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在细节”(Devilsareinthedetails),这是美国人讨论一些有影响的成功或失败事件,或谈论立法、政策时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成语。中国也有类似说法,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见微知著”等。它们强调“细小”的东西可“成大事”,亦可“乱大谋”。
世界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描述其成功的原因时,他也用“魔鬼在细节”做了回答。在设计大剧院时,他精确地测算了每个座位与音响、舞台间的距离及因此导致的不同听、视觉感受,并根据每个座位设计了最合适的摆放方向、大小、倾斜度、螺丝钉位置等。
中国传统产业如中餐、中药、百货等,在历史经验方面绝不比美国、日本逊色,这些产业并不需要多少技术创新,其中的管理、技术若逐一分解,也谈不上深奥费解,但为什么产生不了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那样的500强或百年老店?中餐那么多以鸡肉为主料的辣子鸡、文昌鸡、白切鸡、手撕鸡、炖土鸡等,哪一个口味不比肯德基的麻辣鸡块好吃?肯德基在北京曾与中式快餐“荣华鸡”对阵过,但后者很快败下阵来。
问题就出在细节的把握中。我们每去一家餐馆,总会发现诸多不称心和重复出错之事。我们的餐馆很少能够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操作。
同样,在探讨中国企业成长史时,一些数据颇能让人震撼:中国企业平均寿命7年左右,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不到9%。
中国很多企业之所以稍微上规模就摇摇欲坠,筹资越多犯错越多,最根本原因就是企业以“精细”为核心的基础管理能力薄弱,企业团队未能通过“千锤百炼”,把细节管理训练成一种习惯;企业的组织结构、风险控制、薪酬体系、业务流程、项目管理、财务监督等基础管理的具体要素,支撑不了高速成长所要求的应变,也与资本市场所赋予的资源、机会及发展空间不相匹配。
天降大任于“细节”
我在创业企业总裁培训过程中,与几百位企业领导有过深入沟通,最切身的体会是,对于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来说,最需花功夫、最艰巨的工作还是锤炼管理工序、苦练基本功,从不切实际地超越企业发展规律的“高空”状态中沉稳着陆。只有对细节精益求精,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创造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化改革、国有股减持、开设创业板都是广大投资者绝对拥护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的规则与监管的细节操作中,如创业板上市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和股权流通时间的限定、国有股流通的价格与比例等。每一项市场化改革措施都可能存在诸多漏洞和投机空间,这些具体细节考虑不周,就会与我们制定的政策主旨相违背,细节中的“魔鬼”就要作乱。因此,象证券市场这种变幻莫测的行当,政策法规更要求讲究细节,不能依靠简明的法规或所谓正确的口号解决问题。
我们往往最易漠视的就是那些看似简单、琐碎的事情。在从事企业与项目管理时,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简单容易的事做起来总是马马虎虎,漏洞百出。其实反过来看,什么才叫不简单?可以说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大家公认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细节能够造就天使。
责编: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