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经济频道 > 《封面2007》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公益时报:陕西华阴政府截留国家救灾款调查

CCTV.com  2007年11月27日 13:46  来源:公益时报  

  5906万变50万

  - 《公益时报》记者 赵冠军 摄影报道

  2006年1月5日,陕西省渭南市移民局工会主席李万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616次举报。他这次所写的长达6万多字的举报信,是有关当地政府截留5000多万元灾民救灾款的事情。

  从1993年渭南市移民局成立至今,李万明一直在这里工作,亲身经历的移民搬迁安置中的每一个细节,让他在培养了对移民深切同情的同时,也树立了对侵害移民利益行为的憎恶和仇恨。

  在李万明看来,两年之前发生在渭河的那场大水,让数千户当地农民流离失所,也给当地华阴市政府带来了“机会”。灾害发生之后的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就拨出救灾款5906万元。但两年过去了,这笔钱真正到灾民手上的还只有50万元。

  为了追讨这些款项,当地百姓多次自发组织举报和控告,但最后的结果是被华阴市政府关押和劳动教养。

  1%的使用效率和地方政府的打压,让李万明和当地的乡亲倍感气愤与失望。“我们宁可让国家把5906万元资金重新收回,也不能让中央的这些救灾款白白流失!”华阴灾民牛玉候说。

  祸起渭河

  2003年8月,黄河最大的支流之一渭河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期暴雨,40天内,渭河连发五次洪峰,其支流石堤河、罗纹河相继决口,4亿立方米洪水一天之内迅速悬到了华阴市顶上,并威胁到渭南市的安全。

  为了确保城市安全,华阴市政府开始动员农村居民疏散以备泄洪。时任华阴市副市长的聂好礼曾拍着胸脯说:“我们要誓保华阴市,为此,不惜计划淹没3万多亩土地,转移3万多群众。”

  村民安全撤离6天后,罗纹河再次决口,4亿立方米洪水冲进华阴市境内。为了保住城市,华阴市的高家村、罗西村等11个村庄被定为泄洪区,并顷刻间变成了泽国。

  8个月后,重回家园的灾民们看到:麦田变成了沼泽,房屋变成了瓦砾堆。那时,灾民们没有现在这么心慌,因为他们记着市里领导的承诺。当时,这位领导承诺,洪水过后,“村民的每一片瓦都会得到补偿”。

  不过两年过后,虽然灾民们还没有得到有效安置,但当地官员的说法已经与之前大相径庭。1月6日,华阴市委宣传部一位袁姓副部长对前往采访的《公益时报》记者称:“当年的洪水是天灾造成,我们绝对不可能牺牲村民的利益,来炸毁堤坝保护市区,村民是不能向政府申请赔偿的。”

  省里留了4718万元 市里截留1018万

  对于灾民们来说,是否获得赔偿还是下一步的事,当务之急是解决灾后的安置问题。

  洪水过后,陕西省发改委在第一时间向国家发改委上交了《关于上报陕西省2003年洪水灾后重建首期应急工程修改建议计划的报告》。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将陕西省上报的灾区3474户村民外迁。按照国家、地方、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按照每户1.7万元的标准补助(其中1.5万元用于补助灾民建房,0.2万元用于公共设施建设),中央补助共计5906万元。

  批复同时,国家发改委向陕西方面紧急下拨了这笔专款。不过,灾民们对此并不知情,他们只是记得当时政府让他们填写了华阴市“03·8洪灾农林果渔损失调查表”。直到2004年10月,灾民们准备重建家园时,意外见到了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有“国家对新建住房户按每户1.5万元进行补助”的内容。

  醒悟过来的灾民们在前往华阴市的上一级渭南市移民局咨询后知道了国家发改委的那笔拨款,但华阴市移民局矢口否认有这么一笔款项,说这事跟华阴市移民局没有任何关系。

  2004年12月1日,灾民派代表赶到北京向国家发改委反映情况。华阴市一位姓聂的副市长赶到国家发改委,在那里,聂副市长承认国家给华阴市3474户灾民拨款已经到位。他承诺,待灾民一回到陕西,马上兑现。但直到2006年元月,灾民们依然未见分文。

  灾民还向记者反映,“聂副市长所说的受灾户为3474户不太属实。以高家村为例,该村实有户数370余户,华阴市却上报了417户,相差近50户。”

