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做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近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滨海新区”,无疑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闪亮的一个词。因之滨海新区,天津的形象渐渐明晰。随着“滨海新区号航母”的启动,天津迎来了最大的历史机遇。
滨海新区陆域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均以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递增。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64.08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31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89家在新区投资了219家企业。
天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成立了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领导小组,协调研究解决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截至2008年9月,先后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和5次领导小组会议,就滨海新区整体规划、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
2008年上半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完成1467.45亿元,同比增长23%。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截至2008年6月底,中新天津生态城3平方公里起步区填土工程竣工。东疆保税港区吹填造陆2000万立方米,邮轮母港和东部景观线建设进展顺利。
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空客A320总装线等项目加紧建设。
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效应初显,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合作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服务区域经济振兴方面,新区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综合功能,服务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天津口岸与内陆海关的区域通关业务扩大到拉萨、重庆等17个内陆海关,内地和口岸之间物流大幅提速。开通了电子口岸与物流信息平台,在全国率先推出“无水港”监管模式,在北京、石家庄、河南、包头和宁夏等地设立了5个“无水港”。
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年多来,滨海新区已确定了6个方面工作为金融改革创新重点,包括直接融资在内的多方面改革创新已取得初步进展。
为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振兴中的作用,天津着力增强新区在开发开放中的“四个能力”,即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从“滨海制造”到“滨海创造”的转变。目前,建立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中心33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0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41家,形成了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
十七大对滨海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为此,滨海新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战略,提出以自主创新项目建设为重点,以高端创新人才聚集为支撑,以科技体制改革为保障,逐步建立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新区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
滨海新区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和引进,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创新环境。滨海新区首先从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入手,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投入、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新区启动建设了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56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达2.2%,高新技术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生物芯片、膜技术、电动汽车、干细胞、纳米等技术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新区将按照中央的定位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区域发展路子,力争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
责编: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