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外国年轻人在“日新月异的新西藏”展区观看展览。 新华网 马轶群 摄 |
西藏,是很多人沉淀在心,却不曾触摸的梦想;
西藏,是很多人魂牵梦绕,却不曾实现的向往。
走进“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就仿佛走进了西藏。
时光倒转,追溯到往日的西藏。160件实物,见证着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的悠久历史;400余张历史图片,诉说着西藏与祖国割不断的血脉情缘。
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历述唐蕃双方和亲“永崇舅甥之好”。
贡嘎坚赞,被称为“萨迦班智达”的学者,对元朝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行政区立下汗马功劳。“萨班致蕃人书”,清楚地再现了西藏地方归顺元朝中央的史实,这封信也成为能够直接证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珍贵实物史料。
明代“大宝法王印”、五世达赖喇嘛奏谢清朝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的表文、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的谕旨、“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十四世达赖向毛泽东主席敬献的千辐金轮……无一不在向人们诉说,“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就叫中国”。
逝者如斯,穿越历史的风云,手械刑、脚械刑,木脚铐刑具、夹指刑具、挖眼睛的刑具尖刀、石帽,那些仍散发着血腥气的命令和文件,把人们带到了封建农奴制度下的悲惨岁月。
戴着脚镣上街乞讨的农奴、被挖去双眼的牧民布德、被罚站木笼在拉萨街头示众7天的农奴强巴格桑、被抽掉了脚筋的牧民扎西、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的妇女和儿童、被砍掉的干瘪手臂、被剥制的整张人皮……此情此景,旧西藏的落后与黑暗,沉重到现代人不能承受。
挖眼、割耳、刖足、砍手、戴石帽、站囚笼等,已经成为旧西藏生活的组成部分,农奴的命价仅仅相当于一根草绳。达赖喇嘛家雕梁画栋的马厩,与拉萨贫民窟一角那些衣衫褴褛的妇女和儿童,形成了当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的鲜明对比。
交不完的“土地税”、“草场税”、“出生税”,还不完的“连保债”、“子孙债”,那一张张卖身的文契,那一件件抵债的文书,让这些农奴生活在世界最底层。
旧西藏是人间地狱,不是天堂。广大农奴对“没有痛苦、没有忧伤”的“天堂”香巴拉充满无限愿景。“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民主改革开始了,自治区成立了,农奴翻身了,西藏解放了。20万翻身农奴欢天喜地拿到了土地证,围着篝火,夜以继日地歌舞狂欢,欢乐的泪水溅洒他们褴褛的衣衫,这是西藏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一幕。
西瓜丰收了,公路修通了,搬新家过新年。一张张洋溢喜悦的笑脸,诉说着50年来雪域高原上发生的最为真实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的43项工程,90年代的64项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归户、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西藏人民富裕了。数字是最直观的影像,2007年,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788元,比上年增长14.5%。农牧民人均连续5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强巴佛像、阿里神湖玛尼堆、大昭寺格西拉让巴学位考试辩经现场……一幅幅图片,是西藏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风俗受到保护的真实再现。
在新西藏,再也没有人有权利摧残他人,随意剥夺他人的自由。人们有信仰的自由,有读书的自由,有追求幸福的自由。
在祖国大家庭中,西藏作为祖国妈妈的一个女儿,伴随着祖国的强盛而日新月异,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谱写了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最为壮丽的篇章之一。
西藏,令人震撼而又令人钦佩。
当布达拉宫在夕阳的余晖中更显雄伟;当飞驰的列车穿过茫茫戈壁荒滩;当虔诚的老阿妈用身体丈量黑色的土地;当玛旁雍错湛蓝深邃的水面荡起层层水波;当深秋金色草场上藏羚羊在安然踱步……你会赫然发现,香巴拉就在你我身边。
香巴拉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今日的新西藏。(江山)
责编: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