一个词,没有具体概念。比如当他看到破旧的展物第一反映会问是不是故意弄破的。”曹女士表示,在参观中利用实物、实例进行教育,比纯粹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得多。
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纤织厂的吕桂香在看展览的过程中,几次用手擦去眼角的泪水,“回去后我一定要教育我的孙孙。”
79岁高龄的铁路退休老人拄着拐杖看完了展览,他表示,“展览如实展示了中华民族复兴史,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早已退休,但我今天心情仍很激动。年轻人应该多来看看,激发起爱国热情,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家住东四的77岁老人武治平认为展览内容丰富,教育意义非常大,并提出能否适当增加一些“居安思危”的内容。
空军指挥学院五队学员刘耀新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观感:作为革命军人,我们要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甘当伟大祖国“复兴之路”的铺路石。甘当“复兴之路”的铁栏杆,勇于学习、刻苦练兵,为“复兴之路”提供坚强有力的战略保证。
据了解,展览开展的第一天,观众量就达15373人,其中团体观众13500人,零散观众1873人,观众留言总计162条。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赵文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