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如何帮助孩子-教师手册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8:55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凤凰网  
[内容速览]  灾区百废待兴,灾民心理重建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因为孩子对死亡的想法与成人的想法不同,所以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常常会让成人十分诧异。最后,提醒大家,即便身为心理辅导者,我们自己也对灾害、死亡充满了畏惧与不解。

  灾区百废待兴,灾民心理重建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台大目前已经成立一个专业咨询中心,其中便包括由台大心理系之教师及研究生为主所组成之专业心理咨询小组,欢迎各服务团队有任何专业咨询之需求来电告知。

  据媒体所载,许多民间团体已经开始注意到灾区儿童的各项心理问题。有些团体将就地组织安亲班,也有些团体正在招募寄养家庭或成立临时孤儿收容所。以下提出一些灾后儿童心理障碍之基本现象,及处理原则。期望能对灾后现场之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帮助。

  亲近的人死了,孩子可能会怎么想?

  孩子对死亡的想法与成人的想法不同。

  不论文化背景、不论家族的宗教信仰,死亡常常被小小孩视为上天惩罚的结果。孩子不懂得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结果,也不懂得自然灾害中的死亡者或幸存者,往往只是随机的变量。有些孩子可能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乖、或者在地震发生前刚好曾经做错了事,所以害得亲人罹难。也有些孩子会想起有一次,他跟哥哥抢玩具吵架时,曾经暗自诅咒哥哥「死了最好」。或是有一次妈妈罚他的时候,他曾经暗自发誓他有一天要「让她好看」。地震发生后,哥哥、妈妈真的走了,好像应验了孩子的期望。他因此而深深自责,觉得亲人的死,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结果。

  亲近的人死了,孩子完全没反应?

  就是因为孩子对死亡的想法与成人的想法不同,所以他们面对死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常常会让成人十分诧异。

  不要以为有些孩子没哭、没难过就表示他不了解自己已经失去了最亲的人。孩子没有社会经验,他根本不知道亲人死了应该用什么恰当的方法来抒发他自己的情绪。这时候他的行为,往往反映了他自己的那套对死亡的理论。

  有些孩子会忽然表现得特别好,不要以为他是在一瞬间长大了、懂事了。说不定他只是猜想,亲人的死亡是因为自己不乖、自己乱诅咒所造成的。如果从现在开始他都很乖、很听话,那么爸爸也许就会活过来了。想想看,随着时间,当孩子渐渐发现不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没有能让亲人复生的时候,他失望的心情,他对自己的自责,会如何的累积,成为一辈子无法抹灭的心理伤害。

  有些孩子会好像完全没事儿一样,甚至会比平常还要顽皮、不听话。别以为他不难过,他说不定就是因为自责太深,而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坏、更不乖,好让老天干脆把他也一起带走。或是让其他生还的亲人气不过揍他一顿,也好让他经由这些惩罚减轻一些罪恶感。

  义工该做的事

  一、基本处理原则:

  帮助孩子处理重大变故的第一守则就是:鼓励孩子说出他灾害当时的经验,他目前的感觉,以及他想对往生者表达的心意。

  遭遇重大伤痛的儿童,也许对新认识的成人有许多的防御心,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如果能在灾区现场,以小型儿童安亲班的形式,让同龄的孩子有机会聚在一起,便可让同侪之间,透过绘画、黏土等活动,分享彼此的焦虑及恐惧。所以进入灾区的心理辅导者,别忘了多带些图画纸及彩色笔。

  此外,孩子也许会担心横死的亲人现在怎么样了。心理辅导者,可以透过简单的肌肉放松训练,让孩子了解到死去的人什么都不会想、什么都感觉不到了,心脏停止跳动以后,其实他们的躯体已经不会有烦恼、也不会觉得痛苦了。

  往者虽已矣,但在世的亲人都难免期望能替亲人的死亡,找到其特殊的意义。自然灾害的不可知,让这样简单的动机都很难找寻到适合的出路。告诉较年长的儿童及青少年,每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不会因为早死就让这个生命变得没有价值。他爱过你,也被你爱过,想想他的优点、想想在他生前你们一起分享过的美好回忆–那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二、应避免之处置方式: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阿公阿妈或爸爸妈妈只是「睡着了」。想想看,如果孩子真的相信了这个说法,说不定他晚上也会害怕阖上自己的眼睛,害怕自己也「睡着了」。也记得把咨商者自己的信仰放在一边,尊重孩子家族中已有的特殊宗教信仰,轮回、灵魂、天堂…这些说法其实都与我们有相同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镇定地接受死亡的事实。

  照顾丧亲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固然重要,但切不可让孩子还没有时间及机会处理自己的这段经验的状况下,将他从现场带走,送到其他的都市,强迫他开始全然未知的新生活。想想看,身为成人,当我们面对亲人死亡,也需要透过许多丧礼的仪式,或是四周亲朋的共同祷念去面对往者已矣的事实,也在心中将自己与死去亲人之间的恩怨爱恨做个了结。如果孩子还没有在心中处理完灾后的各种伤痛,就直接被抛进新的生活中,恐怕对他生存的控制感,更是雪上加霜。之后若再辅以心理咨商,也错过了当下最好的时机。因此,在此要特别呼吁一些社会福利团体,在帮助灾区儿童寻觅安置场所时,也要同时注意其心理复建之时机。

  最后,提醒大家,即便身为心理辅导者,我们自己也对灾害、死亡充满了畏惧与不解。面对这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与往生亲人有不同的关系内涵的孩子,咨商工作的进行中,必然充满了灰心与挫折。我们的目的,不是也不可能让孩子恢复,而是让他有勇气面对死亡的现实、了解自己的伤恸、感觉到同侪及社会的支持、仍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与未来的人生。

  本数据由「台湾大学921灾后社会、心理复建小组」提供。

责编:刘慧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