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新中国成立来规模最大的心理救援行动展开

CCTV.com  2008年05月22日 10:0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北方网  
专题: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援助站

  人民日报连线两位心理专家 重建家园先树信心   

  一两个咨询门诊不能解决问题 -- 心理救灾是一项长期任务

  记者:汶川大地震救灾正从抢救生命阶段转向受灾群众安置和心理救灾阶段。心理救灾阶段大约需多长时间?

  时堪(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灾后的心理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应激阶段,涵盖了灾难发生和之后很短一些时间;第二个阶段是灾后阶段,一般是灾后几天到几周之内;第三个阶段是恢复和重建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其中,第二阶段的危机心理干预最为紧迫、最为重要。现在到了心理救援的关键时刻,如果能及时、科学开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灾后心理干预并不是开一两个咨询门诊就能解决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建信心对于重建家园至关重要,心理救灾将是一项重要和长期的任务。

  记者:社会各界对灾区给予很大帮助。除了物质帮助之外,受灾群众也需要心理帮助。心理救灾中,灾区群众最需要的是什么?

  张侃:社会支持是心理危机发生以后最大的支持因素,必须从心理学专业角度引导各类社会支持系统为灾区群众提供全面、科学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三类:首先是信息支持,包括通过各种媒体提供心理干预信息等,让灾区群众了解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其次是物质支持,比如在灾区群众安置点开辟集体活动室,提供心理干预仪器;还有就是情感支持。

  让群众观看《亮剑》等励志电视剧--两周之内进行心理救助效果最好

  记者: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张侃:获救后灾区群众没有事情做就容易陷在悲伤情绪里,大家都集中在安置点,更容易使情绪蔓延。当务之急是给灾区群众集中点发放DVD机和电视机,使他们可以观看心理学专家提供的救援光盘和励志向上的电视剧,如《亮剑》、《金婚》,或者农村种植养殖技术等。

  时堪:受灾两周之内进行心理救助效果最好,如果两周之后再救助,心理的伤害将很难抚平,受伤的阴影有可能伴随终生。

  记者:心理救灾也要因人而异,不同人群采用不同方法。很多经历九死一生后获救的幸存者,是不是应该受到特别关注?

  张侃:对,要重视各类高危人群的应激反应。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需要关注,特别是地震中丧失父母的孤儿,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亲人的家属,从废墟中营救出来的幸存者及地震中失去肢体的伤残人员,他们或永久失去了亲人,或曾经承受过极度的恐惧,或丧失了健康的躯体,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预将会产生各类心理应激障碍。

  时堪:治病要对症下药,心理救援也要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受害者以青少年居多是本次地震的特点之一。孩子们和成人面对灾难的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他们无法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转移”方式,转移到生理和行为上,如睡眠不好、做噩梦、不说话等等。

  此外,对于救援人员、媒体工作者,以及指挥救援的领导干部也要进行及时的心理救援。

  心理救助者要力戒空洞说教--要对心理救援队伍进行整合

  记者:正在灾区进行心理救援的队伍有很多支,也有不少志愿者,对于他们的工作,您有什么要提醒的吗?

  张侃:曾有一个穿西装的心理救助人员对一个灾区群众说:“我的心情和你一样”、“以后会好起来的。”灾区群众很反感:“你怎么和我一样,你家死人了吗?我就想以后的事,就想知道现在咋过去?”结果这位空洞说教的“心理救助者”被轰了出来。另外,记者的采访没有顾及到灾区群众的感受,一拨一拨的记者分头去,伤疤揭了一次又一次。记者采访一会儿就走了,灾区群众却会伤心地哭一天。还有一些志愿者仅凭一腔热情,没有科学的方法,容易因为言辞不当造成二次创伤。

  时堪:对,心理救援不能光凭热情,如果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从电视上听到这样的话:“你不要哭,要坚强!”据我了解,目前在国内有关政府部门、各地方政府以及各半官方或民间组织的发起下,已有至少50支以上的心理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另外还有不少志愿者自发前往。在这些援助队伍中,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和咨询师,但也有不少没受过专门训练的志愿者。

  记者:看来最好是能把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结合起来。

  张侃:目前有国内外很多心理救援队来到四川灾区,独立作战,彼此隔离。应尽快整合来川的国内外心理救援队伍,成立类似“心理救灾协调委员会”的组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科学组织心理学专家队伍和心理辅导志愿者队伍,高效迅速地开展心理救灾。

责编:李菁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