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张印在化肥包装袋上的农民形象,就是湖北省桑树河村的农民曾祥华,2004年温家宝总理来到他家,他将自己憋在肚子里的疑惑说了出来,他告诉温总理,能否帮忙解决他家水稻总施肥而不增产的难题,能否给他家的耕地进行测土化验,因此他成为建言耕地测土配方施肥的第一人,他也被一家企业聘为测土配方化肥的代言人。测土配方施肥究竟给农民种田、农民致富带来了怎样的好处呢?农民又是怎样成为化肥产品的代言人呢?
摄像师:“放松一点,这样一个动作,非常高兴,放松一点,再高兴一点,笑一笑,高兴一点。”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我确实没搞过。”
摄像师:“再来再来,注意,放松一点,高兴一点,好好,好了。蹲下来以后,就是你看看有谷子的,要看看丰收的,感受那种丰收的喜悦在这里面好吧。你还是那个,先站起来点。”
当记者来到湖北枝江市桑树河村曾祥华的稻田边时,正赶上曾祥华在他家金黄色稻田里,忙着为他代言的化肥品牌拍新的广告片。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14早晨7点钟就开始,一直搞到这时候,正因为这回是第二次,第一次拍过一次,现在要换个画面,要搞宣传画,他们要求的质量也非常高,我说实话我也没搞过这个情况,那个太紧张了,他摄影师也感到时间太长了,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内疚。”
曾祥华说,这拍广告片比种庄稼可累多了,“这稻田我是天天走,可今天站在稻田里却总是不自然”。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说实话,像我们这个农民啊,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一上镜头的话,就是格外紧张,如果是不上镜头的话,平时我们都自然。”
曾祥华说,今年8月枝江市一家化肥企业找上门来,希望他能为一款测土配方化肥做品牌代言人,这让他大感吃惊和不解。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当时我也没想过,突然他找我要搞宣传,我当时感到有点惊讶,我说那些形象代言人,一般的都是那些明星出名的,知名人士都做企业的形象代言人,为什么请普通的老百姓做形象代言人呢,我感到有点纳闷,我就问人家,他说这么个情况,他因为你是一个,实在的一个农民,但是我们生产肥料企业里,像这个农民做这个宣传才有说服力。”
曾祥华坦言,当初希望农技人员帮助农民化验土壤,提供测土配方化肥,纯属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但也是他一直想解开的困惑。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我有块地,它的那个一边生长不好,用肥用的都没有那个氮、磷用的偏多,再多钱也长不起来。当时就有这么一个想法,是不是土壤是肥力结构不平衡,需不需要检测,在我心中,但是我没有,也没有地方讲,我也不知道还有测土这回事,当时总理来了之后呢,我们总理主动问话,你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当时我心情我就觉得这个,我的机会来了,我就困惑我多年的地方,没地方说的,我就把这个事情说出来,我当时我就说,总理能不能派个专家,把咱们这个地里的土壤测试一下,我就说施什么肥,就说不知什么原因,反正始终长不起来,再多钱也长不出来,当时总理就说了,你说的是测土配方啊。”
曾祥华告诉记者,化肥对农民粮食的增产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不能针对土壤情况进行有效施肥,不但增加了农民化肥投入成本,而且粮食也达不到增产的效果。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当地的土地站给我测出土质之后,有一家化肥厂的就知道这个事,他首先就拿我这个家里来,搞测土配方施肥的试点,他就拿一部分让我推广,但是我当时有点怕,如果是错的话,我一年的收成就没有了,农民就牵扯到土地的维护维持家人的生存。生活都牵扯到了,但是我又不敢不相信科学。”
曾祥华说,他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自己三分之一的耕地,用上新的测土配方的化肥,三分之二的耕地使用传统化肥。
玖源生态农业科技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麦子逊:“结果肥料用了以后,他的小麦从原来的800斤,现在增加到900多斤,增加了将近15%,他的油菜也增加了10%左右。所以根据这样的话,他每一年一亩地,他这个水稻可以增收六七十块,到七八十块钱,油菜也可以增收五六十块钱每一亩,所以他感觉非常好。”
现在曾祥华所在的安福寺镇3千多亩耕地,全部通过卫星定位,实现耕地土样化验全部覆盖。国家还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土肥检测站,为农民购买化肥提供测土配方的数据。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它中稻一收购,也是晚稻。”
玖源生态农业科技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麦子逊:“以后你要统计一下,这个一穗有多少粒,数一千粒出来称一称。”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千粒重。”
玖源生态农业科技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麦子逊:“千粒重。”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再分株。”
玖源生态农业科技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麦子逊:“这个就好比较效果了,才能比较效果,更准确一点。你现在这肥料感觉怎么样啊?”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还可以,我今年搞了一个8亩田的6500方面吧,650,650的油菜啊,我打二三百斤油菜,今年油菜价格可以。我卖3千多块钱。”
尝到科学种田甜头的曾祥华,最近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向这位农技人员提出了他的心愿,希望他们能够帮忙解决。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现在配方肥,农民已经都用上了,但是呢,我还有个心愿,就是能不能,就是传统的用肥,有时候底肥、追肥、水肥要三次,我有个心愿,能不能通过一种实验,朝一种三位合一的,就撒下去了就永远什么都不管了,效果同样都好啊。”
玖源生态农业科技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麦子逊:“老曾说,他很希望有一种新肥料,能够只施一次,不用再施两三次肥,又可以丰收,效果又好,又可以减少劳动,那么实际上他说这个肥就是缓控肥,那么我们正在研究,我们想争取明年春天跟他提供。”
感受到科学种田成果的曾祥华在自己家中办起了科普图书站,他将自己科学种田的经验传授给全村的农户,帮助全村的农民共同致富。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这一大片都是我的,我去年有少部分化肥,效果很好,今年我就上了甜头,今年我就又全部地用上了配方肥,你看,这稻子长得多好,多结实,很饱满,没有空活粒。早稻已经增产了超过历史记录,一个平方换1斤4两,一个平方,我们原来最多一个平方换1斤2、3两,现在今年的晚稻这个是丰收年。”
曾祥华说,2006年他家收入达到1.5万元。他重新翻建自己的住房,还添置了太阳能热水器。今年由于稻谷和生猪收购价都有了提高,他家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
湖北省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今年油菜增加了3300,我的早稻卖个4千块钱,就是7千多,再一个中稻卖一个4千多,就是1万1千多,再一个晚稻卖个两三千块,就1万4千多,再加上猪仔赚个四五千块钱,两万块钱。”
枝江市委书记黄金龙告诉记者,枝江市每年农业投入近两亿元,2003年到2007年累计农业投入八亿元,全市76万亩耕地,198个村庄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
湖北省枝江市市委书记黄金龙:“我们枝江市农业总产值2003年底是17.5亿了,今年可以达到31.5亿了。我们想通过五年的努力,我们农村的面貌有一个更大的变化,就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我们全市这个整体可以达到7千块钱以上,就是年增长达到10%以上。”
致富感言:
农民1:“今年早稻收成好,一亩田打两千零点。”
农民2:“收入好得很,今年早稻收了两千多斤,卖了1500多块钱。”
农民3:“今年生猪价格比较好,每头猪可以赚个300块钱以上,我大概赚了个六千多块钱。”
农民4:“今年的收入还可以,我家的柑橘又是一个丰收之年,你看这个果子结这么多了,我家里有300多棵柑橘树,今年大概可以采果子,采个10万斤左右,毛收入也可以达到25000块钱。”
数字小康:
2006年,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419元,比2005年增长10.3%。湖北省用于“三农”的财政支出达到85.6亿元,比上年增加17.1亿元。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