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突出城乡统筹 中央支持农民建房扩内需

 

CCTV.com  2010年02月01日 09:34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京报  

      中央支持农民建房扩内需

  一号文件突出“城乡统筹”,推动建材下乡、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本报讯 (记者李静睿) 新华社昨日受权发布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第七年锁定“三农”。针对今年的“三农”形势,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

  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今年一号文件全文约为12000字,分为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部分。新华社撰文分析称,今年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文件全文多处具有新意,如首次在文件名称中突出“城乡统筹概念”、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首次提出要在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首次提到“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等。

  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

  根据文件,在土地确权方面,中央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3年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在户籍制度方面,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增加良种补贴,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等。

  此外,比较受关注的政策还包括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大幅度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并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增选一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七年一号文件

  持续关注三农

  2004年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005年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8年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009年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010年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首次突出“城乡统筹”

  本报讯 (记者李静睿)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陆学艺昨日分析,今年中央在一号文件的名称中首次突出了“城乡统筹”这一概念,并在文件中多处提及和阐释,为历年所未见。

  去年年底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中,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为主旨。

  陆学艺分析称,“统筹城乡发展”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随后中央又明确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中央的意图非常明显,仅仅立足于‘三农’本身,无法让农村富裕起来。农村和农民真正富裕,最终要依靠城市,这就是今年特别突出城乡统筹最主要的原因。”

  作为城乡统筹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在本次一号文件中,深入提出“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陆学艺说,“虽然中小城市到底怎么界定中央还没有明确说法,我的理解是地级市以下的大概都可以动,到底怎么动,就还要看各省的试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此前透露,农民落户城镇须符合三个条件:是否有稳定的就业;是否有稳定的住所;在城市就业是否达到了一定的年限

  “我们未做好准备接纳新生代农民工”

  陈锡文

  防止农民收入陷入徘徊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与以往相比,今年这四句话有什么新意?

  陈锡文:有继承,也有发展。稳粮保供给,就是要继续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滑坡。

  增收惠民生,就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过去6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平均在6%以上,必须坚决防止农民收入陷入徘徊。

  改革促统筹,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强基增后劲,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强化基础支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号文件有三大亮点

  记者: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而且强农惠农政策在不断强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突出的亮点?

  陈锡文:一是在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上有新政策。“三农”投入以前总量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增加。现在不仅要求总量增加,而且比例要提高,是个更高的要求。

  二是在改善农村民生上有很多新举措。比如文件专门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三是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推出了新机制。

  “三农”面临非传统挑战

  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各种传统和非传统挑战。那么,什么是非传统挑战?

  陈锡文:非传统挑战指的是新出现的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期,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农民外出后,既不能在城市定居,又不愿意回到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在1.5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60%。相对来说,这些人对农业不熟悉,同时,他们又特别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社会,但从制度到心理到具体措施,我们都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情况,一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二是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三是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日益加大。这种新形势既带来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新挑战。

  据新华社电

  解读

  1 修土地法推动土地改革

  【文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严格限定在试点范围内,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后节约的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确保复垦耕地质量,确保维护农民利益。

  【解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分析,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政策提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但是从今年的一号文件来看,并没有全部涉及,仅仅进行了部分落实。

  从文件的表述来看,也强调“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等原则,看起来似乎比三中全会的部署更为保守,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三中全会是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一些突破,但是法律层面还没有动,因此文件里也专门提到要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土地政策的改革。

  2 新生代农民工将市民化

  【文件】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解读】李国祥认为,所谓新生代农民工是指父母本身就在城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第二代农民工。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的增大和逐步返回农村,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陆续进入城市并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和上一辈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根本不愿意回到农村去,农村对他们而言非常陌生,他们愿意在城里生活。因此怎样解决这些人的问题,是目前农民工问题的新难点。文件里提到的措施是立足于解决他们滞留城市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将他们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随后再纳入其他社保体系,以逐步达到将他们市民化的目标。

  3 三农支出预计增千亿元

  【文件】 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解读】李国祥分析,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这个数字还是在去年财政收入整体状况不是太好的情况下达到的。我估计,今年的增幅会进一步加大,增加值起码会在1000亿左右。

  4 建材下乡支持农民建房

  【文件】 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解读】李国祥说,在调研中发现,农民对于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很强烈,很多农民存一辈子的钱,就是为了盖一栋漂亮的楼房,这一特点可以很好地和目前扩大内需的政策结合起来。

  推动建材下乡,中央和地方也可以考虑和家电下乡类似的政策,财政给予部分补贴,或者有一些幅度不大的优惠,以刺激农民的积极性。

  另据记者了解,此前有媒体报道,《扩大建材下乡政策及实施建议(初稿)》指出,“建材下乡”政策一旦启动,每年可增加国内消费至少500-600亿元。

  本报记者 李静睿

责编:程振宏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