  采访中,《公益时报》记者发现了国家专项拨款没有到位的原因。华阴市移民局一位主管副局长告诉记者,虽然国家发改委下拨了5906万元救灾款项,但陕西省发改委却只下拨了1188万元作为首期迁建款。陕西省发改委农经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上述说法。他说,的确有4718万元剩余款项没有下发,首期1188万元灾民建房款早在2004年10月15日就已拨付到渭南市财政局,剩余款项还在省财政厅。

  在渭南市发改委的《关于下达2003年灾后重建华阴市渭河“03·8”洪水淹没区首期移民迁建工程投资计划的通知》中,记者看到,2004年10月13日,渭南发改委就下达了首期1188万元灾民建房款的投资计划。同时,款项已经下拨给了华阴市。

  事实上,灾害发生后,华阴市移民局曾向华阴市民政局借了50万元。而华阴市财政局仅将1188万元建房款中的100万元拨给了华阴市移民局,除去偿还50万元借款,这100万元剩下不多了。

  盖房之争

  对于已经下拨到位的1188万元为何没有发放到灾民手中,华阴市移民局的那位副局长解释说,由于灾民不愿意到政府指定的地方去建房,重建工作难以进行,政府也就没有向上级申请更多的资金,所以大部分款项是留在省里面。

  按照陕西省发改委给渭南市发改委的《关于华阴市渭河“03·8”洪水淹没区首期移民迁建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华阴灾民首期安置建房点分别为华西移民西村、华西移民东村和高家移民新村。

  移民局周选民局长说,他们正紧锣密鼓地建立华西移民西村,迁建后的华西移民西村可以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但灾民认为,只要洪灾再次发生,“华西移民西村一定厄运难逃。”同样的争执也发生在高家新村的选址问题上。

  实际上,当地政府在首期灾民迁建计划中采取的是抓阄的办法,这种做法已将部分无房户、倒房户、危房户拒之门外。更令灾民们气愤的是,当地政府规定:凡抓阄抓到迁建指标的无房户、倒房户、危房户,须先缴纳1000至2000元不等的“押金”。

  因为没钱交押金,一些有幸抓到阄可以首期搬迁的村民,被迫退出了搬迁计划。

  采访中,记者见到灾民的多处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有的甚至发生了墙体倾斜,灾民们只能用木桩子顶着。

  莫须有的罪名

  2005年7月13日,华阴市部分灾民到陕西省政府反映建房款等一系列问题。

  灾民代表刘怀荣等8人提出解决村民应领到的建房安置款等7个方面的问题,华阴市政府官员答复3个月内处理好问题。但3个月过后,华阴市政府没有作出任何回应。2005年10月23日,刘怀荣、张绪祥等代表商量,准备再次向上级反映华阴市政府不作为。突然,华阴市公安局数十名警察赶到,将全体在场的群众代表带上警车,关入了华阴市看守所。此后,华阴市公安局决定对81岁的村民代表刘怀荣和另一名代表实施劳动教养。

  记者在渭南市劳动教养委员会的一份决定书上看到:经查,刘怀荣先后两次组织群众召开代表大会,预谋抢占某单位耕地等事宜,由于检察院不立案,特决定对其进行劳动教养。让人不解的是,那家被公安局所指的村民代表欲抢占耕地的单位,对此却毫不知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谁要抢占其耕地。华阴市有关部门解释称,那是因为群众还没有对该单位造成直接冲击,但已经开始在预谋。市委市政府事前并没有跟该单位沟通,所以该单位不知情。

  市委办公大楼在灾难后建成

  就在华阴市灾民苦等救济款未果之际,阔气的华阴市委办公大楼却迅速盖好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栋新盖的市委办公大楼非常显眼,除了楼宇高大之外,楼外墙采用的玻璃幕墙显得格外阔气。

  “没有灾难,也许就没有政府的办公大楼!”一位灾民说,当时洪灾刚结束,村民们都还在洪水冲过的房屋内居住时,市委已经开始在筹建办公大楼了。现在灾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市委等相关单位已搬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

  另一位灾民告诉记者,他听承包这项工程的人说,市委大楼一共花了1600多万,而此前聂副市长承诺的给每户发5000元钱合计应是1737万元。“虽然说我们没有证据证明市委办公大楼是花了救灾款,但中央下拨的5900多万元救灾款,到了市里就只有100万拨出来,我们真的感到不可理解。也许只有上头来人才能查清楚了。”一位灾民说。

责编:赵文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