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新晚报》奥莉亚,十年的感动与幸福

 

CCTV.com  2007年12月05日 14:36  来源:新晚报  
  [内容速览]  1993年,家境优越的俄罗斯姑娘奥莉亚远嫁哈尔滨。婚后第二年,丈夫李广生被诊断为尿毒症晚期,在《新晚报》的呼吁下,很快筹得善款,李广生得救了。
  而今,奥莉亚一家用善举回馈这座城市:为白血儿童、尿毒病患者捐款;帮助二十多个孩子完成学业。奥莉亚被妇联评为“2002—2007”年度孤困儿童帮扶工作爱心公益明星。在荣誉面前,奥莉亚显得淡淡然:“这个城市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如今生活好了,我们理应回报社会。”

  

娅娜小的时候,也是奥莉亚最艰难的时候

娅娜小的时候,也是奥莉亚最艰难的时候

十年前,这座城市曾帮助一对跨国夫妇度过了生死关口,如今,他们的故事又演绎出续集——
             奥莉亚夫妇,十年之后的反哺
  本报记者尹明
  初冬的哈尔滨,天湛蓝而高远。
    本报编辑部电话响了,拿起电话,那端传来 一个久违的声音:“您好,我是奥莉亚,我和广生邀请《新晚报》参加明天我们茶庄的开业典礼……”
这个消息让早晨的办公室温暖而兴奋。
第二天,十年前写过奥莉亚一家人的本报记者戴立伦带着晚报的祝福去参加开业典礼了。在一家牌匾店,当戴立伦选中一块牌匾,让店主写上“祝奥莉亚……”几个字时,中年老板突然停笔问到:“奥莉亚,是那个奥莉亚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老板激动了,她坚持让自家车免费将牌匾送到开业现场,她急切地打听着奥莉亚的近况,她真诚地祝愿奥莉亚一家更好。
    这座城市和奥莉亚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回首十年前:一座城市与一家人的命运
    90年代初,哈尔滨小伙李广生来到俄罗斯赤塔市经商,需要找一位当地翻译,他求助于赤塔市师范学院,一位老师向他推荐了当时正研读汉语的奥莉亚。奥莉亚是个文静的俄罗斯姑娘,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母亲是一个记者,过世的父亲是一个作家,而她自己则成为前苏联最后一批公费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有了这位得力的助手,李广生的生意谈判进行的格外顺利,也就在这段日子里,他们彼此产生了好感,爱情在两个国度之间生根发芽。为了追求这份异国的情缘,崇尚浪漫的奥莉亚第二年便辞别了母亲,远嫁冰城哈尔滨,她的“出现”,成了李广生一生中最难忘的画面。
    婚后第二年,女儿娅娜降生了,夫妻俩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然而命运却似乎与人开起了玩笑,1996年8月李广生被诊断为尿毒症晚期,看着日渐消瘦的丈夫,奥莉亚坚强的承担起护理爱人、照顾公婆、抚育孩子的三重重担。在病魔面前,小两口的积蓄全部投入了,房子也成了救命的医疗费,然而仍是杯水车薪。万般无奈之下,奥莉亚想到了媒体。于是带着对中国丈夫的爱,带着对第二故乡的期待和信任,一个俄罗斯姑娘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叩开了《新晚报》编辑部的大门,她喊出的第一句话是“救救我的中国丈夫!”
   《救救我的中国丈夫》见报了,全城市民在感慨于哈尔滨的好儿媳诚意救夫的同时,也立刻卷入这场救助热浪中。随即,一笔笔救命善款汇来了,一份份真诚祝福传来了,一个个救治药方偏方献出来了……
数十万元!拿着父老乡亲的救命钱,经过换肾手术,丈夫李广生得救了。
人获救了,房却没了,《新晚报》及有关部门又开始为他们搭建生存与爱的小屋。


