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早日让生活正常继续

CCTV.com  2008年05月27日 07:1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民晚报  
专题: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援助站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上海的心理专家已赴灾区提供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其中,林紫心理咨询中心陆续向四川派出十余名心理专家。其中包括曾经在台湾9·21南投大地震中参与危机干预的专家许见声。据悉,相关的援助方案已经计划延续到2011年。

    1.针对灾后恐慌、焦虑,我们怎么做

    在5月16日第一批抵达成都的心理专家吴国源已经忙碌了好几天。他告诉记者,“目前,灾区余震很多,不少成都市民不敢住在家里,都住到了马路上。离开家的人们内心缺乏归属感,担忧着各种事情。比如因为担心余震的危险而住在马路上的人们,仍会担心马路边的高楼会不会在余震中倒塌?还有部分人已经产生了幻听。”吴国源指出,目前,媒体上对这次地震灾害的大量报道,引发了灾区群众的过度警觉情绪。“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信息,在灾区群众安置点放了许多电视机,一打开,几乎每个频道都在放救灾的新闻。事实上,很多时候他们会开着电视机,但把音量调得很低。”吴国源建议,要给受灾群众一个与他们正常生活更接近的环境,尤其是那些孩子。他们需要一个熟悉的环境。“我们带了长毛绒玩具、图画书给孩子们。可以怀抱的毛绒玩具能帮助孩子增加安全感,平复情绪,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游戏心理治疗。”

    针对焦虑、恐慌情绪,有不少人前来咨询该如何是好。一位先生告诉吴国源,地震后他的太太一直处于焦虑之中。吴国源了解到,这位太太平时喜欢打牌,每天都要玩一下,于是,他建议这位丈夫,陪妻子打牌,缓解她的焦虑。从中找回正常生活的影子。对于恐慌情绪,吴国源还给出了一些建议,与其担心害怕,不如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比如准备一个应急包,在里面放入干净的饮用水和食品、自己的证件等东西。万一再遭遇意外状况,就不会手忙脚乱。吴国源还提醒说,儿童和青少年都会观察大人,当大人们平静了,孩子们也就会平静下来。

    “我们发现,现在有许多志愿者在帮助灾区群众。这是好事。但是不要什么事情都不让受灾人做。在一些灾区群众安置点,人们感到无事可干。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按时起床、吃饭、休息,和平时在家时一样做一些打扫工作等等。”

    也有人因为觉得没有办法出力而有负罪感。“有的人会告诉我们说,他想去献血,但血站不需要,想去报名做志愿者,也没有机会。想要捐款,但自己并没有很多的财力,只拿得出10元钱。我们会告诉他,捐款不在乎多少。10元钱也可以啊。”吴国源建议,受灾人群要尽量和家人在一起,让家人稳定下来,不要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独自呆很久。

    灾难发生后的这些日子里,不断有志愿者加入到援助队伍中,吴国源提醒说,志愿者们的初衷都是善意的,但有时候,需要一些技巧。“有的志愿者见了孩子就问,你的父母还在不在?这样的问法不妥当。还有很多人会对灾区群众说,你们要坚强。其实,在遭遇了那么重大的灾难后,初期的阶段是应该允许他们哭泣的。过度地宣扬坚强,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合适。”

    2.心理专家许见声灾区工作日记

    5月17日工作日记

    今天确实是疲累的一天,不过,我也觉得这是有价值的一天。

    今天在走访灾区的许多安置灾区群众的支援中心,和一些群众访谈,首先,是一位67岁的老奶奶和家人露宿在路旁,在十几分钟的谈话当中,她诉说着自己恐怖的经历,和家人的受伤,言语之间仍然透露出害怕和无奈。接下来,是一位9岁的可爱小男生,他妈妈一直鼓励他要和我谈谈,因为他感到焦虑不安,把自己的大拇指的皮都咬掉了。

    当我们往前走,经过一排岌岌可危的楼房时,竟然发现一位老奶奶坐在危楼底下,剥着不知道从哪里采摘来的豆子,问过吴老师之后知道那是一种可以吃的青豆,她显得有点精神恍惚,我们三位连忙过去跟她谈话,劝说她到安全的地方,帮她收拾豆子,并搀扶她离开那个危楼,临走前,我送给她我带去的一包饼干(那是我的午餐)。

