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1年4月,经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全力推荐,香港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与探索学会赞助“南海Ⅰ号”的调查,使中断多年的工作得以继续开展。同年9月,“南海I号”调查发掘工作正式纳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十五”事业发展项目,为继续开展“南海Ⅰ号”沉船遗址大规模调查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 | |
在2001年调查工作基础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牵头,抽调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成“南海I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分别于2002年3—5月、6—7月,2003年4—6月,2004年4—6月进行了4次大规模水下探摸和局部试掘工作,为下一步编制发掘、打捞和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过近20年的前期科研工作,最终确定了“整体发掘,异地保护”的发掘方案,决定将“南海I号”整体打捞出水并移至“水晶宫”保存。这是“南海I号”整体打捞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