             奋斗十年中:感恩中的抗争
  这是续接十年前的再一次采访。
    晌午的阳光,和煦而温暖,撒向奥莉亚家客厅的沙发,辉映在三个人的脸上。曾经写在奥莉亚脸上的悲伤早已没了踪影,她始终面带微笑地搂着女儿娅娜,倾听着丈夫李广生的讲述,偶尔用温柔的语调应和着。
    “多少年后,我依然感谢这段缘分,感谢妻子奥莉亚,更感谢我的家乡父老,正是基于这种感恩,才有了我的奋斗,有了我与贫穷的抗争。”
第二次换肾从北京回来,李广生、奥莉亚身上的现金只有200元。从这一刻起,李广生、奥莉亚开始了艰苦的生存发展之路。
此后的岁月里,李广生干过中介,经营过农副产品,奥莉亚四处打工直到日子慢慢地好起来。
    劫后余生的奥莉亚一家成了名人,她不仅在中国出名了,家乡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媒体也报道了她的故事。一家跨国公司找到她,聘请她为中国办事处的总代表,比丈夫早一步,她开上了私家车,去年,二人开始了茶叶收藏,攒了一些珍品后,李广生直接由买方转成卖方了,这一下还真干“大发”了,他们成为主营普洱的“昌弘号”东北三省总代理。
十年了,房子换了三处,面积从20平方米到50平方米,再到现在的109平方米。如今,奥莉亚又身怀六甲,第二个爱情结晶就要出世了,他们在忙忙碌碌、快快乐乐中感恩着奋斗着。


           反哺十年后: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
    采访中,记者看到,奥莉亚家的茶几上,有一块木制“公德牌”:市妇联帮扶中心为表彰奥莉亚的爱心善举,将她评为“2002—2007”年度孤困儿童帮扶工作爱心公益明星个人。对于这一称号,奥莉亚显得淡淡然:“这个城市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如今生活好了,我们理应回报社会。”奥莉亚平静的语气,仿佛在诉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笔很少的捐款,却可以圆一个孩子的读书梦,我感到很欣慰,也很安宁。我们经常带小娅娜去捐助,这样做是为了教育她,让她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懂得做人是要相互帮助的。”
    即使在拮据的日子里,他们也曾为一个贫困大学生送去了500元善款;2003年,在得知一位白血病女孩生命垂危后,奥莉亚驱车500多公里为其送去了2000元;2005年,在闻听哈工大博士生与身患尿毒症女友的感人故事后,夫妻二人来到病房,送上1000元捐款……
    多年来,李广生夫妇一直珍藏着一封封特殊的来信,虽然信纸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已经泛黄,卷边,但每个信封上却不约而同的属上了这样的称谓:奥莉亚妈妈,李广生爸爸!“当日子开始有了起色后,我和奥莉亚决定为社会尽点力。”李广生找到妇联帮扶中心,开始了资助贫困孩子的行动,五年多,先后有十六个孩子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很多孩子还时常向夫妻俩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您给我的400元钱我已经收到了,放在老师那里了,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来回报您!祝您全家幸福!——您的女儿孙丽”
  在受资助的孩子中,其中有一个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她和娅娜就读同一所中学,她也不会想到,每天放学后与她擦肩而过的就是一直默默资助她的“爸爸妈妈”。面对这样的“冷遇”,奥莉亚和丈夫的热情却始终没有熄灭:“帮助不是为了报答,当初救助我们的,我们或许也永远不会认识。”
  李广生夫妇还有更多更远的扶贫助贫计划,他们在用奋斗的力量实现反哺这座城市的行动。
  十年,从死的边缘到生的昂然。
  十年,从零的起步到希望的无限。
  十年,从被助的感动到助人的快乐。
  生死,贫富,被助与助人,短短的十年,奥莉亚、李广生这一对异国夫妇经历了太多普通人所没有经历的,当然,他们也收获着一般人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所没有的深刻的感悟,那就是: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的。

责编:赵文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