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CCTV.com  2008年01月03日 17:12  来源: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装备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工具,是人大脑和四肢功能的延伸。因此先进的装备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以至于人类历史阶段是以新的装备发明和应用来划分的,例如使用铁器是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瓦特发明蒸汽机是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分水岭。蒸汽机的诞生,带动许多机器(如火车、汽车、飞机等)如雨后春笋地发明出来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给予重点扶持。中国在近代史上屡遭屈辱,丧权辱国,除了政治腐败以外,大刀长矛敌不过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提出要师夷之长以制夷,什么是夷人之长呢?就是洋人工于技巧,会造机器枪械,但这被当时的一些中国人所鄙视,认为是奇技淫巧。洋务运动的代表产物,李鸿章上奏折设立了江南制造局,左宗棠上奏折设立了船政局和马尾船厂,张之洞设立了汉阳兵工厂,就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值得庆幸和骄傲的是,老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一五"时期集中力量建设了以156个重点项目为代表的工业体系,其中装备制造业68项,一重、哈电、西电就是当时建设起来的,其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在更大区域布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壮大,我国建立起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世界上只有美、日、德、俄等少数国家能做到这一点,这是我国继劳动力优势之后的又一国际比较优势,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国际上对我国和印度的发展势头一致看好,一些学者特别是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从长远看,印度在软件开发、语言、社会制度等方面比中国更有优势。但我个人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至少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没有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因此发展受到的制约较多。例如近年印度的电力需求也增长较快,但他们的发电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包括从中国进口,而我国的发电设备主要是国内生产。印度的这一差距是短期内难以赶上的。

    东北是中国工业的摇篮,有"共和国装备部"之称,在这里聚集了一重、哈电、哈飞、哈量、齐重数控、齐二机床、长客、一汽、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连船舶重工、北方重工、沈鼓集团、沈阳特变电工、沈飞、黎明等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技术装备,而且输送了大批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摘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和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马克思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4页)”。这充分说明装备工业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就是在信息社会时代,装备制造业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仍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忽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会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付出沉重代价。

    1.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

    美、日、德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毫无例外地把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作为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国力的后盾。日本把机电工业称为经济起飞的先导部门,作为提高国民福利的“发动机产业”。70年代美国曾一度鼓吹机械工业是“夕阳工业”导致了约十多年美国竞争力的衰退。1993年2月克林顿在硅谷的报告中提出“制造业始终是美国经济的脊梁”。据研究当前工业发达国家60%的社会财富和45%的国民收入是由制造业创造的,美国68%的财富是由制造业创造的。从50年代起,美国机电工业占其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3以上,日本1989年达44.8%,1957年德国占47%。60年代后期,美国、日本、德国机械工业产值中生产资料(不包括军品、家用耐用消费品及轿车在内)所占比重分别为75.1%、70%、73.6%。据统计我国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各项工业指标的比重为1/5—1/4。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外贸出口,光靠传统产业不行,要在机电产品上打主意”。2000年全国出口总额2400亿美元中,机电产品达105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3%。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更以其强大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垄断国际市场。

    2.装备制造业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

    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技术水平,是提高竞争力和国民收入的重要基础,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通过先进装备和科学管理,把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来实现。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大多数传统产业要不断地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使其产业升级产品换代,并提升到新的水平。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面临着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水平、效益、劳动生产率的艰巨任务。像我们这样一个12.6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买来一个现代化,也买不起一个现代化,只能以我为主,装备中国,依靠振兴我国自己的装备制造业来实现现代化。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要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都有赖于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

     3.装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指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其他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中,与机械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及产品在技术上产生新的飞跃。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关系,从其内在联系来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国际上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发展信息化的,没有先进的电子和信息产品的制造设备,就谈不上信息化;反之,没有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就难于实现今天在技术上的飞跃。如果没有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不掌握电子和信息装备核心关键制造技术,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难以自立。

     4.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是国际经济大潮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许多设备都可以从国外买到,但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发达国家一般不会将最先进的、最核心的技术给我们。有的外商只愿意向中国市场出口产品,而不同意合作和转让技术;有的外商在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中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转移到中国来生产,中方只是外方的一个生产车间,并不掌握核心关键技术,至于涉及到国防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虽然“巴统”已不存在,但是仍严格控制向我国出售与军事有关的技术,有的用于民用的设备也有种种限制和监督措施。只有以我为主装备中国,才能逐渐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提高国力,使我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而真正成为经济强国。

    5.装备制造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和变化,但是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马克思曾指出:“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资本论〉第一卷第421页)工业化的实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用机械化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来代替作坊式的手工劳动,其中包括实现农业机械化,并把大批农业劳动力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从事工业生产及服务业。美国1969年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1%,农业劳动力只占总人口的2.3%,即用约2%的农业劳动力养活着98%的人口,并有大量农产品供出口。德国1997年农业人口的比重为2.89%,日本1997年农业人口的比重为4.78%,1997年中国农业人口的比重为70.08%,而全球农业人口的比重为43.84%,中国农业人口比重比全球农业人口的比重还要多26.24%。虽然以上数据有诸多不可比因素,但说明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从长远战略看,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其中包括装备制造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摘自中国网《李守仁委员:制定专项计划 大力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

责编:韩文燕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