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4日 晴
今天,对南街村书记王宏斌进行专访。我们选择在村北朝阳门附近最高的一座山上采访。背景就是南街村全貌,联排的村民楼,宽阔的广场,远方企业厂区和农田,及山脚的一座清真寺。
南街村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村庄,毛泽东思想和纯粹的集体经济,让这里独树一帜。南街村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村庄,对于它发展模式和前景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南街村如何由一个普通农村转变成现在的样子,南街村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村庄。南街村理想主义的支柱是什么?他们的信仰源自何处?他们的困惑都是什么?面对争议,他们如何处理?外面的世界,给这里的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南街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怎样的经验?
这些都是我们想从王宏斌身上得到的答案。
采访中,王宏斌讲到了南街村的理想主义精神起源:
1984年,南街村讨论最基本的信念。当时,原本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南街村农业反而又出现解放前的一头牛、笨犁笨耙的耕作方式。承包到个人的砖瓦厂、面粉厂,在给承包者带来利润的时候,却给村民和村集体带来相当的麻烦。给承包者打工要不到工资的农民开始埋怨村集体,并且四处告状。
1984年,当年的党支部书记王宏斌召集党支部会议。讨论问题:
南街村为什么要办企业?
为了挣钱。
咱挣钱了目的是想干啥?
让南街人富起来。
咱南街这个钱怎样才能挣出来?
选好项目,要办好企业,要出好产品,要占领市场,要选有技术的人管理企业,要选有开拓精神的人管理企业,要选那懂经营、善管理的人管理企业。
单具备这些条件,但即使企业自身效益再好,最后的效益还会落到少数人手里怎么办?
我们还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咱们拿什么内容把南街的党员干部都武装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呢?
讨论至此变成对精神信仰的寻求。
“当时扒来找去找不着精神上的支柱。因为那个时候邓小平理论还没形成,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精神也还没传到我们支部。”王宏斌说。新的找不到,就找找老的吧,于是找到孔子那里,“我们就用孔孟之道教育人吧。”但是,孔孟之道尽管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里面有不少东西是不符合今天现实的,也有不少封建迷信甚至是错误的。而往国外去寻找,又遭到大家的反对。“于是我们只得又把毛泽东思想端了出来,这反而得到大家的认同,因为我们都是过来人,对毛泽东思想感情深,又亲身体验过毛泽东思想的威力。”
对毛泽东思想的推崇,让南街村在中国农村中独树一帜。
但我们与其把它叫做信仰,不如叫做企业文化。
荡漾在南街村人身上的,是坚持建设共产主义社区的理想主义精神。这样的坚持他们已经做到了22年。但让我们感到担心的是,2000年开始南街村从银行贷款16亿,每年的利息要一个亿,利息就超过南街村每年的净利润。这种理想主义是否建立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这种发展模式可持续吗?
但我们不想不宜过多指责和发难,因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没有固定模式可言,自己的路还要靠自己去走,迈哪只脚的问题上仍可以顺其自然,不断探索,只要有生存空间和发展后劲就好。
责编:刘慧