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第一财经日报:怎样理性看待这一轮物价上涨?

CCTV.com  2008年07月21日 11:2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郑新立

  怎么理性看待这一轮价格上涨?

  这次物价上涨跟我们历史上曾出现的两次物价上涨是不一样的。我国曾经出现了两次比较高的通货膨胀,一次是在1988年,通胀率达到18.8%;一次是在1994年,通胀率达到24.1%。

  回忆我们历史上的涨价,我感触良多。1988年那次通胀时,当时出现抢购风潮,把不会转圈的洗衣机都买回家了。另外是1994年年初时,当时我担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年初制定的1994年通胀目标是控制在9%左右,但是到年底涨到了24.1%。当时我们在怎么样抑制通胀、怎么样保持经济的稳定方面经验不足。应当说接受这些教训之后,我们不断地改善宏观调控,这才出现了从2003年以来连续六七年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

  但是我们现在这一次通胀的成因,跟历史上特别是跟1988年、1994年的通胀成因是不一样的。前两次主要是需求膨胀所带来的,这一次物价上涨更多的是由于供给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农副产品价格,农副产品供给出现了波动,首先是猪肉、食用油供给出现了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我们连续多年投资率比较高,特别是我们投资结构里面重点投向了那些重工业,主要是钢铁、水泥、电解铝、机械制造等这些高耗能、高投资而且排放较多的领域,这就使得能源、资源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我们国内的资源、能源又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所以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进口这些能源和矿产品价格涨得让我们受不了,这种输入型的通胀给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是这几年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外资的流入,其中一部分是合理、正常的,还有一部分是国际热钱的流入,造成了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

  综合来看,这一次农产品供给的波动是通胀的诱因,而流动性过剩对通胀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现在,我们的价格基本上理顺了,现在市场的供求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动的调节机制。哪一种商品价格高了,很快就会刺激生产者去投资,加快生产、增加供给,这个价格很快就会下来了。这种供求的调控机制已经形成了。

  特别是现在,整个商品仍然处在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的状态。商务部信息中心统计的600种日常商品中,80%是供求平衡的,19%是供过于求的,所以供过于求和供求平衡的商品占到我们全部商品的99%以上,供不应求的商品极少。

  所以像1988年、1994年那样的恶性通胀不会再出现了。但也不要想象一两年内这个价格上涨势头就能控制住。因为这一次价格上涨有长期的、历史的原因,所以可能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每年我们要把物价上涨的幅度控制在5%到6%左右,来逐步理顺农产品的价格和能源、资源的价格。

  关于如何调控,中央采取的政策就是更多地运用财政政策,把财政政策跟货币政策结合起来抑制通胀。

  也就是说,对那些短缺的产品,通过财政的支持来尽快增加生产、增加供给,从而平抑价格。那么通过这些有效的手段,应当说我们已经开始见到效果了。特别是我们看到了五六月份猪肉、鸡蛋的价格都开始出现拐点,要往下走。所以下半年物价会逐步地回落。

  除了要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采取鼓励政策来满足供应之外,我们还要对因为价格上涨而受到影响的低收入群众给予财政补贴。

  此外我们还要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在利率政策方面,在前段时间政协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好多专家提议不要再提高了,因为现在不少企业都难以承受了。另外,现在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已经很突出了,包括出口行业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对于利率的提高,对于收紧信贷的反应非常敏感。因此,现在需要采取调整信贷结构、有保有压这样一个政策,对于市场销路比较好、生产经营确实比较困难的,要通过窗口指导满足他们对贷款的需求,不至于使生产受到影响。

  (《第一财经日报》近期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热点面对面”联合采访了多位著名学者、官员,针对近期财经热点问题深入剖析。相关内容也可见17~24日每晚22:03开播的CCTV2“经济热点面对面”节目。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本文根据作者发言整理而成,未经作者审阅)

责编:刘琼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