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刘杉:宏观调控的短期中期政策选择

CCTV.com  2007年12月04日 13:24  来源:  

  上周末回南开大学参加南开国际经济研究所建所20周年庆祝活动,在所长戴金平教授的安排下,我们同班的四名同学搞了一场“汇率制度改革何去何从”的理论研讨会。

  除了戴金平和我,另外两名同学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美洲银行金融衍生品部中国业务主管王原。

  由于我们四人的职业背景不同,对于汇率理论和政策的理解自然有所分歧。不过,对于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判断,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我们的看法是,汇率政策是一个中期政策工具,其目标是调整国际收支,但最终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货币政策则是一个短期政策工具,主要用于干预经济波动。

  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如何进行搭配,成为近来媒体和理论界讨论的焦点话题。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发布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曾经提到,“将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并称“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各国的实践均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正是央行的这个对汇率工具的最新评价,引发了舆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如果从汇率和货币政策的搭配看,必须考虑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人民币升值。在一个可以预见的时间段里,人民币会保持升值的态势,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果这个判断成为共识的话,那么在宏观调控政策选择上,就应该将中期工具和短期工具搭配使用。

  既然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中期的目标,那么,汇率改革自然也是一个中期的过程。所以,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期望人民币汇率改革一步到位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在抑制流动性和通货膨胀的短期政策工具选择上,使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首选。但考虑到通货膨胀成因源于流动性过剩,而其源头又是持续顺差,因而,动用中期的汇率政策来配合短期的货币政策,就是一个相对务实的选择。

  那么,如何进行政策工具的搭配?

  汇率改革既然是一个中期过程,因而,汇率改革的“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原则就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在较长时间里,汇率改革会延续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过,为了配合短期内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目标,汇率改革必然会在近期进行一次调整,即,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方式就是,中期保持相对稳定,短期进行大幅调整,调整的办法就是提高汇率波动幅度。我的看法是,央行应该在近期调整一次汇率波动幅度,由现在的正负5‰,扩大到8‰,或者1%。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改变对人民币升值的单向预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种调整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其结果就是短期内能够起到抑制热钱流入,并减轻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的作用。

  相对应的是,货币政策则会进一步趋紧。可以预见,明年央行会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继续加息,同时使用信贷控制手段。

  按照经济工作的惯例,这些政策的选择和实施,理应在年底前浮出水面。

责编:李菁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