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2月20日消息: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最新统计,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从月环比看,比去年12月上涨1.2%。食品类价格以18.2%的涨幅依然保持八大统计类别中的领涨地位。2008年首月CPI增速创下新高,考验着下一步调控政策的尺度。
多重因素助推涨幅
1月CPI
增幅之高,有其特殊性。首先,长达1个多月的罕见冰雪灾害性天气,造成供应减少、运输困难、损失成本等,都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其次,今年1月正值春节前夕,一如历年规律,节前的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带动CPI增幅上扬。而且,去年的物价水平走高曲线,大幅上涨更明显地显现在下半年,因此拿今年1月与去年1月作比较,计算出的同比涨幅自然较高。
1月份CPI的继续走高,也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翘尾因素。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英丽认为,今年上半年CPI还可能持续走高,存在从部分领域结构性上涨向全面通胀演变的危险。这是因为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压力已经显示出向其他领域蔓延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前天公布的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1%。作为CPI的前行指标,PPI的这一涨幅预示着今后一段时间CPI的上涨压力。而与简单的结构性上涨相比,一旦引发全面通胀,其治理难度更大,持续周期更长。
潘英丽认为,在物价上涨持续一段时间后,人们会形成“通货膨胀预期”。这种预期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引导,就可能造成“预期推动通胀加剧”的恶性循环,因此要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从紧”丝毫不容松懈
而当前既复杂又矛盾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又令从紧货币政策的尺度更难把握。
从国内来看,市场资金充裕,“从紧”仍是当前必然选择。春节后的第一个公开市场操作日,中国人民银行便以1950亿元的央票发行创下近一年新高。1月份突破8000亿元的人民币贷款增量也表明,尽管受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组合工具的影响,企业信贷与投资需求依然强劲。何况,今年一季度有约1.3万亿元的央行票据将到期。另一方面,雪灾直接损失已逾千亿元,救灾抗灾和灾后重建贷款的发放,以及支农、支持春耕的贷款发放,必将在第一季度占据相当比例。专家提醒,继续采取措施回收多余的流动性,"从紧"丝毫不容松懈。但是,从国际范围来看,次贷危机的蔓延效应,使目前的货币从紧政策受到外部阻力。
数据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GDP增速已由上季度的4.9%大幅下滑至0.6%。如果今年一季度继续下滑,将拖累全球经济步伐,而我国出口导向型产业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跨境资金流动可能逆转,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也可能有所改变。也有专家认为,由于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经济局面会有很大不同。因此,目前难以预测美国经济会否真正衰退。另一方面,美联储频频降息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可能会导致国外资金流入,助长流动性过剩,因此货币政策又不能放松。一"松"一"紧"正当其时创下11年月度增幅新高的CPI数据,与充满矛盾与变数的经济环境,共同决定着下一步调控政策的走向。有经济学家提醒,要关注稳健的财政政策的运用。
复旦大学教授袁志刚认为,财政支出的结构应作调整,更多地用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此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松"一"紧"的搭配实施正当其时,也格外重要。从货币政策来看,央行副行长易纲不久前表示,在国际收支平衡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前,央行仍将继续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搭配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对冲流动性。有专家认为,尽管我国继续对冲流动性尚有空间,但在14.5%的历史高位之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幅度已经有限。另一方面,目前央行对各家银行实行"月度"窗口指导,信贷控制要进一步细化,力度也很有限。为此,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谭雅玲认为,目前的政策尺度必须"一只眼睛看着国内市场,一只眼睛盯着国际市场"。既要重视经济自身的实际需求,又要注意防范银行业的风险。交通银行研究部认为,货币政策从紧的总体趋势不会轻易改变,但必须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该行预计,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再次提高,同时也可能继续加息。
责编: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