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西部大开发10年 宁夏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

 

CCTV.com  2009年12月29日 18:36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宁夏新闻网  

  12月3日,在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宁夏农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张柱,就10年来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向区内外数十家媒体进行了通报。他感慨道:“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是宁夏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

  更新思路因地制宜 完成生态移民20万人

  随着宁夏对于区情认识的不断深化,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也由原来的“两分法”即川区和山区,变为如今的“三分法”即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引黄灌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部干旱带加快推进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建设,南部山区加快推进生态特色农业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指导性明显增强。并对居住在生态失衡、干旱缺水、偏远分散、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干旱带20多万人,实施整村搬迁。这一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思路,对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农民抗旱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09年再创历史新高

  作为一个小省区,宁夏已经是全国5个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500公斤的省区之一。十年来,宁夏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随着“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一大批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2008年达到329万吨,较1999年的293万吨增长36万吨;2009预计可达到34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第六年增产。2009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78.1亿元,同比增长7.2%。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 35家农企销售收入过亿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宁夏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

  针对产业发展的优势,宁夏在确立了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六大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以及两个地方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中宁为主体的枸杞产业带,以中卫环香山为主体的硒砂瓜产业带,以西吉为主体的马铃薯产业带,以银川、吴忠为主体的奶牛产业带,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灵武、同心红枣产业带,沿黄河淡水鱼产业带。特色优势农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后,财政扶持资金从2006年的近1.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83亿元,2009年达到3亿元,撬动社会投资36亿元以上,用于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及产业化经营。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35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亿元, 4个特色优势农产品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步伐的不断加快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力量。据悉,宁夏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工作,并在去年初步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研究体系,一个产业领域由一位相关专家带队,形成产业研发、推广队伍,进一步加大了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

  全国率先封山禁牧 塞上新农村变样了

  2003年,宁夏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全省境内的封山禁牧,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500万亩已垦草原实现了退耕还草。封山禁牧6年多来,南部山区年平均降雨量增加了70多毫米,全区干草原植被覆盖度增加了50%,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度增加了20%。农牧民收入中来自畜牧业部分由禁牧前2002年的804元增加到2008年的1193元,增长48.4%,草原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工程让3.37万户农民搬进了新居,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全区推广户用沼气池18万口,太阳灶20万台,太阳房8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21万台,60万台省柴节能炕灶。受益农户达到40万户以上,年增收节支近4亿元。

  农民收入增幅连涨 位居西北五省之首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在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畜牧水产业的强力带动下,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9年的1790.70元增加到2008年的3682元,年均增长8.3%;2009年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以上,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北五省区中位居第一位。

  张柱指出,当前我区农业农村经济虽然已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同发达省区相比,不论是农业现代化的程度,还是农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今后一个时期,宁夏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将继续把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建设农业“三大示范区”为重点,以100个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六个百万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发展13个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步伐,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责编:王玉飞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