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7日电 香港《文汇报》11月27日载文指出,经此(金融)危机,中美双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个大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如何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因应这种依存性,是新一轮对话的核心战略议题,这也是此轮对话以“奠定长久的中美经济伙伴关系的基石”为主题的原因所在。与此相对应,中美两国如何协调行动以管理宏观经济风险,就成为这一轮对话极为紧迫的核心话题之一。
文章摘录如下:
日前,中国外交部宣布,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将于12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与此同时,美国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也正式宣布了其经济团队人选。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之下,这一轮对话双方又将谈些什么?
半年前,当中美在华盛顿举行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时,美国总统大选还激战正酣,奥巴马刚刚在党内初选艰难击败希拉里;次贷危机虽然已经让华尔街感受到阵阵寒意,但自从贝尔斯通倒闭后,坏消息似乎一时间销声匿迹了;中国国内经济在救灾和奥运两重刺激下,还是一派升平景象,决策当局依然在“双防”,即防止由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性通货膨胀、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变为全面过热。那时,150美元每桶的油价正炙烤着包括美中在内的全球耗油大国,人们都在掐指盘算离200美元油价还有多少时日。
6个月后,无论是中美两国的国内经济形势,还是全球经济形势,发生的巨变都足以让人惊叹和质疑:这难道是在同一年之中发生的吗?
美国方面,伴随着“两房”被接管、雷曼兄弟破产、政府注资AIG、花旗银行,直到近来三大汽车公司濒临破产;房价股价跌跌不休时,救市计划也从当初的2500亿美元上升至7000亿美元,再到近日刷新的8500亿美元,金融危机的巨大冰山一步步浮出水面。从虚拟经济蔓延出来的恐慌开始打击实体经济,伴随着消费数据下降、失业人数上升,美国经济的衰退已经由当初的言辞争论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
就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从风暴升级为海啸时,美国迎来了华盛顿新主人:民主党不仅进一步扩大胜果,加深对国会山的掌控,奥巴马更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入主白宫。王旗变幻的背后,不仅是美国政治风向、意识形态版图的转变,更是美国民众深深地忧虑和希冀。
中国方面,虽然由于体系相对独立、开放步伐稳健,金融海啸对于其资本市场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海外市场的急剧萎缩还是让沿海外向型经济区域深受打击,加之长期高速增长的经济也恰在此时面临调整,GDP增速的放缓引起了决策层的深刻忧虑,加之股市房市双双不景气,一系列刺激经济的调控政策、投资计划应运而生、接连出台。
伴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加深,国际社会出现三大呼声:一是要求包括G8在内的发达资本主义大国,携手包括中印巴西等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全球更加自觉地密切合作以应对危机;二是要求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刻不容缓地改革,切实加强对金融投机、创新的规制和监管;三是要求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应对危机中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伴随着各自国内及全球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自2006年12月份启动、每半年进行一次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不论在各自对话需求上,还是在谈判的关键内容上,都将随之发生重大转变。
与这次金融海啸相伴随的是,中国业已替换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中国外汇储备中有超过8成为各类美国金融产品。华尔街遭遇寒流,中国已然无法独善其身,甚至感同身受,此次危机不仅导致中国部分商业投资受损、国家外汇资产缩水,更引发沿海出口企业的空前困顿即是例证。同时,美国要走出危机和困局,更离不开中国的配合、支持甚至帮助,美国不仅需要中国继续持有甚至增购美国债券,更需要中国经济能继续保持适度的高增长态势,因为中美早已同为全球经济的两大强劲发动机。
因此,经此危机,中美双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个大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如何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因应这种依存性,是新一轮对话的核心战略议题,这也是此轮对话以“奠定长久的中美经济伙伴关系的基石”为主题的原因所在。与此相对应,中美两国如何协调行动以管理宏观经济风险,就成为这一轮对话极为紧迫的核心话题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这次危机挑战,中国在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从出口导向转向依靠国内市场方面,已然无需美国的谈判压力,无疑有着更加紧迫的需要和更为强劲的驱动力;伴随着国际油价急速跌落到每桶50美元以内,以及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对强势美元的一致需要,美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施压的内外环境和氛围也进一步淡化。倒是中方对于美方强化对华尔街的有效监管,以及促使其提振国内消费信心等要求,必将成为“促进经济平衡增长”这一对话老议题的新内容。
同时,要求中国对包括IMF、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世界金融体系、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也可能是美方在这一轮对话中的新要求。 (张智新)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