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心理干预:点燃心灵的烛光

CCTV.com  2008年05月22日 10:1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工人日报  
专题: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援助站

  四川大地震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物质损失的数字不久会出来。而地震亲历者心灵的创伤有多大,却是数字无法统计的。

  房子塌了可以重建,道路毁了可以再修,可亲人离去了却再也回不到身旁。一些人埋葬了亲人,却埋不掉悲伤。

  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张侃透露,汶川地震幸存者心理危机集中爆发期为3个月到一年,3个月后可能是高峰期。中科院将在地震灾区建立心理干预基地,为灾后重建提供长达5年的心理援助,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和儿童。

  几天前还握着亲人的手,软软的,暖暖的,怎么会变得如此僵硬、冰冷?亲人转瞬间离去,幸存者无法接受,有的出现恐惧、悲伤甚至愤怒、仇恨等情绪;有的会噩梦连连甚至异常抽搐;有的表情木然,封闭自己,不肯与人交流。这些都是受创伤后的应急反应。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的异常情绪会平复,有些人的心理创伤则久久难愈。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和抚慰,可能相伴终生。因而,对震灾中心理受重创的人的心理干预,已在不少国家成为抢险救灾的部分之一。而我国,不少人对此还较为陌生。

  所幸,几天来,专家的呼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传媒中。一批批心理专家赶赴地震灾区。他们握着被救助者的手,环着被救助者的肩膀,眼中满含真诚和柔和,轻言低语地安抚,让失语者说出心中的痛楚;让烦躁者静心,正视现实的残酷。

  毕竟,心理干预的专业性很强,普通人的了解有限。“这不是你的错”,这是心理干预者要说的一句话,以减轻幸存者的负疚;而“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这句我们习以为常的安慰人的话,却被专业人员告知不可轻易出口,除非是同样亲历震灾者。因为经历巨大灾难,旁人不可能百分之百感同身受。受伤者对干预者的真诚异常敏感。

  疗治眼睛看不见的心灵创伤,格外需要真诚、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这些是心理救助不可缺少的信息。我们相信,大批志愿者并不缺乏这些。我们期待,加上专业人员的介入,心灵的烛光会在更多伤者的内心点燃,伴随他们未来的日日夜夜,驱走一些惊恐、黑暗与冰冷,增添一些安宁、光亮与温暖。

  不仅如此,还有大批亲历救援一线者,心理也受到极大震动,不能让他们带着内心的伤痛步入未来的岁月。在心理专业人员不足之时,借助大众传媒,面向更多人群的心理救助办法正在尝试之中。我们相信,经过此次重大灾难,我们会积累更多宝贵的经验。

  呵护生命的尊严,让我们凝聚更多的爱心、真诚,还有我们的智慧。

责编:李菁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