    到了四川农业大学分部,我们同行的一位记者和安置在那里的一位妇女谈了许久的话,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妇女的小孩(小学六年级)是就读附近受灾严重的小学,在这次灾难当中丧生了,从她的眼泪中流露出深深的哀伤以及无望感。

    3.专家提醒:灾后半年是灾区群众重面生活重要时期

    具有美国专业心理咨询师执照的海蓝博士已经报名成为志愿者,预计本周五就会启程去四川灾区。有着丰富的危机干预经验的海蓝博士,曾在美国最大的心理健康中心工作,担任移民难民部主任。参与过许多重大灾难后的危机干预工作。

    四川地震后的这些天,来自各个国家的援助纷纷涌向灾区,这是令人鼓舞的消息。不过,海蓝博士提醒说:“灾后重建工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筹安排,不要在灾后的一段时间内一拥而上。美国曾有过这样的例子——灾后的头三个月,来自各地的医疗援助、物资援助、心理援助一拥而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年后,受灾的地方基本就没有人再关心了。”海蓝博士指出,从灾后的三个月到六个月,当新闻变成旧闻的时候,恰恰是灾区民众开始要真正重面生活的时候。这个时候,援助对他们而言依然重要。

    谈及灾难过后的危机干预,海蓝博士认为,到一线去做心理援助的心理医生,一定要经过专业培训。“这几天已经有心理医生进入灾区进行危机干预,听说有医生给汶川当地一个9岁的小女孩做心理治疗,跟她一聊就是2个小时,最终以失败告终。有的人在特别悲伤难过的时候,什么也不想说,这个时候,一味地想着去同他们交谈,会很不合时宜。危机干预并不等同于跟人聊天。”海蓝博士指出,遭遇了如此重大的灾难,当事人可能在事件中受到很多惊吓,也可能正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们一般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否认事实——麻木不仁让自己与现实隔离——愤怒——幻想亲人还活着——绝望——接受现实——慢慢恢复正常生活。“心理医生在接触这些需要帮助的对象时,要先试着与他们建立一个互相信任的关系。也许,最初的接触只是从递杯热水,送一块毛巾开始。在接触的过程中,要对对方进行评估,看他是处在哪个心理阶段。针对不同的心理阶段,治疗方法也不同。而且,心理治疗是个持续的过程。”

    对于那些遭遇灾难者的心理援助,最重要的是在他们需要疏通情感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国外做危机干预时,我们可能会设一个专门的点,人们在那里可以接受按摩、可以吃东西等等。作为一名心理医生,你并非只有通过语言交谈来帮助你的病人。你稳定安详的情绪就可以影响到他们。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大约87%来自非语言的方式。”海蓝博士还举例说,在9·11事件中,有一位消防队队长,他的队伍在这次事故中,仅有二三个人幸存。连续好几天,这位队长都在找寻同伴们的遗体,他心力交瘁,疲惫至极。正当他想睡一觉休息一会时,一个心理医生走过去拍拍他,要跟他聊天。“这样的做法就非常不妥。”海蓝博士说,这样的反面案例,应当是在这次心理援助中要尽量避免的。

    除了帮助那些受灾的群众,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者也应该是心理专家们关注的对象。“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前去救援的人,有时候面对需要被救助的对象却没有办法救他,反而看着他们在自己眼前死去,那会在救援者内心留下很深的负疚感。”海蓝博士指出,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人容易疲倦,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救援队员,包括心理医生本身都要有自我关怀的意识。“人的一生中,能见到这样惨烈的尸横遍野的场面的机会非常少,在这种环境下,前去救援的人,内心也会经历情绪的波动。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心理过程是正常的。人最怕就是对环境不了解、不可控。如果知道,就是那么回事,那情况就会好得多。”

    在工作中,接触过三十几个国家的难民,海蓝博士说,人的韧性有的时候真的是很强的。“大多数时候,不是事情令我们不开心,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令我们不开心。所以,你自己怎么看待一件事情,很重要。”

责编:李菁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