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进民退”难道是个弥天大谎?

CCTV.com  2009年12月29日 14:5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作者:石述思

    盘点2009年中国经济,似乎“国进民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年,围绕垄断国企尤其是央企利用强势垄断地位,占尽政策先机、豪取上游贷款、资源、能源取得快速扩张,并进一步打压民营企业,进而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这个普遍认同的共识在年终岁尾受到了严重挑战。

    首先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最近发布,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据此指出,在企业单位数量上、企业资本的结构上,国有企业的比重是下降的,非国有企业的比重或者说私营企业的比重是上升的,所以普查数据从总体上不支持存在什么“国进民退”现象。

    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和发布,向来是见证中国经济成长的最重要媒体风向标。2000年,10位年度人物中,民营企业家只有3位,其余多为国企老总。而10年以后,再看2009年的榜单。10大经济年度人物、单项奖以及提名奖等共16名获奖者中,民营企业则雄踞占了八成以上。如民生银行董文标、新东方教育俞敏洪、吉利汽车李书福、新浪网曹国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行各业的民营企业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并发展成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难道喧嚣一时的“国进民退”是一个中国经济界精英臆造的弥天大谎?

    平心而论,我们如果不仅仅将目光锁定到最近一年——政府主导下倚重国企挽救中国经济的非常时期,而投向更广阔的时空,会得到一个崭新的判断。十年中,占中国企业总量90%以上的中小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产值,解决了75%的城镇就业。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近四年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私营企业占44.4%,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9.2%,集体企业占2.9%,不足一成。

    也就是说,从企业总量、贡献率上考量,民进国退的色彩相当浓厚。甚至除了垄断央企,以新国企为代表的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市场化改造也成果卓著,与民营经济的融合度也在逐步加强。而从宏观政策层面,越来越多的国有垄断市场向民营经济开放——尽管行政干预带来的阴霾始终完全散去,民营的国民待遇未获根本改善。

    比如获得2009年度人物、来自民企的汽车“疯子”李书福就在颁奖现场感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吉利汽车有今天,刚才李荣融主任他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因为我们的生产权是他批准的。”

    甚至在常年被国资主导、垄断的钢铁领域,民营的沙钢集团从乡镇企业成长为全球500强,同时也是中国内地唯一入选500强的“草根”民企,似乎也在挑战“国进民退” 的断言。

    不过,这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对“国进民退”的疑虑。如果不从政府主导重回市场的轨道,2008年也许会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拐点。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8年,中国房地产企业营业利润3861.3亿,比2004年增长290.4%。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随后透露,中央国企今年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万亿元,实现利润7500亿元。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09年约10万亿的银行信贷中,有超过50%都流向了这些地方政府下属的国企或者央企。

    但部分占尽优势的垄断国企不仅没有依托体制、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体升级,也没有把握住并购等良好机遇,在跨国博弈中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积蓄能量,却掉转枪口,盲目扩张,全面进军市场竞争领域,与没有政策优势的民企血拼,抢夺地王,拉升房价。饮鸩止渴般挣取超额利润,企业内部变革滞后,高管非法拿高薪以及滥发福利事件频发。而未来经济振兴和吸纳就业的主体——中小民营企业受到进一步挤压,无论在内需还是外需市场。

    “它警醒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垄断行业的改革,它在警醒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国有经济战略性的调整和重组,它在警醒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非公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当然这一切有赖于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有赖于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对垄断国企进行变革。比如立法规范垄断国企管理层和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并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征收企业红利力度,用于推动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和教育等社会政策改革。用政策督促企业加大走出去投资,在海外开拓新兴市场。与此同时,全面赋予民营企业国民待遇,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为更多的市场摆脱垄断,实现公平公正地竞争创造前提。

    因此,“国进民退”目前虽不是普遍存在的现实,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警钟。

责编:刘慧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