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专家对采访灾区的新闻记者的几点建议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8:5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凤凰网  
[内容速览]  “根据各国心理学研究的结果,经过灾难,多数人不仅能够战胜灾害,而且会变得更加的坚强,这是众多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由于心理援助需要长期干预,本报记者获知,中科院心理所初步制定了一个为期5年的研究计划。

  “根据各国心理学研究的结果,经过灾难,多数人不仅能够战胜灾害,而且会变得更加的坚强,这是众多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张说,“但是有少数人可能在三个月以后发生重大的心理危机,现在我们的干预就是要尽量的减少在未来发生重大心理危机的几率。”

  而大规模心理援助的效果取决于心理援助的水平和心理援助的范围,“我们现在做得越多,他以后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就越少。我们可以大致估计一下,这次出现严重问题的人不会超过10%,有可能能控制在5%,多数人不会出现严重问题。”

  不过已有的研究表明,地震对人的心理影响是长期的,特别是那些从灾难中劫后余生的人们。多项研究已经说明,地震造成的重大心理创伤会对受害者产生持久性应激效应。

  在唐山大地震的发生省份河北,当地河北医科大学一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姚绍敏提供的病例显示,一个患者在大地震中失去3个孩子。每次看到和她家遇难孩子年龄相仿的小孩,她都止不住悲痛。在家里即使是大白天也要挂上窗帘,不挂窗帘就会出现震亡的小孩要从窗子进来的幻觉。

  而另一名在大地震中被困废墟4小时的灾民,一次他到外地出差,住处忽然停电,他顿时感觉呼吸窘迫,如同又被埋在了废墟下。以后这种幻象逐渐加重,他不能再呆在封闭的环境里,到哪儿都要把门打开。

  相关报道说,对母孕期经历大地震的青少年的调查也发现,母孕期遭受过地震应激的胎儿,成人后其情绪状态、智力水平和脑结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张侃称,由中科院心理所与上海增爱基金会联合启动的“我要爱”心理援助行动将在受灾地区建立灾害心理干预基地,组织队伍为灾后重建提供持续心理援助。重点为受灾中心地区和附近地区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的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及其家长和教师。

  由于心理援助需要长期干预,本报记者获知,中科院心理所初步制定了一个为期5年的研究计划。心理学专家对采访灾区的新闻记者的几点建议

  第一,抓紧时间多看一些灾后心理学辅导的资料。

  第二,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以为就是去采访了,这次是非常特殊的,到了以后你会承受巨大的心理打击。如果你有思想准备,受到的伤害就相对少一点。

  第三,不要做不是媒体要做的事,比如受灾群众哭,这跟你没关系,你拍下就完了,他要不要哭,跟你没关系。你是媒体,你不是心理专家,你也不是志愿者。

  第四,要保证有足够的休息,身体疲劳就会更加脆弱,你就会受到更多的伤害。

  第五,最好不要单独行动,特别是女记者。要结伴而行,在遇到惨烈的情况的时候可以互相有个支持。

  第六,要及时轮换记者。

  第七,记者采访回来后最好能够及时组织一些心理疏导。

责编:刘慧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