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联合国儿基会:90%震区儿童可回正常心态

 

CCTV.com  2008年06月16日 13:2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新华网  

  《环球》杂志报道 在2008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一个特别的群体——震区儿童,牵挂着无数国人的心。对于那些失去家人的孤儿和残疾儿童来说,比之地震带来的瞬间恐慌,未来生活道路上可能面临的挑战也许会更艰巨。

  令人感动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对震区儿童的关注已经迅速转化为收养震区孤儿的热情。地震发生后三天,四川省民政厅就开通了两部收养咨询热线,而北京地区汶川地震孤儿收养登记热线开通两天之内就接听了2400多个电话,报名收养的市民超过千人。

  在《环球》杂志记者就此采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驻华代表兼联合国驻中国灾情管理小组主席魏英瑛(Yin Yin NWE)博士时,她在对这股收养关爱震区儿童的热情表示认可的同时,反复强调“收养这件事情一定不要着急,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耐心去做”。

  曾两次赶赴灾区的魏英瑛表示,当务之急是保证灾区儿童的身体健康和舒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及创伤。而收养工作的重要前提,则是确定孤儿的准确数目,“目前这个数字不断在发生变化,但这次四川地震后统计孤儿的工作应该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后相应的工作进展快得多,因为当时很多人被大水冲得很远,幸存者重返家园要经过更远的路程,这延长了统计的时间”。

  在采访行将结束时,魏英瑛给了记者一份UNICEF援助四川、甘肃和陕西灾区受灾儿童和家庭物资情况实时更新列表,在共计770多万美元的物资中,从帐篷、被子、睡袋到维生素A胶囊、儿童营养补品、男女童装,甚至移动厕所、水净化片,分门别类,涵盖了灾区儿童各种细致、专门的需求。

  魏英瑛对记者说,她在灾区遇到一个14岁的男孩,“当我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说他叫马涛(音),甚至用英文告诉我他的英文名字是Dave,但当我问他他的学校在哪里时,马涛一下子沉默了。我这个时候立刻不敢往下问了,虽然我是一个儿童问题专家,但却不是心理干预的专业人士,我意识到现在需要专业人员来安慰这个小男孩”。在采访中,魏英瑛反复对记者强调这样一个宗旨:震区的孩子很脆弱,救助他们不仅需要热情还需要专业知识。

  《环球》: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三周,UNICEF目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魏英瑛:我们现在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为保证灾区儿童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诸如提供清洁的水、移动卫生间,而下一步是要保证他们的营养状况良好;第二个方面是为他们提供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减轻、消除精神上的创伤;第三个方面就是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对灾区儿童进行登记,并寻找他们离散家长的下落,从而确定孤儿的数量。

  《环球》:目前在灾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们重返学校,尽管这些学校是用帐篷临时搭建起来的。要知道很多孩子尚未和父母和亲戚重聚,在这个时候优先让孩子重回“教室”是什么原因呢?

  魏英瑛: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当然是因为现在中小学考试临近,不能让地震耽误孩子们的考试。第二个原因更为重要,因为根据国际上的经验,那些灾后能够很快重返“学校”、重新和班上的同龄人一起上课、玩耍的孩子,心理上恢复正常的速度要快得多。

  《环球》:现在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在灾区实施儿童心理干预的人士由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团体,可能反而会影响实际的工作效果。您怎么看?

  魏英瑛:的确是这样的,UNICEF也派出了到灾区作心理辅导和培训的人士。但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受到不同人、不同方法的心理干预,可能非但不能减轻他/她的心灵创伤,反而会造成“二度伤害”。因而在这方面,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进行协调,避免这些志愿者“好心办错事”。令人高兴的是,我看到协调的努力已经开始了。

  《环球》:有很多爱心人士希望通过收养的方式尽其所能来援助灾区儿童。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呢?

  魏英瑛:我想提醒那些想收养灾区儿童的爱心人士,你们一定不要心急,不要只想着越快办完手续越好。

  首先,我们得确认孩子确实失去了亲人,变成了孤儿。因为他们中有些还会找到亲戚,比如叔叔、婶婶。这个确认的过程要花上较长的时间;其次,应当优先让他们仍旧生活在他们长大的地方。而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孩子,他们可能不愿意被陌生人“收养”,更愿意与亲戚生活在一起。

  所以对于安置受灾孤儿方式的优先次序,我想是这样的:首先是本地收养,其次是“家庭式”照料模式,这个可以由单个家庭或者社区来承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首先是中国家庭收养,其次是外国家庭。最后的选择是孤儿院这样的机构。

  《环球》:除此之外,根据您的经验,您认为我们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魏英瑛:一是在收养之前,一定要做好儿童的社会心理干预工作,让他们的心理状态得到较好恢复;其二是要跟踪被收养儿童的生活状况。我们在别的国家发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收养了孤儿的亲戚一旦拿到政府补贴的钱后,就不再好好照顾孩子。因此应当在这方面建立持续跟踪、监督的机制,因为这里面是有风险的;第三点就是要做好收养人的背景调查工作。我们在印尼海啸后曾经发现,一些针对儿童的人口贩子混入了收养的队伍之中,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另外,根据我的经验,震后的儿童中90%到95%是能够通过社会心理咨询、重返学校、重新和同龄人接触等方式很快恢复心理正常状态的。但其中有5%到10%的孩子是需要长期的心理治疗的。所以说,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很大挑战就是找出这部分少数的儿童,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

  我还注意到一些转移到外地的孩子、一些父母亲都幸存家庭没有受损的孩子,还没有得到心理干预,事实上,他们同样受到了地震造成的心理伤害,不能忽视。

责编:韩文燕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