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衾岛,孤悬海上,距离陆地10海里,面积9平方公里。这个弹丸小岛只有在广东省台山市的大比例地图上才能找得到。
| |
麻风孤岛30年医患相守 |
岛上有一所特殊的医院:大衾麻风病医院,现有病人77人,守护着他们的是17名医务人员。
跟“麻风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衾岛,在台山市当地人的心目中是个充满恐怖色彩的“死亡之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多个麻风病患者长眠于孤岛之上。中国到2004年底有麻风病现症患者6000多例,虽然麻风病当前属于可防、可治的疾病,但在民间,麻风病还是有着某种神秘色彩,人们对它的恐惧程度甚至不亚于艾滋病。
然而,在大衾麻风病医院院长吴桂芳的眼中,麻风病从来没有可怕过。他从1977年元旦到岛上,至今已经整整30年,一直与麻风病人打交道,与麻风病进行抗争。
对于岛上的麻风病人来说,院长吴桂芳就是他们的亲人,甚至比亲人更亲,因为他的心是离他们最近的温暖。
唯一的麻风病人
4位老人打麻将,5位老人在旁观看,冬日暖暖的阳光热辣辣地打在他们惬意的脸上,如果不是细心看,就看不出这些老人跟别处安养晚年的老年人有什么不同。
视线下移,便会看到另一个世界:几乎目光所触的每条腿,都包着圆圆的银白色铁皮,那是假肢,假肢的下面,是怪诞无比的一双大鞋。
麻风病容易使人肢体残缺、毁容,留下终生不愈的伤疤。记者看到,一个70多岁的病人,双脚已经完全萎缩,左手指脱落,只能够坐在特制的滑板上,依靠右手推着自己踽踽前进,像这样的病人在大衾医院触目即是。
大衾医院始建于1924年,原名“五邑麻风医院”,由美国传教牧师力约翰及华侨梁耀东先生筹建,主要收治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等五县麻风病人,也有珠海、广州和粤西地区的病人,80多年中收治病人总计达1200多人。
2007年1月9日,吴桂芳院长告诉记者,他在这30年中,最多的时候有病人达350多人。现在大衾麻风医院有77个病人,其中76人都早已根除麻风病患,他们肢体残缺但没有传染性,只有1人仍在治疗中。
大衾岛唯一的麻风病人,是几年前在江门市街头发现的。当时人们见他沿街乞讨,又全身溃烂,就把他送到了民政局的救助中心,民政部门见他有病又把他送到卫生局。卫生局问他情况,发现他前言不搭后语,就又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强制治疗了一段时间,没有结果,又发现他侧神经损坏,就让皮肤病医生为他检查,确诊他患了麻风病。这样,他就辗转被送到了大衾岛。但他来自哪里,曾有什么遭遇,现在仍是个谜,吴桂芳说:“问他叫什么,他总是说他叫‘中国’。”
这个病人也许有很多不愿被揭开的往事,跟他一样,其他病人也有着一样的辛酸往事。但他们感到更痛苦的是,一入海岛,就与世隔绝,往往骨肉分离,永难相见,也罔知世事。许多人的麻风病几十年前就已治愈,但重返家庭、重返社会的门同样在几十年前已经关闭。大衾岛孤悬海外,大衾医院极少有外人进入,要是没有专门的船只并有专人带路,从陆地上很难找到这里。
比空间距离更可怕的是心理上的距离。早年上岛的章婆婆的床头总是挂着一面镜子,镜子的反面有她怀抱儿子的照片。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和儿子分开了。当儿子学会写字后,母子俩常常通信。儿子信中经常问:“妈妈,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章婆婆回信说:“等你长大了,妈就回来。”终于等到儿子长大了,他却来信说:“妈妈,求你再也不要来信了,我找了对象,要是她知道我妈妈是麻风病,就不会嫁我了。”章婆婆哭着把儿子的所有来信,用秤称了称,总共5斤4两,然后全部烧掉了。
据介绍,大衾岛的病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最大的有90多岁,“由于岛上环境没有污染,他们又很乐观开朗,因此都比较长寿。”当地一个卫生局官员说。但记者注意到,随着时间消逝,大衾医院的病人自然逝世人数也在增加。1977年时,岛上有300多人,到2005年时,有90人,现在则只有77人。
