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频道 > CCTV《2007经济生活大调查》 > 正文
四、百姓2007年收入和支出预期
(一) 预计2007年收入增长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加快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加快1.2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也反映在百姓对2007年收入的预期上。
调查显示,55.7%的人预计2007年收入比2006年增加(见图9),特别是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高5.0个百分点。说明随着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以及新一轮工资改革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城乡居民对收入都有一个积极的、良好的预期,同时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期望和信心更强烈。
| |
图9:百姓预计2007年的收入比2006年变化构成 |
分组看,呈现文化程度高、家庭年收入高、年龄较小及中部地区预计收入提高相对较多的特点。
⒈家庭收入上的特点。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预计2007年收入比2006年“增加”的比重,比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比重高17.8个百分点;而预计收入“持平”的比重比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比重低16.1个百分点(见表7)。
| |
⒉文化程度上的特点。“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预计2007年收入比2006年“增加”的比重比“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高8.9个百分点;而预计收入“减少”的比重相应低4.0个百分点(见表8)。
| |
⒊区域上的特点。由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政策的深入落实,中西部地区的百姓对收入前景比东部地区更加充满信心。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的百姓预计2007年收入比2006年“增加”的比重分别为58.3%和55.5%,比东部地区分别高4.6和1.8个百分点,预计收入“持平”的比重分别比东部地区低3.4和2.3个百分点(见表9)。
| |
(二)2007年百姓消费特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1-11月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10858元,其中生活消费支出占到7成以上,即73.1%,购房与建房支出占8.1%,转移性支出(指居民家庭对国家、单位、住户、个人的转移支付。包括交纳的税款、捐赠和赡养支出等)和社会保障支出分别占10.7%和7.0%。而生活消费支出当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与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所占比例分别为35.8%、10.1%、5.7%、7.1%、13.2%、14.4%和10.1%。调查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果。
调查显示,“基本生活消费支出”是2007年百姓消费主体,比重达64.9%,居第一位,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恩格尔系数相一致。此外“教育”、“医疗”、“储蓄”紧跟其后,比重都在3成以上,分别为39.8%、36.5%和30.4%;“买房”、“保险”支出比重也在2成以上,分别为27.2%和23.2%;“创业”、“买车”和“旅游”支出比重分别为17.4%、11.9%和11.9%;投资“证券”比重仅占4.8%(见图10)。
| |
图10:2007年百姓计划主要支出方面所占比重(%) |
不同群体的消费特点。
1、年龄上的特点。除“基本生活”和“储蓄”外,老年人偏重于“医疗”、青年人和中年人偏重于“教育”。如60岁以上的人“医疗”作为主要支出的比重为56.7%。18-35岁的人“教育”作为主要支出的比重为37.9%;同时“创业”、“买房”和“买车”的比重最高,其比重比60岁以上的人分别高14.1、14.4和7.0个百分点(见表10)。
| |
2、家庭收入不同导致支出上的不同。收入越低,“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保险”所占比重越高。如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人选择“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保险”的比重分别达67.9%、39.2%、40.2%、23.7%,比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分别高21.4、13.9、8.1、4.2个百分点。同时收入越高,对“买车”、“买房”、“旅游”和“证券”投资的比重越高(见表11)。说明了收入越低的人,更关注社会保障;收入越高的人,对享受型的需求越大。
| |
5、消费引领经济增长的基础可能不牢固。30.4%的人计划把今年的收入以“储蓄”的形式支出,紧跟“教育”、“医疗”之后,处于人们计划支出的第四位,高于“买房”、“买车”、“旅游”等。不论年龄大小、文化程度高低、家庭收入多少及所在区域经济的发达与落后,比重没有大的差异。(见表10、表11、表12、表13)说明一方面目前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及相关不确定因素存在,导致百姓有钱不敢花;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社会投资渠道仍然有待丰富。
责编:赵文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