“现在,我们医院已经有了发电机,江门的手机信号也终于能覆盖到这个区域,虽然没有固定电话,但手机也很方便。”医院职工们说,目前,大衾医院有医务人员17人,其中正式职工10人,临时工7人,并有几个国际志愿者,在麻风病医院中条件算得上一流了。
一项统计表明,目前全国有600多个“麻风村”,共收治麻风病人两万余人。这些麻风村一般都坐落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跟“麻风岛”一样,被世人几近遗忘。
“要不是碰到那艘轮船,我可能就完了。”
吴桂芳第一次登上大衾岛的时间是1977年1月1日。那时他刚刚从广东省皮防院麻防专业毕业,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
吴桂芳的父亲曾在麻风岛上给医院做过采购工作,所以对岛上的艰苦条件他也有所了解。但上岛后,岛上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还是远超出他的想象。
条件极艰难,但还是要为大量病人看病,吴桂芳不得不既当医生又当护士。医院有各型麻风病人300多名。他们有的歪口烂牙,有的缺胳膊少腿。由于缺乏淡水,每到夏季,病人几天才能洗一次澡。加上病人腐肢流出的脓水,空气中时刻弥漫着十分难闻的气味。医院人手不够,为照顾好这些病人,吴桂芳要送饭喂药,端水冲凉,甚至倒粪倒尿。
医院的主要外科手术是为肢体溃烂而没有保留价值的病人进行截肢。截肢术是较大的外科手术,但如果将这些病人送往陆上医疗条件好的医院或请医生、麻醉师上岛截肢,十分困难。吴桂芳就向岛外的医生请教,从1980年开始,吴桂芳既当麻醉师又当外科医生。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他亲自为病人锯骨头、断残肢。30年来,他和医院的刘伟煌等医生一起,一共为64位病人做了截肢手术,成功率100%。
海岛与陆地的交通,长期以来也是吴桂芳面临的最大难题。1998年前,岛上仅有一条破旧的大木船往返,但由于吃水深,涨潮后才能出发,风平浪静时,往返1次至少要两天时间。如遇上刮风天气,半个月不能出航是常事。1980年8月,吴桂芳岳父病危,想见他最后一面,当时恰逢大风,一连6天都不能开航。未能见上岳父最后一面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因为岳父从小带他打鱼,支持他上岛行医,并亲自撮合他与自己女儿的婚事,吴桂芳对岳父有着特殊的感情。
1998年后,澳门慈善机构“明爱服务中心”捐助了医院一条小汽艇,陆岛间的航行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但危险仍无时不在。吴桂芳说,有一次他一人驾船回岛,出发时天气晴好,刚走不久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海面上除了一波波的巨浪什么也看不见。他努力掌握船的方向,跟着海浪走,最后发现了一艘大轮船,但叫哑了嗓子里面也没人听见,他就紧紧把汽艇靠着轮船背风的位置避着。“要不是碰到那艘轮船,我可能就完了。”
很多病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见到他们的亲人,“寻亲”也就成了吴桂芳每次出岛最主要的任务。但年代久远,又没有什么线索,找人也就成了复杂的难题,但看见患者喜极而泣的神情,吴桂芳就感到莫大的欣慰。
“寻亲”也让吴桂芳体味到世态的炎凉。有一个病人在儿子、女儿八九岁时上了岛,他十分思念自己的这双儿女。吴桂芳费尽周折,总算打听到他儿子是个承包建筑工程的老板,找到了他,但他却不愿认这个父亲。吴桂芳又通过老乡打听他女儿的下落,女儿愿意见父亲,吴桂芳就把老人从岛上接出来,又驾车带他见女儿,车停在台山市,两人在救护车里相见了。也许是40多年时间使两人太过陌生,相见无话,父亲不住掉眼泪,女儿只是愣着,最后说:“我现在生活也很困难,没有钱给你。”吴桂芳十分感慨地说:“病人并不是需要钱,而是需要关心和亲情。”
目前,麻风医院每个病人每个月可以得到政府380元的补助,但岛上仅仅有一个病人自己开的小卖部,卖的东西也不多,这钱基本是无处可花的。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